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杰
摘 要:本文通過描述防雷減災管理工作的現狀,詳細分析在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創新防雷減災管理辦法,更好的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雷電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有效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以期為相關氣象人員提供相應的技術幫助。
關鍵詞:監管力度;防雷減災;服務意識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0.216
0 引言
雷暴天氣是一種自然現象,能夠產生極大的破壞,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嚴重阻礙了我國社會治安的穩定性,雷暴天氣頻發的地區會造成畜牧業的減產,影響百姓的經濟收益,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提高對抗雷電災害的意識,推動防雷減災工作的有效落實,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1 防雷減災管理的現狀
1.1 人民群眾防雷減災意識較差
部分地區人們安全意識較為薄弱,未正確認知雷暴天氣會帶來的嚴重影響,近幾年,雖然政府相關部門不斷加強宣傳推廣力度,開展相關防雷減災的知識宣講,但是部分偏遠地區由于通訊條件較為落后,人們文化水平不高,沒有接受相關防雷減災的有效宣傳,致使部分人民群眾不能正確認知雷暴天氣的危害,也不了解面對雷暴氣象時如何將危害將至最低的方法[1]。
1.2 防雷減災技術水平低下
防雷減災工作對專業性要求較高,但是部分雷電防治部門技術水不高,缺少專業人才,導致防雷減災工作進展緩慢,工作很難起到真正的效果,部門員工身兼數職,工作人員服務意識較差,防雷減災工作落實不到位。
2 防雷減災工作在新形勢下的創新管理
2.1 加大宣傳力度
相關防雷減災部門要加強對雷暴知識的普及,讓廣大群眾充分了解防雷減災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及防雷減災工作的實際操作。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各大宣傳日、氣象日、減災日等特定節日進行防雷減災工作的宣傳推廣,氣象部門需要撰寫相關文稿,通過列舉雷暴天氣造成的危害加強人們的安全意識,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宣傳資料的張貼與分發,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將相應的文章進行轉載,通過微博、抖音、朋友圈、公眾號等媒體平臺進行社會宣傳,拓寬宣傳范圍,保證更多的人了解相關的防雷減災知識。對雷暴天氣頻發,常年經受雷電災害影響的區域,要編制宣傳冊,走進小區進行,走到人民群眾的身邊開展宣傳工作。相關部門還要進行相應的防治法規進行宣傳,保證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防雷減災工作的管理。防雷減災部門可以開設專門的問詢窗口,進行答疑解惑的工作,拉近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為之后的宣傳推廣工作做好鋪墊,相應講解人員要對防震減災的措施進行詳細描述,提升人民群眾的應對雷暴氣象天氣的能力,最大程度上減少人員傷亡,降低百姓的財產損失。
2.2 提升專業人員的技術能力
在新形勢下的防雷減災工作的管理中,要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注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相關部門可以定期組織內部培訓,整體提升部門內部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養。要根據內部培訓進行成績排名,選拔出表現最佳的技術人員,給予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加強這部分人才的專業教育,也可以聯系上級單位,將優秀人才送去學習深造,將其作為團隊內部的火種,進而促進整個團隊的整體工作能力提升。防震減災部門還要與相關高校、科研單位取得聯系,進行深入的合作與溝通,為高校提供相應的實習單位,進行優質人才的選拔,通過新鮮血液的流入帶動整體團隊的學習氛圍與防雷減災的業務水平,優化內部隊伍,有效解決基層工作人員業務水平較低的問題。
2.3 強化監管力度,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地方防雷減災部門要與多部門聯合執法,共同監督當地防雷減災工作的落實情況,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的監管,聯合相關部門加大防雷減災工作的指導力度,保證防雷減災工作能夠依照科學的指導有序開展。將防雷減災工作作為安全生產的重要步驟,相應執法部門應加強執法力度,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全面推動防雷減災工作的創新管理,加大雷電事故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保證防雷減災工作能夠順利推進。面對拒絕安裝防雷裝置或者拒絕接受防雷裝置安全性檢測,以及防雷裝置安裝不合格的個人與單位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給予處罰,保證防雷減災工作能夠順利落實推廣,確保人們遠離雷電災害的威脅[2]。
2.4 提升服務意識
新形勢下,防雷減災工作面臨更多的挑戰,相關部門要端正自身工作態度,規范部門的內部管理。隨著人們安全意識提升,防雷減災的服務機構也逐漸出現在市場當中,在強力的競爭中,我們要提高內部發展減災意識,提升自身服務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當下,應找準工作定位,將防雷減災作為工作重點,利用自身專業性,更好的服務百姓。
2.5 有效處理防雷減災工作中存在的關系
為了更好的推動我國防雷減災事業的發展,相關部門要平衡好社會與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圍繞著社會安全開展防雷減災工作;有效平衡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之間的關系,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有效平衡質量與發展之間的關系,要對防雷減災工作進行全面管理,促進防雷減災工作的有效落實。
3 結論
總而言之,防雷減災工作是一項持久的工作,要落實雷電監測管理,加強預警,通過調研找尋最好的管理辦法。相關部門應該培養專業的技術團隊,提升團隊整體技術水平,提升服務意識,與各部門聯合開展防雷減災的監督管理工作,增強民眾安全意識,最大程度降低雷電等自然危害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鄧晶晶,趙庭飛.淺談防雷減災體制改革中的思考[J].科技視界,2017(27):167+70.
[2]張立春,鄒小龍.對未來防雷減災工作的思考[J].農技服務,2017,34(12):86.
作者簡介:鄭杰(1983-),男,四川仁壽人,本科,助工,研究方向:雷電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