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迪
摘 要:隨著水彩畫在國內的迅速發展,內蒙古水彩畫在中國水彩畫界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內蒙古獨特的地域文化給內蒙古地區的水彩畫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語言和靈感。本文將從創作題材、表現手法兩方面進行分析,并對內蒙古水彩畫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水彩;內蒙古水彩;地域
“有別于中原文化,有別于漢文化,具有一種原始意味的沖擊力和感染力。這里的民族信仰和宗教信仰完全是一種天人合一的觀念,人們崇拜自然,祭拜‘長生天,拜祭山神、樹木甚至是石頭與動物……”充分說明幅員遼闊的內蒙古有著強大的、更深層次的精神文化內涵,給內蒙古地區的畫家們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的同時,也影響著他們創作的精神內涵。
1 逐漸多元化的表現手法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內蒙古文工團美術組的成立為內蒙古帶來了水彩畫,這種與中國傳統水墨畫類似的畫種得到了當時老一輩藝術家們的青睞,并在內蒙古地區逐漸流行發展起來。內蒙古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當時的畫家們對草原文化,草原題材情有獨鐘。清清的水、藍藍的天、潔白的云、青青的草原、成群的牛和羊、奔馳的駿馬……都成為當時本土或外來畫家所描繪的對象。比如張光璧老先生的《達步森淖爾》所描繪的盛夏傍晚,趁著落日的夕陽彩霞,牧民趕著牛車走在回家的路上。草原上多變的藍天白云和走在湖邊的牧民表現出一種極為和諧且富有詩意的畫面,充分表現出內蒙古獨特的草原生活景象,這樣和諧的畫面不禁讓我們聯想到蒙古族牧民和草原之間濃厚的情感。80年代所創作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草原風情為主,張忠老師的作品《巴特爾的牛群》就曾在全國范圍內產生影響。老一輩水彩畫家們致力于弘揚內蒙古民族文化和草原精神。內蒙古民族藝術學院教授王榮所創作的題材就是從他所熟悉的工作和生活。《內蒙古藝術地理》一書中評論道:“他的水彩有濃厚的地區特色和鄉土氣息,創作母體來源于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內蒙古西部的自然景觀及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留下的生存痕跡,是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比如《王榮水彩畫集》中的一幅作品《勒勒車》,秋冬季枯黃的草地上扎著的蒙古包煙囪中冒出縷縷炊煙,不遠處有拴著牛的勒勒車,這些都是牧民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2 干濕結合的表現手法
內蒙古所處地區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海洋較遠,降水量不足,這種相對干燥的氣候導致在進行水彩創作時,畫面上的水分較容易蒸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彩語言的表達,大多數的內蒙古地區水彩畫家采用干畫法。所謂干畫法,就是在干燥的紙上作畫,在調和顏色和繪畫時用水少,并且作畫時要等前一層顏色干后再涂第二層顏色,層層疊加。干畫法不受水分和時間的限制,畫家有充分的時間創作,刻畫出的物體更為細致。也有部分水彩畫家采用干濕結合的畫法,這種方法相較于干畫法更富有水彩的通透性,也較難把握。內蒙古師范大學教授奧迪就很擅長這種干濕結合的方式,先用大顏色控制畫面的整體色調,再用干勁的筆觸做進一步的描繪。在風景畫寫生過程中,奧迪老師尤為擅長用這種干濕結合的方式,先用濕畫法控制畫面的整體色調和空間的遠近關系。例如作品《阿拉善風景之二——臥駝》,先用濕畫法將遠處的天空與地面銜接,保證風景前后關系明確的同時,邊界線部分也不會顯得生硬,而后對近處戈壁上的駱駝進行細致描繪。金秋時節的阿拉善沙漠,放眼望去,連綿起伏的沙地上,臥著兩只正在休憩的駱駝。淡雅柔和的色調,樸素、恬淡的表達手法,表現出獨具魅力的戈壁景色。這種干燥的環境中也有人尋求突破,研究在這種條件下如何保持畫面水分。內蒙古師范大學的云希望教授在創作時,先將紙張用水打濕,待手工紙充分吸收水分后,再用干毛巾將水彩紙上多余的水分吸收,再進行創作。在作品《逝去的風景》中,其背景就是采用的這種手法。遠處的天邊掛著一輪潔白的月,一縷薄紗般的云輕輕飄過,給人一種無限寂靜、祥和的感受。這足以體現出作者對于水的把握功力。
“水彩畫是一種表現內心的載體,是一種盡情抒情的東西。”由此可見,任何藝術都和社會、生活、文化等密切相關。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這一點在內蒙古地區藝術創作中也有很明顯的體現。比如,老一輩的藝術家創作時大都是在寫生過程中不斷尋找創作靈感,而現在傳媒技術的便利使我們逐漸遠離自然,創作也主要依靠相機的記憶,導致創作出的作品缺少靈動和生機。著名的水彩畫家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自己也曾在外出寫生時用相機拍過厚厚幾摞子照片,結果沒有一張能用于創作,倒不如在現場寥寥幾筆的速寫更有用。鮮活的寫生作品本身就是一張創作,那種在繪畫中即興而出的形式語言最美的是它鮮活的生命力。”可見,寫生確實是創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只有將創作時的感受融入畫面,才能完美地表達當時內心的感受。內蒙古地區的草原文化更加離不開這種形式,只有那樣的作品才能打動更多的人,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如今,草原地區所特有的元素變得固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地域文化的發展阻礙,這種現象應當引起內蒙古畫家尤其是青年畫家的注意,改變這種現象是中青年必須承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吳玉蘭.論水彩畫技法對內蒙古地域性繪畫語言的融匯[D].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 李桂巖.地域文化對水彩畫的影響[J].中國科技博覽,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