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符號學角度看,動畫擁有獨特的符號系統,它通過色彩、光感、場景和人物角色等基礎動畫元素來表達各種隱喻意義。動畫符號的隱喻意義具有普遍性,對動畫的色彩、光感、場景和人物角色進行隱喻分析有助于理解動畫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并通過“能指”和“所指”來證明。本文以日本動畫電影《風之谷》為例,以符號學理論對電影中各元素的隱喻意義作出分析。
關鍵詞:動畫電影;《風之谷》;符號;表征
符號是電影的象征元素,它通過對符號的刻畫給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帶來新的內涵。文化符號常常伴隨著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動畫形式,而動畫又是作者文化信仰的間接傳播。日本動畫電影所強調的“藝術形式”是日本文化符號的載體,具有文化符號的特征。
1 場景的表征作用
1.1 森林的庇護
森林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背景符號。通過對森林的描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得以升華。“風之谷”是以工業文明為背景,人類為所欲為地向自然索取,破壞了自然環境、破壞了生態平衡,人類世界被腐海吞沒,人類的生存岌岌可危。在邊境地區,有一個叫風之谷的小國,他們信仰風神而受庇護,山川河流沒有受到污染,人類得以存活。
1.2 風——自然之神
邊境的小國家風之谷受到風神的庇護,平靜的風轉動風車帶來了飲用水。風之谷的人們,尤其是彌賽亞人總是通過翅膀滑動來防止爭端。當人類與自然發生沖突時,風便會停止,人們永遠不會知道風停下來后會帶來怎樣的災難,這是王蟲的憤怒和怨恨。
2 角色的符號化表征
2.1 救世主——Nina ansica
《風之谷》的女主角的名字是“ASU Sica”(娜烏西卡),來自希臘史詩《奧德賽》中描述的一位公主。是一個充滿夢想的美麗女孩,有著獨特的浪漫氣質和非凡的勇氣。Nina(尼娜)的角色并不強調適于電影的內容,而是展現了理想主義的真實意義,人物的形象采用寫實的手法,按照真人的比例,她的頭發是真實的紋理,衣服基本上是緊貼身體的,線條很簡單,頭盔形狀具有古老的歐式盔甲風格,能更好地展現角色的英雄形象。
2.2 阿斯貝魯
阿斯貝魯和族人們相信,只有通過燃燒腐海并殺死王蟲,我們才能拯救大自然,拯救人類。但當他和Nina下到海底并發現腐海是自然的保護者,他站在了Nina的一邊。被族人阻擋后,他請求母親拯救Nina幫她逃離。在他的幫助下,Nina終于完成了她的使命,回到王蟲身邊,阻止了王蟲群的暴行,保護了風之谷,保護了族人。
2.3 王蟲
王蟲是一種巨大的昆蟲,它看起來很可怕,人類在它們面前非常脆弱。事實上,只要人類不主動攻擊它們,它就不會傷害人類。它們知道腐海是空氣和水的凈化器,是自然界的救世主,所以它們世世代代都保護著腐海并防止人類肆意地摧毀它。當人類想要通過燃燒腐海來保護地球時,他們的憤怒是為了保護腐海,同時也是在保護人類。
3 視覺語言的符號表征
3.1 色彩的另類作用
第一,顏色的更替。宮崎駿在電影中使用很多不同的顏色,通過顏色對比帶來視覺沖擊。“風之谷”電影的開端,整個影片基調是灰色的,枯樹和破爛的房屋,深灰色的天空和大地,呈現一片破碎、凄涼、死氣沉沉的氣氛。鏡頭一轉到Nina進入腐海。在這里沒有面具5分鐘之內人就會窒息而死,腐海中生長的孢子閃閃發光。影片的這段描述為電影的結尾Nina尋找腐海,幫助人們凈化空氣和水,保護大自然埋下了伏筆。
第二,顏色的轉換。在同一個鏡頭中,顏色的變化既被稱為色彩轉換,也被稱為“蒙太奇手法”。色彩轉換的應用反映了主人公內心思想的變化。在《風之谷》中,影片開頭的老師認為,王蟲殺死了人類的孩子并向王蟲開火,導致王蟲生氣。憤怒的王蟲的眼睛是紅色的,Nina用笛聲驅散了憤怒的王蟲,王蟲的眼睛變成了閃閃發光的藍色。從紅色到藍色,顏色符號的轉變表明王蟲的情緒是從憤怒到平靜。
3.2 色彩符號的表征功能。
純凈,平靜的藍色。
宮崎駿經常在電影中用藍色來襯托和平與寧靜。培吉特人為了保護人類居住的村落,企圖消滅王蟲。Nina救出了王蟲,紐恩斯卡襲擊了風之谷。為了阻止憤怒的王蟲,Nina獨自一人到王蟲群中,被打傷拋到天空。當王蟲群得知Nina救了國王的幼子時,它們的怒氣逐漸消退并且來治療Nina,她最終醒來,穿著被王蟲的體液染成藍色的袍子,走在甲蟲的金色觸須上。藍眼睛、藍天、白云,藍色充滿了溫暖,傳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4 結語
《風之谷》是一部關于環境保護和反戰主題的電影。影片通過對“腐海”和“王蟲”的描述,提醒人們要學會保護自然、保護環境。否則,世界最終將被人類毀滅。通過整部電影的符號化象征,電影的深層意義更加清晰,這說明了藝術符號在動畫電影中的運用優勢。蘇珊·蘭格曾經說:“藝術家一旦掌握了操控符號的方法,他的知識就超越了他所有個人經歷的總和。”宮崎駿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大師,在他的電影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獨特的藝術想象力。
參考文獻:
[1] 王令中.《風之谷》配樂作品中和聲與畫面的融合分析[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38-99.
[2] 肖寺.動畫角色符號化:破壞性重構與陌生化狂歡[M].北京:三聯書店,1989:60-150.
作者簡介:唐夢潔(2000—),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學專業2017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