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廣西本土音樂教育的國際化提供了重要契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本文從教育國際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廣西本土地緣特征和多民族音樂文化特點,針對國際化挑戰下廣西本土音樂教育的現狀,提出改進策略,構建音樂教育國際化的新環境,從而推動本土音樂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廣西本土音樂;音樂教育國際化
2019年4月29日至5月1日,第二屆“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大會在中央音樂學院召開,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沿線各國音樂教育國際化發展逐漸加快。廣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門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更具優勢。
1 國際化的教育觀念與廣西本土音樂教育
伴隨世界教育觀念的更新,各國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各顯風采。本土文化與國際文化交流頻繁,促使人們了解國際化的教育觀念及本土音樂的重要價值。
1.1 “一帶一路”教育方針下本土音樂價值
“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音樂教育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與世界各國共同向前邁進。其教育方針促進世界各國文化教育的交流和發展,為本土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有利條件,是本土優秀音樂教育與世界音樂教育交流的平臺。一方面,廣西具有良好的地緣優勢和豐富的本土民族音樂文化資源,對“一帶一路”音樂教育合作質量的提高和穩步推進、共建有著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廣西本土民族歌舞真實地反映了各族人民的世代傳承和生活智慧,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內涵豐富、價值極大、意義非凡。
1.2 “一帶一路”教育方針與本土音樂關系
“一帶一路”背景下,各國文化呈現出快速融合的現象。許多外來音樂文化傳入國內,促使本土音樂走出國門,這對于我們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要把握機遇、接受挑戰,在外來音樂文化中有選擇地接受優秀文化,同時要加強對本土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此外,我們要把握機會,讓本土音樂搭乘“一帶一路”的快車,在世界音樂文化舞臺上大放光彩,從而使世界各國學者和人民能夠進一步了解廣西本土音樂文化。
2 國際化挑戰下廣西本土音樂教育現狀
廣西本土音樂內容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之下,本土音樂的傳承和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據調查發現,廣西本土音樂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2.1 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欠佳
外來文化進入我國時,很多人都不能理性對待。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大家對國外文化的好奇和當時國家力量發展水平的有限,國人出現了許多崇洋的思想,認為國外的都是好的,要全盤接受。之后,隨著國力的增強,國人開始變得自信,逐漸能理性地去看待外來文化,但又出現了另一個極端:為了減少本土文化受到的沖擊,便開始全盤拒絕外來文化。可見,我們如何利用好外來文化,將外來文化本土化后讓大家更好地接受,也是當今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2.2 忽視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
由于受到國外音樂的沖擊,導致本土音樂弱化。如今,許多靠口傳心授的傳統音樂,卻因無人收集、整理而逐漸隨老藝人的故去而消逝,民間音樂教育受阻,傳承步履維艱。中國近30年是流行音樂大發展的時代,我國整個音樂環境中現代流行氣息濃郁,很多年輕人認為傳統音樂較“土”,不愿意主動了解和學習傳統音樂,導致很多傳統音樂無人傳承,本土育苗受阻,出現本土傳承氛圍黯淡等問題。
3 廣西本土音樂教育國際化策略
為豐富本土音樂教育,促進廣西音樂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3.1 豐富本土音樂教育,請進優秀世界音樂文化
“一帶一路”策略搭建的世界交流平臺,為我國更便捷地帶來了世界各國文化,在龐大的外來音樂文化體系中,我們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既要高標準的選擇出優秀音樂,也要做好對優秀外來音樂文化的推廣利用工作。
第一,落戶高校,培養專業人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作為專業的音樂教育人才培養基地,師生可以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外來音樂文化作出選擇,再進行整理創編,應用到音樂教育中,培養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各地院校可根據自己本身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實際情況,加強與國外院校的交流,并開設相關課程。例如:廣西藝術學院辦學地是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南寧,該校就可以借助地理優勢,加強與沿線東盟國家的交流,為學生開設東南亞國家音樂相關課程,培養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掌握一定的東南亞國家音樂文化知識技能。
第二,普及中小學,拓寬學生視野。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促進越來越多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課本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求知欲望,故將音樂文化普及中小學、拓寬學生視野至關重要。音樂教師在高校學習后進入中小學課堂,可將自己掌握的近代國外優秀音樂知識文化引入課堂進行教學,這樣既可以改善現今中小學教材中外國音樂單元選取曲目較為老舊的情況,也可以拓寬學生視野,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鄰邦,接受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知識的多元性。
第三,引入社會,豐富人文生活。社會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很多幼兒的音樂啟蒙,也是部分成年人接受音樂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老年人追求音樂生活的途徑。將國外優秀音樂文化引入社會音樂教育中,可以極大地豐富校外群眾的音樂文化藝術生活,這對于音樂教育非常重要。例如:廣西當地文化局可以收集、編寫東南東南亞鄰國相關音樂教材,在老年大學或者群眾藝術館進行課程教學。本土音樂培訓機構也可以聯合組織起來編寫相關聲樂、器樂教材,開設東南亞風情音樂教學體驗課程。
3.2 廣西本土音樂文化搭乘“一帶一路”快車走出去
在將外來優秀文化請進來的同時,音樂教師和音樂教育研究人員還應當思考廣西本土音樂如何搭乘“一帶一路”快車走出去,使其在世界音樂教育的舞臺上展示獨有的魅力。這不僅要求我們充分挖掘優秀的音樂文化,還應當以文化創新為動力來廣泛培養優秀的藝術人才。
第一,挖掘優秀文化是基礎。廣西本土音樂資源豐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獨具一格的音樂風格類型。大力尋找、探索、挖掘優秀的音樂文化是基礎,對音樂教育有重要作用,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如,文化局相關事業單位、藝術類高校相關專業及各地音樂家協會組織等可以共同成立相關采風小組,調查、收集民族民間音樂信息,做到定期到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拜訪民間藝人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將其演唱或演奏的音樂進行采編、收集與匯總,將優秀的本土音樂保存下來,為廣西本土藝術的傳承和發揚打好基礎。
第二,培養藝術人才是關鍵。任何藝術形式想要得到良好的傳承保留都需要專業的藝術人才,本土音樂文化亦是如此。如今,藝術類高等教育是我國培養藝術人才的主要途徑。廣西本地的專業藝術高校和綜合類、師范類大學中的音樂舞蹈等相關專業應積極開設本土民間音樂舞蹈類的欣賞課、理論課和實操課程,讓專業的音樂舞蹈類人才掌握本土音樂舞蹈知識和技能,他們在藝術實踐或者教學中的運用,都是推廣和傳承,此外還可以組織專業院校培養的本土音樂藝術人才排練本土經典優秀劇目進行展演等。
第三,文化創新發展是動力。本土音樂文化創新是本土音樂發展的重要動力,為了本土音樂的進步,音樂研究者和作曲家可在原本音樂上進行改編,創作出符合時代觀念的作品。傳統本土民歌可以結合現代音樂重新編曲,讓音樂充滿時代的朝氣,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演唱吳澤才先生重新編曲的無伴奏合唱廣西毛南族民歌《柳啷咧》參加國內區內各類比賽和演出,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和反響。還可以對群眾熟知的歌曲歌詞進行創編,老歌新唱,發出贊美本土和時代的聲音,根據本土音樂或語言特點創作新的曲目,根據彩調、壯劇等本土特色戲曲的程式創作符合時代的新劇本。
綜上所述,廣西具有良好的地理優勢,其本土音樂文化多姿多彩,極具研究傳承價值。我們應發揮廣西地理位置及本土音樂文化豐富的優勢,把握機會搭乘“一帶一路”快車,利用音樂教育新話語和新思維來促進本土化與國際化的音樂教育達成平衡統一,構建本土音樂教育國際化的新環境。
作者簡介:王晉(1991—),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方向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