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法別離》是美國女作家羅賓·本韋的最新力作,2019年3月陳雅婷翻譯的中譯本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發行。這本溫暖治愈系小說的豆瓣評分高達8.1,感動了許多讀者。本文將從情節、人物、結構上對其進行分析,體會作者筆下的精巧用心和動人故事。
關鍵詞:《無法別離》;愛;治愈
0 引言
對大多數人而言,家是生命的起源,父母之愛是建立自信的基礎。而有些孩子,出生不久就被迫與父母分離,那種被拋棄的孤獨感會成為他們一生的傷痛。這種傷痛如果不能治愈,會反復發作,將人吞噬。好在愛總能以神奇的力量,治愈一切傷痛。即使錯失了父母之愛,還有血濃于水的同胞親情,噓寒問暖的養育之恩,相知相伴的美好愛情。這些情感就如啟明星,在人生陷入至暗之時,能夠將人搭救,使其從深淵里解脫。
這篇小說以“下墜”為引子,馬婭感到自己正在被黑暗的藤蔓束縛卻無力掙脫,只能任由身邊人漸行漸遠。緊接著展開了格雷絲、馬婭、華金的故事,每個人都正在經歷一些麻煩事,無端地下墜,想逃脫卻無能為力。幸好共同的血緣讓他們相聚,抱團取暖,走出困境。
1 兄妹三人各自的困境
十六歲的高中生格雷絲后知后覺地發現自己懷了寶寶,且已經長到一個桃子那么大了,自己能將她帶到這個世界上,卻不能照顧她,唯有恒兀兀以窮年,[1]盡力為寶寶找一對好的養父母。早孕讓格雷絲在學校備受冷眼,跟朋友逐漸疏遠,男友也不負責任地離開,只有養父母默默地細心照料她。好在寶寶順利出生,給格雷絲帶來了喜悅,也伴隨著傷痛。擁抱過后,格雷絲便不得不將寶寶送給養父母,他們才是能給她未來的人。送走小寶寶,格雷絲倍感失落,這時她才想起世界上也許有人和她一樣痛苦,那便是她從未見過的親生父母。養父母對她很好,雖然未能聯系到她的親生父母,但還是幫她找到了兄妹。于是格雷絲懷著忐忑給陌生的妹妹寫了郵件。
比格雷絲小一歲的馬婭被另一家收養,剛被帶回家三個月,媽媽發現自己懷孕了,于是他們幸運地擁有了兩個孩子。養父母全心全意地愛著她,費盡心思想讓她的生活正常化,然而過度的努力反而弄巧成拙,總有哪些地方怪怪的。其他孩子總是在她面前強調妹妹才是親生的,家庭合照里父母和妹妹都是紅頭發,只有她頂著一頭褐色的頭發,顯得格格不入。父親工作忙,經常會忽略母親,母親無聊煩悶借酒澆愁,染上了酒癮,兩人爭吵不斷甚至鬧到了離婚的地步。妹妹絲毫不擔心會被拋棄,馬婭卻有點懷疑自己會去向哪里。就在她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時,收到了一封標題為“姐妹”的郵件。
即將成年的哥哥華金因為是墨西哥裔,一直在寄養系統中,去過很多家庭。他遇到過形色各異的人,有好的有壞的,被溫暖過,也被傷害過,所以他的性格十分敏感,甚至產生了防御機制。當對他很好的寄養家庭想要領養他時,他猶豫了,害怕失去所以寧愿不去擁有,害怕傷痛所以刻意保持距離。
2 血緣的紐帶終讓失散的人重聚
取得聯系的姐妹倆終于見面了,初次相見,因為不了解對方的脾氣秉性,雙方都小心翼翼地試探,又有所保留。格蕾絲提起想要尋找生母,馬婭不置可否,而對于找哥哥,兩人不謀而合,于是寫下了給哥哥的郵件并于一周后收到回復。接著姐妹倆一起去見哥哥。因為共同的血緣、相似的容貌,在人群中,他們很快就確認了對方,激動地相擁。一起吃飯時意外發現三人喜歡同一種醬料,還自然而然地分享了各自的生活故事,距離也近了不少,只是在提起母親時又出現了分歧,好在這并沒有消減三人相見的喜悅。
小說的結構并不復雜,從目錄可以看出故事的進展是在格雷絲、馬婭和華金之間交替進行的,就像他們的生活,各自獨立又有重疊,在時間的長河里隨著交往的密切,感情也不斷升溫。
3 尋找母親,治愈創傷
告別后,各自的生活都在繼續。格雷斯重回學校,同學們異樣的眼光如火般灼熱,還有人故意用嬰兒的哭聲來刺激她,惹得她大打出手,然后一個人躲在角落里傷心哭泣,還好有雷夫來安慰她。馬婭的父母決定分居,她嘴上說著不在乎,心里卻十分難受,幸好有女朋友和她分擔。華金與心理醫生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即使他還在下意識地推開家人,養父母仍真誠地關心著他。心里的裂痕因為有陽光照射進來,也有了愈合的可能。
兄妹三人定期相見,距離和隔閡也慢慢在消解,他們分享了更多自己的秘密、痛苦,也彼此支撐著,互相給予力量。尋根是人的天性,[2]在知道格雷斯生過孩子卻迫于無奈送走寶寶后,他們決定按照信封上的地址一起去找親生媽媽。真相揭曉,原來他們的媽媽很多年前就因為車禍去世了,所以這么多年來一直杳無音信。不過她在銀行保險柜給他們留下了一份禮物,是一沓珍貴的相片。這么多年媽媽雖然沒有陪伴他們,但也曾經非常愛他們。他們不是被拋棄沒人疼愛的壞孩子。最后,馬婭去看望了在療養院戒斷酒癮的媽媽;華金接受了收養,和養父母正式成為一家人,也和女友重歸于好,真正的愛情即使分別過也會重逢,就像梁祝;[3]格雷斯也開始了新的生活。
4 結語
雨過天晴,每個人都從陰暗里走出來,沐浴在陽光下。即使以后還會有許多風風雨雨,但他們有親人和愛人,有避風的港灣,亦不會懼怕在風雨中無依無靠。親人是無法分離的,會始終在一起,相互扶持,不離不棄。
參考文獻:
[1] 易媛,匡華.“恒兀兀以窮年”新釋[J].青年文學家,2018(26):80.
[2] 曹澤雙,張天嬌.劉亮程散文中的故鄉意象[J].名作欣賞,2018(30):60.
[3] 徐爽,劉麗麗.淺析“十七年”時期戲曲電影的藝術特色——以越劇電影《梁祝》為例[J].藝術評鑒,2018(14):161.
作者簡介:薛芳芳(1994—),女,河南南陽人,美學學碩,研究方向:文藝美學。
指導老師:陳蔚,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