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沖 池碧云
“老革命”的新問題
中國式隔代教育利弊談
據調查顯示,在我國城鎮有近五成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家長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隔代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
在當代中國家庭教育的舞臺上,關于隔代教育的劇目正在火熱上演。越來越多的“老年導演”帶著孫輩,開始了人生第二春的耕耘,然而祖輩辛苦的付出換來的結局卻并不盡如人意。
“剪不斷,理還亂”,中國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現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那么,當爺爺奶奶這輩“老革命”遇到家庭教育中的新問題,該怎么辦?中國式隔代教育為什么不可避免,它有何閃光之處,又有何缺陷?如何做到發揮優勢、彌補缺陷?值得我們深思。
近期,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85.2%的受訪者認為身邊的隔代教育情況普遍。隨著“全面二孩”時代到來,兩個孩子誰來帶,成為眾多年輕父母的焦慮之一。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養育孩子的重擔不可避免地落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隔代教育現象有越來越普遍的趨勢,甚至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76.7%受訪者表示,年輕父母沒有精力和時間照顧孩子
調查中,85.2%的受訪者認為身邊的隔代教育普遍,其中31.1%的受訪者認為非常普遍。
北京80后父親張博(化名)的孩子剛半歲,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正帶著孩子在小區散步。“孩子現在白天由我媽媽和姐姐看,下了班我就自己帶。”在他看來,現在隔代教育的情況很多。
今年27歲的法律碩士崔偉,是姥姥姥爺帶大的。他認為造成隔代教育現象普遍的主要原因是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特別是進入生育年齡的年輕人,很難拿出整塊時間帶孩子,要靠父母幫助完成孫輩的早期養育。
為什么隔代教育如此普遍?42.0%的受訪者表示是社會生活節奏快,致使親子關系疏離;33.9%的受訪者表示年輕父母缺乏對子女的責任感,管生不管養;32.4%的受訪者表示年輕父母自己不獨立,身心發展不成熟。
調查中,76.7%的受訪者表示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沒有精力和時間照顧孩子。32.0%的受訪者指出社會缺乏對年輕父母的幫助機制,孩子只能交給老人。
68.9%的受訪者擔心,隔代教育最大劣勢是老人容易溺愛孩子
隔代教育有哪些優勢?61.2%的受訪者認為是老人退休在家時間多;48.0%的受訪者感覺老人更有耐心;42.9%的受訪者表示是人老惜子,本能地想要多照顧孩子;39.7%的受訪者指出是老人育兒經驗多;21.1%的受訪者表示孩子可以學到更多傳統文化。
今年74歲的高校教師孫老師,帶孫子20多年了,現在孫子已經上大學了。”我們經歷比較多,什么都看透了。能看到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孩子的前途,能有意識地培養興趣。”孫老師說,孩子跟著自己,還能學到傳統文化。
在受訪者看來,隔代教育的最大劣勢在于老人容易溺愛孩子,影響孩子人格發展(68.9%)。其次是老人思想觀念陳舊,造成孩子視野狹窄(63.1%)。隔代教育的弊病還有:老人不懂得科學育兒,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48.4%);年輕夫婦與孩子的接觸有限,造成親子隔閡(36.6%);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會導致孩子在兒童期的情感缺失(31.6%)。
“隔代教育都是無奈之舉啊!”崔偉一直希望親自帶孩子,但他也強調,這需要前提。“有比較好的經濟基礎,我才能花更多時間陪孩子,同時保證家庭生活水平不會下降,否則只能把孩子交給父母撫養,尤其在剛入職這段時間”。
42.5%受訪者建議為年輕父母提供更多育兒假期
在采訪中,不少人感嘆,“全面二孩”放開后,隔代教育只會越來越普遍,不如給出更多建設性意見,給予他們實際幫助。
調查顯示,59.9%的受訪者建議年輕父母多和老人溝通,統一育兒觀念。47.3%的受訪者建議和老人一起學習育兒知識。
對于這些建議,崔偉卻不以為然。“你認為一個五六十歲的人,憑一兩句話就能改變?太難了。有那個精力,我還不如回家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還有20.3%的受訪者表示要把孩子送進幼兒園,6.8%的受訪者會找保姆幫忙帶孩子。同時有34.9%的受訪者希望培養更多專業的有執照的育兒保姆。42.5%的受訪者希望專門立法為年輕父母提供更多的育兒假期。34.4%的受訪者建議學校、幼兒園放學時間與父母工作時間銜接。
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副教授任寶菊則表示,不要用保姆或專業機構來代替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教育不應該托付給其他人”。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延續,撫養孩子是寶貴的不可回放的人生經歷。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會給你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以現在父母的智慧,只要愿意為孩子付出,就沒有想不出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