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
摘 要: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也逐漸重視起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可有效降低汽車尾氣排放,進而使生態環境得到保護。文章從新能源汽車的分類與特性兩方面對新能源汽車進行介紹,并從電能供應系統、可變排量技術、電驅動系統和并聯式混合動力模塊,對新能源汽車的節能關鍵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節能技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0.045
0 引言
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可減少排放物,部分新能源汽車可實現零排放和零污染,對人們居住環境進行有效保護。傳統的汽車行業以燃油為主,在行駛過程中,汽車尾氣中包含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易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在新能源汽車的應用下,以電動為主,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低,可實現資源的最大利用,現已成為當前汽車行業發展的首要目標。
1 新能源汽車概述
1.1 新能源汽車分類
汽車作為交通工具之一,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條件,但傳統的汽車以燃油為主,在行駛過程中,汽車尾氣易對環境造成污染。新能源汽車的出現,使汽車實現低排放、低污染等,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策略與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符,保證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在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下,為保證新能源汽車適用于多種外界環境,一般可分為純電動、混合動力、增程式電動、燃料電池、氫能源發動機和其它能源類型汽車。
純電動汽車一般以蓄電池為主,在蓄電池充放電的情況下,利用電池能源向汽車發動機進行供電,以保證汽車的正常行駛。混合動力汽車的驅動系統,一般是由多個獨立的驅動系統之間進行協調工作,使汽車可完成多種運動狀態。增程式電動汽車作為純電動汽車一種過渡車型,其保留純電動汽車的大部分優勢,并可有效節約能源,其以便捷的充電方式,為其提供充足電能來源。燃料電池汽車工作原理主要是將電池內部燃料進行電化學反應生成電能,為汽車提供動力,保證汽車可正常運行。氫能源電動汽車是將傳統的燃料轉變為氫氣燃料,在氫氣能源充分燃燒下,其汽車尾氣一般以水為主,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污染、零排放。
1.2 新能源汽車特性
當前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領域發展的首要目標,在先進的技術支持下,部分新能源汽車技術已逐漸趨于成熟,在政策支持下,可實現零排放,并可有效提升汽車的使用效率。純電動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如出現電力枯竭的情況,可依據互聯網技術對當前地區的充電站進行查詢,一般在短時間內便可達到行駛的基本需求,以此來保證汽車的持久續航。混合動力汽車一般以燃油電動兩用為主,在內部電池能源的支持下,可有效實現汽車的高效率運行,同時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可接收到多能源供給,為汽車提供充足動力源,保證汽車的持續運行。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普及,可加深人們的環保意識,為社會環境提供有效保障。
2 新能源汽車節能關鍵技術分析
2.1 電能供應系統
新能源汽車在行使過程中,需消耗電能完成對汽車的驅動,以保證汽車可正常行駛。因此電池可作為新能源汽車技術中心,在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下,電池可進行循環式充放電,以此來為汽車提供充足的能源。鋰電池作為一種環保性電池,可對能量進行密度式存儲,且放電過程中具有動力性,其電能存儲量一般為普通電池的5倍左右,同時其使用壽命長,在正確規范操作下,使用期限一般為6年左右,重點比傳統鉛酸蓄電池輕。鋰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無記憶效應,其以電池總存儲量為主,可實現階段式充電效果,使能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在工作過程中,全程采用電能轉換,其電能供應過程中,由于屬于密閉型工作空間,因此不會產生污染環境的氣體。鋰電池在生產過程中,一般不會對水資源進行消耗,且產生污染較小,在汽車領域中應用時,可有效提升汽車的使用效率。
2.2 可變排量技術
當前汽車領域中傳統的燃油汽車仍占據主導地位,汽車在行駛過程中,需通過燃油充分燃燒,將其能量進行轉化,以達到汽車驅動目的。但燃油充分燃燒將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危害物質,在龐大的基數下,將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傳統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在平坦路面行駛時,其所耗能量處于均值狀態,但當車輛處于起步、爬坡、高負荷和超車狀態時,需消耗大量能量,完成汽車自身的牽引,因此汽車需配備大馬力發動機,以滿足汽車的多種行駛狀態。為保證汽車在能源消耗在可控范圍內,需對汽車行駛過程中消耗的能源進行優化,一般采取切缸工作循環的模式,對汽車發動機進行動力分析,并為汽車實時提供動力,確保汽車行駛過程中,以功率最大化的形式進行工作。此種循環式工作原理,可保證汽車處于符合運轉常態,并使能源消耗與支出處于平衡狀態,進而達到節能目的。
2.3 電驅動系統
新能源汽車作為近年來新興領域之一,在電機驅動下,使汽車進入行駛狀態。當前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由于外界環境不斷變化,需汽車進行多功能操作,以保證汽車運行的流暢性,汽車在行駛中,需頻繁的進行啟動、停車、提速、降速、急停等駕駛方式,同時汽車外界環境的影響下,例如雷雨天氣、酷暑高溫、嚴寒低溫等情況,需對汽車進行多角度考慮,為汽車的安全性能提供有效保障。在永磁同步電機的應用下,將永磁體作為轉子以產生相應的電磁場,在三相定子繞組的作用下,與電磁場產生電樞反應,進而生成三相對稱電流,其位置分布在電流輸送條件下,可進行自應力旋轉,其旋轉產生的電流可帶動轉子,完成電能與動能之間的轉化。在使用過程中,應對電機進行優化設計,提升其獲得勵磁電流的速率,保證電機可高效率運轉,同時應對脈沖調節機制進行優化,保證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以低消耗量來完成大功率運動。為確保電機可正常運行,應擴大電機自身的優勢,在永磁同步電機運行過程中,其自身在封閉空間內完成運動,且具有高荷載能力,傳動系統質量輕,無噪音污染,可在其高電流輸送環節,應用PWM技術,減少電流傳輸過程中產生的諧波,進而降低電機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系統性影響,同時可提升電機的靈敏度,在信號傳輸過程中,可對指令進行精準操控,有效節約汽車行駛過程中消耗的能源。
2.4 并聯式混合動力
汽車在行駛過程中,需內部電子控制和驅動系統共同作用下,對汽車進行驅動,在節能環保理念下,新能源汽車作為行業性品牌,將傳統的汽車行業進行改革優化,以先進技術為主導,在理念的指引下,使其發展趨于成熟。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其將內燃機系統與電動系統進行優勢互補,并將兩套操控系統并存在同一輛車內,其可進行獨立工作,也可進行協調工作,以滿足車輛的多種行駛狀態。同時系統的協調合作,可有效降低汽車能源的消耗。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可依據外界環境進行過功能操控,同時可將自身的運動狀態進行自動調整,以保證汽車行駛需求。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可實現純電動、純發動機、混合驅動、怠速停車、再生制動和行車充電等多種模式,在汽車不同運行狀態下進行行駛模式調節,提升汽車的運行效率,并可將內部的能量進行平衡轉化。當汽車內部的電池荷電狀態較低時,且汽車自身處于低負荷狀態時,汽車將自動進行能量分配,為電池進行充電,以保證汽車的可持續行駛,同時可有效節約汽車能源。
3 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對新能源汽車進行概述,并對新能源汽車的優勢特性進行分析,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可減少尾氣排放,并可將能源進行高效率轉換,為汽車提供充足的動力。新能源汽車在節能方面,一般以電能供應模塊、可變排量技術、驅動系統和混合動力為主,先進的技術可將汽車的能源進行協調應用,在滿足汽車行駛的條件下,對內部系統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楊朋.低排放導向下新能源汽車節能控制技術及優化[J].中國設備工程,2018(20):54-55.
[2]龐連紅.關于新能源汽車節能控制技術的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8(12):209-210.
[3]張天宇.淺談汽車新能源與節能技術的應用[J].南方農機,2018,49(19):201.
[4]初晉華,張鑫.新能源汽車企業節能生產現狀及問題分析[J].綠色科技,2018(16):171-174+179.
作者簡介:林云(1962-),男,福建福州人,工學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電機與電器、電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