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大眾對精神生活追求不斷提升的時代,管樂以其華麗的外形、美妙的聲音、富于變化的音色和獨具個性的表現風格,吸引著無數音樂和樂器愛好者加入學習隊伍。尤其對于一名樂感較好但唱功一般的人來說,借助樂器演奏出自己喜歡的歌曲抒發情感,是一件陶冶性情和愉悅身心的事。學會管樂并不難,但是要想熟練駕馭并輕松自然地表達出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除了勤學苦練以外,有必要先從本質上盡量弄懂其原理,盡快準確地掌握演奏技巧,方可盡快提高演奏水平。本文結合筆者多年來的學習心得,簡要分析和探討管樂演奏的部分技巧和認識,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管樂演奏思想;管樂演奏方法;管樂和聲效果
0 前言
近些年,從事管樂教育及演奏的朋友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管樂團如何訓練。這個問題對每個老師來說都很敏感,那是不可能很籠統地解釋清楚。當今社會,有很多業余的管樂愛好者成立社團,他們并非專業演奏出身,但很想向專業性來發展。有句話說得好,“有前勁沒后勁”,做了幾天便沒有興趣了,排不出好聽的和弦,練不出好聽的聲音。要想訓練出一支優秀專業的管樂團,需要一個非常專業的訓練者(指揮家),因為指揮是樂團不可缺少的主干,最好的指揮家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演奏家。筆者也排練過很多大學及中小學管樂團,從事演奏木管樂20余年,認為指揮需要有卓越的演奏能力及綜合的訓練及演奏方向。
1 聲音及吐音的練習
1.1 銅管發音練習
在訓練樂隊之前,首先要把樂團分為3組——銅管組、木管組和打擊樂。
練習銅管首先要從號嘴來練習。老師找出一個固定音高,為學生作出示范,讓學生第一節課吹出要完成的固定音高;然后,教學生練習唇顫音,在基本唇顫音掌握的情況下,再用號嘴練習較好發出的音階。那么,音名上就是所謂的八度練習——C、D、E、F、G、A、B、C。在樂團規模不是很龐大的情況下,銅管類最好都選擇同一個調的樂器。筆者推崇降B調長號、小號、次中音號、大號。那么,要想樂團飛得高,走得遠,銅管樂的基本功訓練非常關鍵。號嘴、唇顫音最少練習一周以上,第二周再練習主管樂器。
1.2 木管發音練習
木管發音和銅管發音有很大的區別。銅管是用唇顫發音,木管是用笛頭和哨片發音。例如,薩克斯、單簧管,這兩種樂器是屬于單簧片樂器。嘴型是屬于單包式嘴型,下嘴唇包住下牙,上牙輕輕地搭致笛頭上,口腔肌肉包住嘴唇。古典嘴型略微笑式,但爵士嘴型有所區別,樂隊演奏初組建,建議古典式演奏方法,以后隨著演奏技能的提升,可再加入爵士及流行風格。雙簧管和單簧管的嘴型略有不同,雙包式嘴型,兩上下嘴唇包住哨片,用勁方法與單簧管相似。其次,長笛、短笛發音,是用笛頭發音,嘴型與木管樂器發音大體一致,但也需要先用笛頭練習,練好固定音高,一周后再進入樂器主體主管。
1.3 打擊樂發音練習
打擊樂分為小軍鼓、大鼓、定音鼓、架子鼓、馬林巴、木琴、釵。中小型管樂團配置大小軍鼓、釵即可。大型室內交響樂團在打擊樂的配置上更加齊全。無論是初學者參加任何一種打擊樂器,筆者建議都先從小軍鼓練習。這樣能練習初學者的節奏及綜合演奏能力,指揮在排練打擊樂時可先從較簡單的節奏訓練學員。例如,四分之四拍單手練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附點音符、小切分、大切分幾種節奏型。在掌握這些節奏的情況下,再進入較為簡單的練習曲,然后跟管樂團排練。筆者認為,銅管、木管在演奏比較分明的情況下,應最后進入打擊樂,來練習節奏和與樂隊整體的力度練習。
2 吐音及連線練習
2.1 吐音訓練
每一位學員的身體條件不同,學習的層次也會有所區別。在發音練習完成較好的情況下,可進入吐音練習。吐音作為管樂來講是必不可少的技巧,實際上不會掌握吐音就等于不會操作整個管樂演奏。因此,在這個技巧上需要初學者花大量時間來練習。吐音分為單吐、雙吐、三吐。首先是單吐,單吐練習是運用舌尖的運作,把舌分為3個部分——舌尖、舌中、舌根。單吐練習主要是舌尖的運動,無論是銅管還是木管,舌尖頂吹嘴的斜上方,在運作當中迅速收回。舌頭的幅度動作一定要小,初學者可能發出大舌頭的聲音,發聲不均勻。但在持之以恒的反復練習及專業導師的指導下會越來越好。單吐嘴發“吐”的聲音,練習者也要從一拍一個音,一口氣四個音符均勻地做出然后再加難度。一拍兩個音,一口氣四拍,然后三連音、四連音,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等節奏型。
然后再進行較為簡單的單吐練習曲。在掌握以上課程后才能進入樂隊練習。
2.2 雙吐及三吐練習
雙吐、三吐在樂隊中的作品略少,都是作曲家編撰小號與樂隊、長號與樂隊、單簧與樂隊的作品形式。例如,《西班牙斗牛士》《霍拉舞曲》等作品,演奏者在演奏獨奏雙吐作品的同時,必須練好單吐。也就是說,雙吐和三吐是在單吐的基礎上再加難度。單吐是發“吐”的聲音,雙吐是發“苦”的聲音,“苦”是用舌根來完成,舌根發出此類聲音。先要把第二音練純熟,初學者剛開始練習時會感到舌頭脹痛,但在多次練習之后會逐漸有成效。練習“苦”,最好也是上述幾種節奏型練習。然后,結合“吐”“苦”,舌尖與舌根的配合完成雙吐。
三吐是“吐——吐——苦”,有些演奏者喜歡演奏“吐——苦——吐”,但在筆者多年與國內外專家的交流下,都采用前者。練習三吐,首先從三連音練起,要求力度均勻、節奏平穩,方能完成。
重申練習吐音是每一個管樂演奏者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需要大量時間。建議每一個學員耐心、緩慢、平穩地練習,不要急于求成。要想擁有高超的技術,必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毅力。
2.3 連線練習
連線要比吐音容易操作一些,但要想掌握快速的反應能力,控制好樂器的強弱、平穩結合是不容易的。建議初學者先從C大調音階開始練習,一口氣兩個音,從四分音符著手,然后依次略加難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及各種節奏型。在完成以上綜合練習的情況下可進半音階,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的大跳躍練習。最好是C與每個音的結合訓練。在掌握基本功的情況下,可加入吐音與連線的練習曲??偠灾?,要想組建一個卓越的管樂團,上述的內容作為每個演奏者非常關鍵。作為一名優秀的演奏員,不僅要能完成個人的技術,也要能和樂隊完成排練用曲。本文主要為非專業管樂團演奏者提供建議,旨在提高我國的管樂演奏水平。
3 作品
對于初組建的管樂團,筆者建議采用中外管樂100首,首先要完成較簡單的紅歌、交響曲、舞曲、進行曲、民歌和儀式用曲,如《歡樂頌》《紅色娘子軍》《運動員進行曲》《友誼地久天長》等簡單用曲,然后可進交響管樂50首。在指揮每個學員時,要針對他們個人的特點分組訓練,并將其融入教學理念當中。完成演出工作活動是次要的,要保證平穩,學生在學習上要多下功夫,老師不能輕易否定學生的不足。這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每一個學生在決定專業的時候都制定了目標。老師要一步步指引學員達到最終的目標,無論是青年還是成年、老年社團,每個人都有演奏好樂器的渴望。這與指揮和教員的思想工作是分不開的。這樣督促激勵學員完成每一個環節,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目標,使之避免半途而廢,指導老師會辛苦,但一定要承擔起重要的責任。有時,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會影響整個團體的發展前途。所以,指揮的責任非常重要,應注重團隊的每一個細節。
作者簡介:庚強(1980—),男,吉林四平人,云南薩克斯演奏家,云南文華學院薩克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