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秀玉,覃慧娟,唐忠敏*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是腫瘤患者的合并癥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與生活水平的提高,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逐漸上升[1]。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其病情的復雜性以及并發癥的多樣性使得患者的身體抵抗力被降低很多,治療難度很大,給臨床的治療與護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患者的不僅生理痛苦還給心理造成壓力[2]。就此,本研究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醫護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徑在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研究對象為2016年10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 ,患者均經病理確診為惡性腫瘤,同時合并糖尿病,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評估患者生存期均在6個月以上,均為靜脈化療或靶向治療的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順序排號,其中單數的 43 例為對照組 ,雙數的 43例為觀察組。對照組28例為男性,15例女性,肺癌合并糖尿病23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7,胃癌合并糖尿病5例,肝癌合并糖尿病4,其他病種合并糖尿病4例。年齡37-91 歲,平均 56.78 ±1.25歲。觀察組組25例為男性,18例女性,肺癌合并糖尿病21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8,胃癌合并糖尿病4例,肝癌合并糖尿病5,其他病種合并糖尿病5例。年齡35-89 歲 ,平均 57.65 ±1.2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 、性別 、民族 文化程度等方面無差異 ,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應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進行護理 ,按照人院宣教一檢查指導一治療指導一治療后宣教一 出院指導的程序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
1.2.2 觀察組
入院后通過問卷調查 ,收集患者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需求 ,醫護患三方共同探討制定患者健康教育路徑 ,結合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習慣,細化教育內容,主要路徑 :①人院當天 :除常規的人院宣教外,重點介紹診療流程及醫療護理技術力量 ,消除患者的顧慮。②人院2-3天:根據患者的問卷調查結果,醫護患三方共同制定護理方案并逐步實施,進行糖尿病飲食、運動、降糖藥物、并發癥的相關知識宣教,協助指導完成各項檢驗 、心電圖、超聲、影像學檢查等,③入院4-6 天 :患者確診后由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共同對患者及家屬實施一對一的健康教育。采取圖片、視頻、講解、交流等多種教育形式 ,主管醫生介紹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治療方案(化療、靶向),指導患者及家屬根據病情及家庭經濟條件理性選擇治療方案 。 責任護士做好治療前準備,做好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治療康復指導。④7-8天:每日醫護共同查房 ,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及患者的配合程度 ,指導合適體位 、活動、飲食,有頭暈 、嘔吐等不適者,指導臥床休息,做好生活護理 。⑤出院當天 :向患者實施出院后注意事項血糖監測與記錄方法,家庭護理 Ⅱ級預防,復查時間等,協助辦理出院手續。
應用自制量表記錄兩組患者以下情況 :①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 :包括惡性腫瘤與糖尿病合并癥的相關知識、糖尿病基本知識等l3個問題,在出院前由護士長或健康教育質控護士測量 ;②治療效果、依從性:患者糖尿病控制情況等5個問題,治療過程中配合,③住院時間,住院費用,④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護士長和健康教育質控護士進行收集數據統計。
采用SPSS17.0軟件對資料進 行統計學處理,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X檢驗。檢驗水準a<0.05。
觀察組對 13個健康教育內容的知曉率為95.08%±7.61%,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8.91%±11.86%(P< 0.05)。見表1。

表l 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的比較
T值=78.37,P=0.001
觀察組:治療效果(血糖控制)明顯 高于對照組的93.02%(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依從性的比較
觀察組 :43患者住院時間人均8天,住院費用人均9706元;對照組43患者住院時間人均11天,住院費用人均12675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的比較
患者在住院觀察有無發生低血糖反應、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 。觀察組43例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1例,發生率2.33%;對照組43例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5例,發生率11.63%。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的發病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惡性腫瘤是高消耗熱量的疾病,而糖尿病是通過控制飲食、運動等措施達到治療效果[3]。因此惡性腫瘤與糖尿病在飲食健康教育方面是一個沖突的觀點,那么怎樣去平衡這個觀點尤為重要。醫護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徑是通過醫師、護士、營養師和患者一起研究、討論、制定的健康教育模式。具有規范、適合患者需求、便捷的教育路徑模式。
3.1 醫護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徑可增加惡性腫瘤與糖尿病合并的相關知識知曉率。常規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護理人員進行實施,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信任度較低,對宣教的內容不夠重視,掌握的內容不全。采用醫護合作型醫護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徑,由醫師、營養師,護士共同參與,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度,從而引起患者及家屬的重視,能較全面掌握宣教內容,滿足了患者對糖尿病與腫瘤疾病相關知識了解的需求[4]。
3.2 醫護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徑可增加患者治療效果,依從性。按照醫護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徑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醫護明確分工及協助,更能滿足患者對糖尿病與腫瘤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取得醫患、護患之間的信任,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治療及護理的配合[5-6]。患者能較全面掌握宣教內容,患者依從性好,通過多方面的干預血糖控制效果顯著。
3.3 醫護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徑可縮短住院時間,減輕住院費用。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后,才能實施腫瘤治療,那么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快,腫瘤治療實施也隨著加快。從而縮短住院時間,減輕住院費用[7]。
3.4 醫護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徑可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醫護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徑從心理護理、飲食護理、血糖監測和控制、預防感染、運動指導等進行規范、適合患者、便捷的教育路徑模式。科學的指導教育患者,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得或者的血糖控制較好,治療和護理能順利、安全、有效的完成,從而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8]。
綜上所述,在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醫護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徑,可增加患者對惡性腫瘤與糖尿病合并的相關知識知曉率,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對疾病治療情況的掌握程度,縮短住院時間,減輕住院費用。并降低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