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壯
F-35戰斗機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完成初始作戰測試及評估工作,確認“布洛克3F”版具備全面作戰能力。到那時,一系列的升級計劃也會如火如荼開展,通稱為“布洛克4”升級。盡管作戰測試仍在進行,F-35已開始了首次主要升級。美國《空軍》雜志三月號刊登了編輯主任約翰.蒂爾帕克撰寫的題為《保持F-35對敵領先》一文,簡述了F-35“布洛克”升級和未來發展前景,其中有些觀點值得參考。
“布洛克4”升級內容有53項,主要目的是應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空中/陸上威脅。但沒有任何一項會更改F-35的外形。可以坦言,升級非常之新,從2019年開始每年的4月至10月(6個月周期)分階段實施,至少要到2024年。F-35項目執行官溫特在去年12月的一次采訪中表示:“較之利用2年時間來交付戰機,我們決定尋求構建更為持久的戰斗力框架。”
“既然布洛克3F已被驗證和審定,閃電Ⅱ已然成為一套成熟系統”,溫特表示。F-35準備接受現代化改進。具體有多少架之前生產的F-35將被升級至3F配置,要在提交給國會的2020財年預算中明確。
大多數現有F-35都在進行“技術更新3升級包(Technology Refresh 3 packaae)”的技術升級,也就是TR3。TR3包括座艙顯示器升級,存儲系統能力提升以及計算機核心處理器和供電系統改進。這些升級可保證F-35的能力在2030年前一直增長。
事實上,TR3使得“布洛克4”成為可能。想想你已擁有一臺嶄新的顯示器和更完美顯示效果的筆記本電腦,內置新型處理器,運行速度更快,擁有太字節(TB)存儲器和更大內存。“布洛克4”升級正如你電腦里面的程序、應用和運算結果。在中隊層面實施,TR3幾天內就可完成,這與需要在航空站內進行結構和部件改進的TR2升級形成鮮明對比。
布洛克3F升級將軟件的更新速度提至新水準。“布洛克4”升級內容有80%與軟件密切相關,且交付速度要比之前快許多。溫特稱,將擁有更敏捷、適用和靈活的“加密-驗證-測試-交付”模式,當然這都建立在戰斗機對我們的引導,建立在它們所需能力以及何時跟蹤威脅的基礎之上,這就是哲學。他把這種“持續推進的能力發展和交付”能力稱為C2D2,即Continuous Capability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去年6月建議將“布洛克4”升級推遲到F-35完成初始作戰測試后進行。不過溫特認為那些威脅正在快速變化,或將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由此國防部在去年11月就授予了“布洛克4”升級合同。
每6個月的升級-交付周期,取代2年生產-交付周期,其實是一種文化理念轉型,從傳統流水式采購到一個靈活、快速能力/持續交付模式。這種新模式與商業產品周期類似,推出快速、迭代軟件就是表現之一。實際上,最后一套布洛克3F軟件于去年12月就已交付,“布洛克4”升級計劃于2019年4月開始。
駕駛戰機的作戰人員,而不是程序管理員將決定升級的優先次序。如果作戰人員出于某些行動原因而提出“暫不升級”,那也有靈活方式來應對。
“布洛克4”升級具體內容仍然保密,據估測大致上可分為6類:
●整合7種新式武器。包括“小直徑炸彈Ⅱ”,ASRAAM先進近程空空導彈(代號AIM-132,美英法德聯合研制)以及“流星”超視距空空導彈;土耳其產防區外導彈和挪威康斯伯格研制的聯合攻擊導彈(JSM)
●8項后勤和支援變更
●13項電子戰系統升級
●7項交互操作和網絡系統變更
●7項座艙和導航系統升級
●11項雷達和電子/光學系統升級
除這些對所有型號F-35都通用的升級外,還要針對軍種獨特需求進行一些升級。例如,只有海軍想讓F-35C能夠發射聯合防區外武器C1(JSOW C1)。
F-35有四項基本任務:獲取空中優勢,及進攻性和防御性制空;壓制和摧毀敵防空系統;近距離空中支援;針對高價值和機動目標的戰略打擊。布洛克3F升級后的F-35可勝任這四項任務。
“布洛克4”增加了第五項任務,延伸至水面戰。升級將使F-35的機載雷達可用于海上目標監視、識別和瞄準。因為海面和陸上是不同的問題,在開放海域的搜索模式將會更強大,要做到“有能力在海上感知到行動指令”。
盡管F-35可以外掛新型遠程反艦導彈(LRASM),“布洛克4”使用的新反艦導彈卻是海軍聯合防區外武器C1(JSOW C1)和挪威聯合攻擊導彈(JSM)。目前,“布洛克4”還不清楚是否能將具有隱身能力的遠程反艦導彈裝入F-35內置武器艙,海軍也沒有提出將“魚叉”反艦導彈(AGM-84)的防區外對地攻擊增程型(SLAM-ER)整合至F-35上的需求。
“布洛克4”升級當前可確定的完成時間將在20年代中期,之后還有后續升級。如果當前的計劃不變,F-35生產將至少持續至2040年。“布洛克5”很可能在2028至2030年期間完成升級。五角大樓的一位官員表示,現在所能想到的就是配備最現實的東西,比如發射激光。
“布洛克4”的宣傳語是“技術可行,操作準確”,溫特稱這是一個大致的說法,沒必要去夸大評論,的確是技術可行。
除了戰機本身升級外,“布洛克4”升級必須也要同時適用于自主后勤信息系統(Autonomic Logistics Information Svstem),任務數據文件(Mission Data Files,這是一套用于編制地理、空域或潛在威脅信息的機載數據系統)以及諸如模擬器之類的訓練系統。
自主后勤信息系統能夠自動提供的,涉及維修活動、零部件損耗情況的詳細飛行日志,以及重要事件(比如起落架超負載或一起影響隱身涂層的事故),然后在整個機群范圍內將繪制的這些數據與數據庫做比對。這套系統跟蹤戰機的現實運行、零部件損耗和維修工時等趨勢,從而預判未來需求。
處理任務數據文件是F-35最費力的工作。在一座位于佛羅里達州愛格林空軍基地的軟件中心里,工作人員操作計算機,持續刷新F-35可能在特定區域遭遇威脅的數據情況。在作戰任務開始前,這些文件將被傳送至戰斗機。任務數據文件當中的數據信息極其精確,包括每架戰斗機、雷達、地對空導彈電池、機載傳感器情況和其他威脅。以色列空軍參謀長曾在去年向業界透露,在F-35上等待起飛時,他已經在機載顯示器上看到了整個中東地區的圖像,包含每個空中目標和所有的潛在威脅。
要對任務數據文件進行持續的更新驗證,即便敵方指令出現微小變化也能給予分析。識別驗證工作已經滿負荷運轉。然而,仍要花費8個月時間來編輯任務數據文件。溫特坦言,他們正在使用工程/制造工具套件,要到2019年4月才能更換新的工具來提升處理速度。
美國空軍領導層已允許將F-35的采購進程放緩。他們傾向于等待“布洛克4”版本,這樣做可以降低整個機群的列裝成本。
美國空軍副部長馬特·多諾萬在今年1月稱F-35的維系成本仍然過高。按照多諾萬的說法,F-35的維系成本不得不降低。與F-15這樣的第四代戰斗機相比,他承認F-35具有很好的隱身能力。然而,大量裝備要有可承受限度,F-35與它要替代的F-16、A-10和F-117等戰機相比,在維護支出上必須要更便宜。
美國空軍擁有一個將F-35維系成本降低38%的目標,并且多諾萬表示,空軍正在努力實現這個目標并且會比預期提前。
去年10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馬蒂斯曾指示美國空軍要將F-22、F-16和F-35的出勤率至少提升至80%。F-35當時的出勤率僅為54%,但隨著近期3F版本戰機的下線,任務率將超過80%。此外,F-35機群任務率達到80%標準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備件。“我們已經主動尋求增加備件的生產量”,溫特說,包括提高位于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F-35航空站維修部件的效率。這可使得業界聚焦于生產更多的新部件,而不是僅僅維修舊件。
如果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帕特里克·沙納罕或是他的繼任者發布命令,那么美國空軍必須要在9月30日前將出勤率提高至80%。溫特承認供給鏈是他最關注的與戰備相關的問題,并且認為維系成本對于保持F-35的升級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武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