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鳳喜
(廣西合山市人民醫院普外科,廣西 合山 546508)
靜脈輸液是將大量藥物或者無菌溶液輸入靜脈以達到補充電解質和水、補充營養物質、增加循環血量以及治療疾病的目的[1]。靜脈輸液不會受到肝臟首過效應影響,具有高效、快速等特點,常被作為臨床重要給藥途徑之一。有資料顯示[2],在我國,使用靜脈輸液進行治療的患者人數高達70%,遠遠高于國外的20~30%。患者和其家屬對輸液相關問題有安全需求以及知情了解需要,輸液中的各種安全問題已受到廣泛關注,因此,需要對靜脈輸液患者采取有效積極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3]。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對靜脈輸液患者采取護理風險管理,觀察管理的具體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選取我院2015.01~2017.12收治的300例靜脈輸液患者進行研究,將2015.01~2016.06收治的148例靜脈輸液患者設為對照組,將2016.07~2017.12收治的152例靜脈輸液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86例,女62例,年齡在60~78歲(74.52±3.26)歲,觀察組男88例,女64例,年齡在63~80歲(74.63±3.21)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管理,包括認真核對患者的用藥信息,合理調節輸液速度,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出現不良反應等。
觀察組行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包括:⑴設置風險管理小組,對輸液流程進行完善,制定出應急預案,對護理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查、指導和管理。⑵仔細查閱病歷,并做到用藥告知和知情用藥。⑶輸液卡管理規范化:做到每位患者一張輸液卡,明確輸液內容、操作者、核對者、簽名以及時間。⑷班次管理:根據各班次工作量以及季節變換進行彈性縮班,以縮短患者的等候時間。⑸重視細節管理:充分做好輸液前各項準備工作,囑患者輸液前應適量進食,并排空大小便,天氣較冷時應對手背淺靜脈進行熱敷。改善輸液環境,通過張貼有關輸液的溫馨提示以緩解環境的不良情緒。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并注意觀察患者病情,對輸液順序進行合理安排,根據藥物種類和患者的情況調節滴速。⑹健康教育:通過發放健康手冊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給予其心理疏導,穩定其情緒,并取得其信任與配合。⑺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由兩位護士就輸液內容進行核對,注意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換接可能產生反應的藥液時應進行沖管,以防藥物間發生相互作用。⑻履行告知義務:告知患者和其家屬輸液目的、風險因素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取得其同意與配合。
觀察患者的安全需求及護理管理后的輸液質量。在輸液期間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詢問的方式統計患者對安全的需求。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照組想了解自身病情分別有126例、123例,占82.89%、83.11%;想了解藥效分別有119例、116例,占78.29%、78.38%;要求資歷較高護士進行操作分別有111例,108例,占73.03%、72.97%;希望藥物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分別有99例、95例,占65.13%、64.19%;要求護士和醫生好好配合有71例、68例,占46.71%、45.95%。
觀察組無痛輸液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發生滲出、腫脹、淤青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輸液質量情況對比(例,%)
臨床執行靜脈輸液操作時,患者和其家屬對輸液過程、用藥情況以及病情關注度較高,為滿足患者和其家屬的安全需求,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采取相應護理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對輸液技術、用藥以及病情等問題關注度較高,護理人員對于患者提出的安全需求以及相應咨詢應做到仔細傾聽、耐心解答以及及時處理。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對靜脈輸液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無痛輸液人數多于對照組,滲出、腫脹以及淤青人數少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可能為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預見性識別風險,科學全面的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輸液質量。要求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病情進行健康指導,積極解答其提出的問題,尊重其知情權和人格權,做到準確、及時、認真細致為其提供服務,不斷提升自身的護理技術水平,努力做到無痛輸液和一針見血,輸液部位出現發紅疼痛時,可能是藥物刺激所致,護理人員適當給予患者心理護理,緩解其不良情緒,并減慢輸液速度。
綜上所述,采取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滿足輸液患者對安全的需求,促進輸液質量的提高,值得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