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惠娜

摘 要:基于X射線熒光能量檢測技術的X射線礦石分選機已研發成功,但目前對于分選銅礦石的最佳工藝條件需要大量的實際試驗分析,本文利用正交試驗方法,獲取了銅礦石的試驗光譜,試驗表明,銅元素的X射線分選的最佳工藝條件是:X射線管管壓45KV,樣品檢測距離4cm,銅礦石粒度40-60mm,銅礦石的最佳工藝條件研究,對于研發X射線礦石預選設備,X射線定量分析設備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正交試驗;X射線礦石分選;XRF技術;光譜分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0.042
1 引言
利用X射線礦石分選機,可在礦石開采后,進入浮選工序前對原礦進行預選,將無用脈石及低品位礦石篩除,此設備對與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減少尾礦危害,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X射線礦石預選設備目前在國內無成熟的應用案例,尚處在試驗、研發階段。針對不同的礦床、不同礦物元素,其工藝條件千差萬別,需要一種試驗方法,提前確定設備一些關鍵參數,以提高試驗效率,減少試驗成本。
正交試驗法是以統計數學和概率論為基礎,科學安排試驗方案,得到可靠試驗結果的方法,它利用規格化的正交表格進行試驗,以經濟效益為出發點進行數據分析,得到科學可靠的試驗數據。由于礦石分選試驗中所需的礦石數量多,試驗成本較高,分選試驗為單次不可逆的情況,采用正交法設計試驗,可實現最少的試驗次數、最佳的試驗效果。
2 試驗因素分析
影響X射線預選設備分選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設備的機械常數、入選礦石粒度、振動給礦速度、X射線光管的管壓、管流、礦石輻射距離、探測器距離等,其中部分因素可由設備自身控制系統調節,部分非調節關鍵的參數需要由試驗確定最佳區間。
根據光譜學知識可知,峰背比越高,檢測精度越高,檢測結果越可靠,試驗效果以礦石分選時得到的峰背比作為指標。
采用正交法安排模擬試驗,以銅(Cu)元素礦石作為目標分析元素,根據3個因素的影響,對每個因素取4個水平,采用3因素4水平的正交表格,命名為L20(43)。
3 試驗環境及試驗過程
在試驗室搭建簡易的小型試驗裝置,對正交試驗表格中的因素進行模擬試驗,選用低品位銅礦石作為試驗樣品,樣品來源為某銅礦,礦石物相分析表明,該礦石中銅Cu以氧化銅(CuO)、硫化銅(CuS或Cu2Cu(S2)S)形式存在,原礦樣品總量為2噸,粒度小于20mm及破碎產生的小于20mm礦石標記粉末精礦,提前篩分不進行試驗。以最大粒度礦石20~120mm為原礦,采用篩分、破碎的方式制取100~120mm粒度礦石樣本,其中小于100~120mm粒度礦石制取后均分為5份,由試驗21~25條件進行試驗,獲取光譜,篩分完成小于100mm粒度礦石,作為下級80~100粒度的原礦,依次類推進行試驗。
4 試驗結果及分析
將正交試驗表中的試驗取得結果填入表格,以峰背比作為指標填入表1中,設定變量Q,Q為每個影響因素的峰背比之和,根據Q判斷因素的影響程度。
由統計學分析方法可知,極差越大,對指標數據的影響越大,因此本次正交試驗三個因素對峰背比的影響次序為:管壓>檢測距離>礦石粒度。
所以對于銅元素的XRF檢測,最優的控制方案為:管壓45KV,檢測距離4cm,礦石粒度40-60mm。
實際設備應用中,若考慮到檢測樣品的區別,應將檢測距離,管壓、粒度等因素進行可調的設計,如改變進篩分設備,將探測器做微調結構的機械設計,將管流參數作為高壓發生器的控制參數等。
不同元素對應的檢測因素各不相同,進行不同元素的設備設計,需從應用場合實際出發,調節最優的工藝參數及設備參數。
5 結語
本文應用正交試驗方法設計了正交試驗,在試驗室內搭建簡易的試驗環境,通過編寫完成的上位機軟件對原始光譜進行采集,通過峰背比計算方法進行峰背比數據輸出。
試驗分析設備設計過程中的三個重要因素的影響作用,三個因素對峰背比的影響次序為:管壓>檢測距離>礦石粒度,運用正交試驗的極差分析方法,分析出本次銅元素檢測試驗中,最佳的工藝參數為:管壓45KV,檢測距離4cm,礦石粒度40-60mm。
參考文獻:
[1]楊明太.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現狀[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6(06):1025-1029.
[2]徐巍.X熒光能譜分析儀中譜線處理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
[3]童曉民,王楠.熔片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錫礦石中八種重金屬元素[J].分析實驗室,2016,35(01):97-101.
[4]Mikael Thyrel,Robert Aulin,Torbj?rn A.Lestander.A method for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exogenous and naturally embedded ash in bio-based feedstock by combining ED-XRF and NIR spectroscopy[J].Biomass and Bioenergy,2019:122.
作者簡介:杜惠娜(1989-),女,河南滑縣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生產制造系統建模、優化與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