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宇
老年人在理財的過程中,為什么容易受騙?老年人在面對理財陷阱與層出不窮的騙術時,有什么技巧可以防止被騙?10個防騙小提示,讓廣大老年群體在面對騙術時提高警惕,保持清醒。
為什么老年人容易受騙
原因1:年紀越大越容易相信別人
隨著年紀的增大,老年人的知識和信息結構逐漸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對社會中很多復雜的現象知之不多。相對于年輕人來說,由于年齡和生理的關系,老年人知覺反應相對遲鈍,容易輕信花言巧語。再加上與社會接觸較少的原因,老年人分析判斷能力減弱,不易識別花樣日益翻新的騙術,易被歪門邪說所迷惑,便往往成為犯罪分子詐騙的主要目標。
原因2:物質、健康需求增大
部分老年人退休后經濟狀況不夠穩定,期望能有機會意外致富,因此容易上假廣告和推銷商的當。就算是經濟狀況穩定的老年人,也存在治病養生的需求,因此面對經濟市場中鋪天蓋地的養生宣傳和保健品推/\老年人很容易上當受騙。
原因3:與親人缺乏溝通、聯系
人年紀越大,就越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一旦跟家人、親戚的聯系不夠緊密,面對陌生人投遞過來的“關愛”橄欖枝,老年人心里的防線很容易土崩瓦解。現代社會經濟市場的繁榮與大眾傳媒的進步又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少,因此,一些犯罪分子所采用的看似簡單的手段,卻因為被騙者獨居、與兒孫聯系少等原因,一時情急,屢屢得手。
原因4:詐騙形式越來越專業化
目前的經濟市場仍然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地方,相關監管制度還待完善,詐騙分子層出不窮,對老年人進行詐騙的形式也一直在變化。在物價、醫療費用上漲的社會背景下,由于安全感降低,老年人很容易陷入到許多詐騙的融資投資中去。
防騙小提示
1.老年人上街或外出散步時,如果突然有陌生人自稱是你的熟人或親戚,主動與你搭話、握手、擁抱時,應特別留意自己的金銀首飾或財物,
防范被竊取、搶走。對于談話的內容,在不能確定對方身份的情況下,也不能盲目輕信。
2.如果有和尚、尼姑、道士模樣的陌生人敲門或是打招呼,并向你尋求幫助時,千萬不可輕信,更不能帶其進家門。這可能是陷阱的第一步,接下來這些人很可能使用花言巧語引誘你,最終騙取你的錢財。
3.若遇到殘疾人向你兜售物品或是尋求幫助時,一定要謹慎,嚴防被假象迷惑而被騙。
4.平時應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證、戶口簿、房產證或其他重要證件,千萬不可轉借他人,否則將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或損失。
5.當有人向你兜售金銀財寶或文物古董時,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花費巨款買來的是一文不值的破銅爛鐵。其實,文物古董的投資門檻比較高,投資者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不然,一不小心就會買到假貨。
6.老年人無意中發現地上有貴重財物,同時又突然有路人提出要與你平分時,一定要頭腦清醒,很多情況下這正是騙子設的圈套。
7.當你帶著現金時,不要與陌生人搭腔。也許他將以有生意要合作為借口、以高額回報為誘餌把你騙至人煙稀少的地方,然后再與同伙配合,實施搶、騙或偷盜你的錢財。
8.從銀行支取現金時,一定要特別留意周圍情況,防止有人窺視。若有人提示你的錢掉到地上了,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卡被人調包。取錢后,若有陌生人主動搭話,應及時找借口脫身或報警求助。
9.如果有人兜售紀念幣、殘幣、外幣,千萬不可輕信,其巧妙的話術會讓你因發財心切而上當受騙。
1 0.如果有人擺地攤賣藥,周圍又有人稱該藥效果好時,你要小心了,這可能是攤主的托兒在誘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