鐘淑芳
(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乙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50例。試驗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齡為(38.92±2.99)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齡為(40.03±3.02)歲。上述患者均無任何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或既往精神疾病史,意識清晰,能夠自主與醫護人員進行交流溝通,本次實驗方案安全,已征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上不明顯,未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研究性。
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對照組患者以常規護理為主,其主要內容包括健康指導以及電話隨訪等。試驗組患者采取延續性護理干預,其具體內容如下:
(1)強化延續護理:護理人員應當針對患者的具體狀況,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個性化延續護理方案,首先需讓患者對延續性護理的基本內涵與作用有所了解,并幫助患者學習相關的延續性護理技能。
(2)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前一周,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出院指導,并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簡要的健康教育,其主要內容包括運動鍛煉的指導、用藥方式、飲食禁忌以及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等等。同時囑咐患者按時用藥,
一定要遵循醫囑,不可濫用藥物或是隨意更改服藥時間以及用藥劑量,且不能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服藥的不良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方式,以此避免因藥物不良反應所帶來的器官損害問題。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性,向患者詳細講解乙肝在日常生活中的相關隔離以及傳播知識,提高患者的生活自信。
(3)心理疏導:一般來說,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上均有程度不一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當針對這一狀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在患者出院以后,護理人員需要定期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以親切溫和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給予患者最大程度的尊重與理解,疏導因社會因素帶給患者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困擾。護理人員還需密切觀察患者情緒上的變化,耐心詳細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相關問題,
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觀察,在確實了解患者生活狀態的情況之下,幫助患者解決目前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鼓勵患者進行獨立思考,從而塑造患者健康向上的認知模式。總得來說,不同患者在個人素養、經歷見識以及性格品性方面均有較大差異,致使其心理狀況亦不盡相同,對患者進行合理的心理疏導,首先需要護理人員進行多角度的觀察評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幫助患者建立對抗疾病的信心。
(4)電話熱線:建立乙型肝炎專用延續護理熱線,并安排護理人員輪流值班,一旦接到患者及其家屬的來訪電話,應當及時進行耐心細致的解答。同時定期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并鼓勵患者及其家屬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接受治療。
以問卷調查為基本方式,從生活質量以及情感功能兩個方面對兩組患者的延續性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記錄,并以訪談的方式了解患者生活質量的變化。同時根據調查的結果,將護理滿意度細分為三個等級,即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最后參考調查結果,統計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滿意率為非常滿意與一般滿意患者之和所占總病例之比。
采用SPSS22.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若P<0.05則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延續性護理滿意度對比
乙型肝炎是一種因乙型肝炎病毒所引發的肝損壞傳染性疾病,我國每年約有近三十五萬因此病而死亡。不同乙型肝炎感染者的具體情況也不盡相同,據相關醫療報告顯示,約有7%的患者會轉化為慢性乙肝,還有10%-65%的患者會轉化為肝硬化。乙型肝炎難以根治,基本是以長期抗病毒治療為主。此外,由于乙型肝炎的傳染性,導致乙肝患者在生活之中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對待,給患者帶來較為嚴重的心理壓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乙肝患者采用延續性護理具有相當的必要性。
延續性護理是一種以人本思想為理論基礎,視患者為中心,通過強化出院前的指導,增強患者對于疾病的控制力,并提升患者的護理體驗以及生活質量。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采用延續性護理的試驗組患者才護理滿意度上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且通過訪談結果得知,試驗組患者在生活質量以及治療依從性上均顯著優于照組患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合以上幾點來說,延續性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體驗與生活質量,值得于臨床中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