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金金 方新
摘 要:傳統工藝是地域文化中重要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與審美特性,有著較高的文化價值與市場經濟價值。本文基于IP跨界背景,以蕪湖堆漆畫為例,從文創產品的開發模式與策略兩個方面,探討了傳統工藝與文創產業的跨界合作新途徑。研究不僅有利于地域傳統工藝實現生產性保護與傳承,而且對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傳統工藝IP;跨界;文創產品;文化創意產業;蕪湖堆漆畫
2016年被稱為“藝術IP元年”,以藝術IP為核心的泛藝術布局悄然興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知識產權,是文化資產的主要形式,是權力擁有者對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權利,是一種無形資產。[1]從文化產業的角度來看,IP是文化產業的內核,而IP轉化則是指在強調知識產權保護的前提下,IP價值的流轉和多元演繹。IP“跨界”是指不同領域、行業、文化和意識形態等范疇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是IP發展的必然趨勢。從文化產業鏈的結構來看,通過跨界能夠突破特定的、單一化的產品類型,實現不同行業間的合作以及多媒介融合與開發,是提升產品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重要手段。
傳統工藝是具有鮮明民族風格與地域特色的工藝品與制作技藝,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傳統工藝IP的價值,并推動其與文化相關行業間的跨界融合,不僅能夠有效帶動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而且對實現傳統工藝的活態傳承與生產性保護有著重要意義。
1 地方傳統工藝IP文創產品設計現狀
文創產品是指文化資源經過創意轉化后,具有市場經濟價值的物質實體或非物質實體產品。結合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來看,文創產品設計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難以體現地方特色。許多產品生產質量把關不嚴,存在嚴重的產品質量問題,抄襲、侵權的設計現象頻發;其次,產品定位模糊,設計與開發具有較大的盲目性。一是缺乏對目標人群的定位與分析,產品滿意度較低;二是品牌意識淡薄,缺乏產品開發規劃,盲目性、隨意性較大;三是產品缺乏創新,同質化現象嚴重。產品多以旅游紀念品為主,缺乏創新,產品形式較為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
2 地方傳統工藝IP文創產品開發模式
加強傳統工藝、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地方傳統工藝要實現保護與傳承,關鍵在于創新。我們一方面可以在其藝術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形式與工藝技法創新;另一方面通過IP文創產品開發、跨界融合實現價值轉化。加強IP文創產品開發與設計,不僅可以有效延長IP的生命周期,而且是IP跨界融合、市場價值轉化的重要途徑。因此,進行地方傳統工藝IP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應深入挖掘其文化價值,結合工藝特征、文化創意去講述故事與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其文化特征,提升文化附加值。IP文創產品的開發大致流程如下:產品目標與市場定位→產品開發規劃與設計→產品生產→市場運營→用戶反饋。(圖1)開展IP跨界合作、文創產品開發不僅有利于傳統工藝的生產性保護與傳承,而且能夠有效促進傳統工藝回歸人們的生活,對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大有裨益。
3 蕪湖堆漆工藝IP文創產品開發策略
3.1 蕪湖堆漆工藝概述
堆漆是指用漆或者漆灰在器物上堆出花紋的裝飾技法,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據《蕪湖市志》記載,蕪湖堆漆畫起源于庵堂寺廟里的楹聯匾額、商店招牌和神龕上的花紋圖案,油繪彩色,用國漆堆漆而成。1959年,吳思才等老藝人在對古老的漆器工藝及原先堆漆畫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發展形成了線堆、面堆、薄堆、高堆等技藝。蕪湖堆漆工藝不同于其他繪畫裝飾那樣的直接描繪,而是力求平面與立體融合。借鑒、融入了國畫、蕪湖鐵畫的表現形式與元素,通過泥粉、香灰、油灰混合而成的油泥,使畫面造型在底板上立體堆塑成浮雕的初胚,再經雕刻、打磨、髹漆而成。堆漆工藝使蕪湖堆漆畫突破了傳統漆畫“平、光、亮”表現形式,視覺藝術語言豐富,畫面具有強烈的肌理以及淺浮雕似的立體效果,蘊含濃郁的文化和美學氣質。可以說,蕪湖堆漆技藝是中國當代漆畫發展過程中的新嘗試,開拓了人們審美藝術的新領域。
3.2 蕪湖堆漆工藝IP文創產品開發策略
近年來,蕪湖市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及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文化創意市場、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形成了以數字動漫、創意設計、演藝演出、影視傳媒和文化旅游等為主導的文化創意產業,轄區范圍內擁有如蕪湖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大礱坊工業創意文化園等各具特色的眾多文化創意產業園。[2]良好的產業環境與政策優勢為蕪湖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蕪湖堆漆工藝IP實現影視、網絡媒體、旅游等諸多業態跨界延伸以及文創產品開發提供了條件。一件好的IP文創產品,僅僅依靠造型與美感是不夠的,其背后需要承載一個故事與文化內容,是故事、形象、產品的結合,是實用功能與藝術功能的統一。蕪湖堆漆工藝IP文創產品開發應在深入挖掘其文化價值的基礎上,結合消費者的審美與生活需求、文化體驗進行文創產品開發與設計轉化,具體如下。
一是提高IP認知度,樹立品牌意識。首先,提高堆漆工藝IP認知度與關注度是開發的前提。可以充分整合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資源,借助網絡App、社交媒體、影視作品、文化旅游等傳播渠道,多維度提升蕪湖堆漆畫的知名度與關注度。其次,樹立品牌意識。品牌是具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不僅有利于提升產品知名度與競爭力,而且能夠有效整合相關資源,建構文創產品生態鏈。蕪湖堆漆工藝IP可通過樹立品牌,形成涵蓋產品包裝、居家裝飾、文化旅游紀念品、藝術衍生品、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體驗產品等多元化產品研發體系,從而構建蕪湖堆漆工藝IP文創產品生態鏈。
二是建立傳承人與設計師跨界合作機制,推動生產性保護與傳承。在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應確保堆漆工藝的純粹性;一方面在設計開發過程中,可以通過保留堆漆畫技藝的空間,使之與現代設計、產業相融合;另一方面通過文化產業項目對接等方式,建立傳承人與設計師跨界合作的新機制。從而有利于衍生品開發、創造、推廣過程中保持堆漆畫技藝的純粹性,推動堆漆畫技藝生產保護與傳承。例如,「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推出的“MtiersdArt La Symbolique deslaques 蒔繪腕表系列”,是日本漆藝的裝飾技法與時尚產品的跨界融合的成功案例。
三是要堅持創新,注重實用與審美功能的統一。首先,IP文創產品強調文化內容原創性與文化創意性,沒有文化創意內容的文創產品便失去了生產價值。文化創意與設計轉化是提升文創衍生品的附加值的主要途徑,一方面,可結合具象或抽象的表現要素,不斷豐富文化創意表達內容與形式;另一方面應在秉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通過工藝改良,通過研發新的材質與技術,實現功能或形態上的創新,進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與附加值。其次,注重實用與審美功能的統一。文創產品設計的目的在于將文化融入人們的生活中,讓人們感受到文化與傳統工藝的魅力。應基于蕪湖堆漆工藝IP的屬性與特征,緊密結合時代主題特征與用戶實際生活與審美需要,從功能與形態、技術與工藝、個性化定制與大眾普及等層面,運用現代設計方法與理念進行深度開發,使文創產品實現實用與審美功能的統一。例如,齊白石《工筆小蟲》系列藝術衍生品,通過提取其典型的視覺元素,開發了一系列具有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產品。
四是結合現代技術創新,多維度塑造文化體驗。文創產品是“情感的營銷”,人們更多關注的是產品帶來的文化與情感體驗。從消費者的需求來看,對文創產品的消費需求包括了產品的功能性消費與文化體驗性消費,是一個“雙重消費”的過程。[3]產品中的文化體驗是指人與產品形態、功能、色彩、材質、肌理等元素通過感官互動而引發的文化聯想與情感共鳴。塑造蕪湖堆漆工藝IP文創產品中的文化體驗,應從深入挖掘名人、名事或文化故事入手,借助堆漆畫中的工藝特征、色彩、肌理等典型元素烘托主題,使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觸景生情,獲得文化體驗。此外,借助科學技術也是塑造文化體驗的重要途徑,可以將蕪湖堆漆畫制作工藝與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相結合,利用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維度塑造文化體驗,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
4 結語
優秀的地域文化既是文化創意產業持續創新的不竭動力,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價值內涵。在當前文創產業迎來重大發展契機之際,深入挖掘蕪湖堆漆工藝IP的藝術價值與市場經濟價值,是對蕪湖堆漆工藝的重新審視與設計表達,不僅有利于對促進蕪湖堆漆工藝與現代文創產品的結合,推動堆漆畫藝術的發展與創新;而且對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推動蕪湖地方文創產業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向勇.文化產業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82.
[2] 朱鐵軍,黃凱,葉貴霞.蕪湖文化創意產業推進升級與創新發展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3(6):109-112.
[3] 司逸凡,魏丹.中國傳統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策略與模式研究——由“故宮文創”到“達州巴文化開發”[J].中國民族博覽,2015(9):23-26.
[4] 吳映月.漆藝新價值——論文化創意產業大發展下的現代漆藝禮品設計[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5(6):182-187.
作者簡介:榮金金(1986—),女,安徽桐城人,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設計藝術學。
方新(1984—),男,安徽宿松人,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講師,從事文化產業研究、設計藝術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