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張玉花
摘 要:走進抗日戰爭紀念館,五星紅旗閃耀著光芒,兩旁的革命烈士雕像目光如炬,悲壯且堅毅;墻上的八口仿古銅鐘象征著艱苦奮斗的那八年,預示警鐘長鳴。保衛黃河,保衛長江,保衛中國的吶喊聲回響耳畔,“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國歌激昂的音樂讓我們震撼,“前進!前進!前進進!”我們需要不斷前進的信念,需要勇往直前的膽量,需要團結一致的民族精神,需要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關鍵詞:七七事變;民族精神;政治文化;抗戰
1 七七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軍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并一手炮制了偽“滿洲國”。日軍占領東北后,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盧溝橋,盧溝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作用,已成為北平市向外唯一保持的聯絡線。當日本人在北平西南方向的盧溝橋進行軍事演練時,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意圖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的拒絕。[1]此次戰役史稱“七七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2]
2 抗日戰爭紀念館的由來
盧溝橋畔的宛平古城內佇立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是為紀念與日本法西斯進行生死斗爭的烈士,為了紀念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付出犧牲的人們而建立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500米處是盧溝橋,紀念館的高度為7.3米,這是為了與古城的城墻高度一致,保證了宛平古城整體外觀的一致性。與此同時,對建筑風格也提出了“必須與宛平城的自然風貌,抗戰館的雄渾氣魄取得一致,并與宛平城古樸風格相協調”等要求。[3]周圍是明清時期的仿古建筑,充分反映了對歷史事件的重現與保護原則。自1987年紀念館成立以來,特別是經過了2005年的重大改造,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經歷了幾次發展,與之前大不相同。館前面有一個8600平方米的抗戰廣場,廣場中心是“盧溝醒獅”,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覺醒。[4]在廣場以北建有一個高達14米的旗桿。展館的外墻上覆蓋著乳白色的大理石和鍛銅的大門,使紀念館顯得莊嚴肅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第二級平臺上,放置著鍛銅的獨立自由獎章雕像,在此設立這一永久紀念設施,以提醒人們那些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自由英勇奉獻的先輩。[5]每個人都應該繼承中華人民的反戰精神,不畏犧牲,不畏暴力,堅持和平與正義、民族獨立和自由。歷史永遠記得為中華民族的建立而犧牲的人們,勿忘國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而奮斗。
紀念館整體成“工”字形。歷經1997年、2005年、2015年三次改造,實現了三次大的飛躍。[6]
從走廊沿著蜿蜒的路走,可以直接走到半景畫廳。這是一個40米寬、20米深、18.5米高的大型自動畫廊。它的主要功能是放置一個180°視角的大型油畫。這幅畫總長50米、凈高15米。展示了中國軍人與百姓合力對抗在盧溝橋侵華日軍的戰爭場景。在半景畫前用實物與模型相結合的方式,再現了盧溝橋事變的戰爭景況,半景畫與之形成了盧溝橋地區的三維立體圖。[7]通過控制電影投影技術的光線和聲音變化,半景畫似乎活了起來,游客坐在寬敞的展廳里,就像真正置身盧溝橋戰場一般,可以真實地感受到“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磅礴氣勢。紀念館用新穎的方式打破傳統繪畫、實物等擺放方式,更多采用了立體展示,就像半景畫廳這樣的展示方式,增強了游客的真實體驗感。為了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使用蠟人和大型場地模型展品用來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里,人們可以回顧抗日戰爭的輝煌歷程,回顧中國在遭受日本侵略和欺凌的歷史,聆聽為民族解放而犧牲的英烈們的崇高精神。
3 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文化內涵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將中日戰爭推向高潮。日本侵略者全力進攻中國,踐踏中國人民的感情,在盧溝橋上無數獅子如炬的目光下,沖進北平城內。華北地區的人民奮力反抗,沒有退縮,沒有畏懼。侵略者的破壞,徹底激怒了中華兒女。但戰爭是殘酷的,多少母親日夜盼望著孩子的回歸,多少妻子晝夜想著丈夫的安慰,卻始終無法盼到他們的歸來……沒有人知道,有多少家庭在戰爭中支離破碎,有多少文明在戰爭中悄無聲息地消逝。終于,經過艱難的抗戰,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再一次站了起來,將無情的侵略者趕出中國。我們今日的榮耀和輝煌,是無數先烈在那艱苦的14年中用熱血換來的。
回顧歷史,我們看到了侵略的恥辱和戰爭的暴行。仇恨可以化解,傷害可以彌合,但歷史教訓不能忘記。與此同時,我們紀念,但不是故意忘記??箲鹁袷钦麄€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紀念抗日戰爭正是為了要用抗戰中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和動員全國各族人民和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努力奮斗。[8]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勝利,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是拯救人民,實現人民解放的中心力量。1931年“九一八事變”和1937年“七七事變”使我們陷入民族危機,國家的生存受到威脅,中國共產黨吹響了抗擊外敵的第一聲號角。在無數次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以堅強的意志和帶領中國人民擊敗了入侵者,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勝利永遠是中國人民的。
歷史是一面鏡子,忘記歷史是一種背叛。通過改革,中國加快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強國家實力,使中國享譽世界。事實證明,我們保持正確方向,抓住國內外良好機遇,采取既大膽進取又慎重穩步的部署,中國的改革必將成功。[9]中華民族也勢必崛起。
4 結語
我們應學習歷史,不忘記過去,重視和平,創造未來。不僅中國人民要紀念,還要向世界廣泛宣傳抗日戰爭的歷史??箲鸩粌H是中日兩國的問題,也是一個全球問題。祭祖哀思,緬懷先人,千年不絕,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我們不僅要重視中國歷史文化,還要重視那些奉獻了生命的革命英雄。
參考文獻:
[1] 王慶順.蔣介石為何將“八路軍”番號先給粵軍再給紅軍[J].文史天地,2017(04):56-58.
[2] 劉建業.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的創建和展覽學術活動[J].抗日戰爭研究,1992(03):233-244.
[3] 評論員.前事不忘? 后事之師[J].黨史博采(理論),2005(08):3.
[4] 石宗源.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文化環境[J].中國圖書評論,2005(09):5-7.
[5] 茅永懷.讓屈辱的歷史不再重演——《抗日戰爭世紀全國重大慘案》編輯手記[J].黨史縱覽,2015,310(01):16-19.
[6] 符振彥.坐公交游北京——盧溝橋[J].旅游,2018(10):8.
[7] 湯重南.日本全面侵華? 中國舉國抗戰——寫在盧溝橋事變爆發80周年之際[J].抗戰史料研究,2017(1):9.
[8] 張旭.中美紀念館設計中表現的民俗文化比較——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美國亞利桑那紀念館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5):122-124.
[9] 崔文龍,劉守華,都斌,桂星星,隆鴻昊.偉大勝利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遭到徹底失敗[J].文明,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