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蘭幽 朱宇翔
【摘 要】舞蹈作為文化與藝術的重要分支,作為肢體語言表達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厚重的傳統藝術精髓。本文以楚國巫舞為主要切入點,著重分析楚國巫舞的歷史成因,分析楚國巫舞在遠古時期、先秦時期、秦漢時期乃至現當代中的歷史演變。
【關鍵詞】楚國;巫舞;演變
中圖分類號:J7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8-0113-01
一、楚國巫舞的成因
相傳楚人是火師祝融的后代,原居住于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但在夏商交替的特殊時期,由于中原動亂而被迫一路向南遷徙,最終定居于長江中下游的荊山一帶。楚民族雖不是江漢流域的土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與當地民族有了相似的生活習慣與習俗。從自身而言,生活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楚國未經歷過奴隸社會的過渡,所以“神事”的迷信外衣常?;\罩于楚人的精神世界之中。另外,從其他少數民族對楚民族的影響而言,那些長居于江漢流域的蠻夷部族,由于長期遠離中原文明未經歷過思想的開化,才會極為崇尚原始宗教的神秘力量。在楚國,楚人信巫崇巫,他們認為“巫”具有上通天神、下達鬼怪的特殊能力,并以此將“巫”奉為近乎無所不知的人生導師。那時,楚國的崇巫之風可謂是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乃至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中皆少不了“巫”的形象。巫舞作為楚國舞蹈中的一類誕生于巫祭活動中,以其濃郁的巫性色彩而聞名。這種從民間祭祀鬼神的藝術土壤中萌芽、發展而來的巫舞,身兼著中原傳統理性文明和南方蠻夷原始活力的光輝,并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無限的光芒。
二、楚國巫舞的歷史演變
第一,遠古時期。生活在四千多年前的人們,對于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人本身的認識還很局限,他們不能利用科學知識去解讀客觀存在。他們相信萬物有靈,一切都是神的旨意。這種神鬼觀念的產生,致使先民們時常感覺自己被無數種看不見、觸不到的可怕力量緊緊包裹。逐漸地他們開始對鬼神產生了崇拜、崇敬。在巫術觀念產生的同時,“巫師”也相伴而生。“巫師”作為氏族社會發展的產物,作為巫術活動的主持者和帶領者,不僅在巫祭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還是人們溝通天神唯一的中介。在楚國,楚先民們認為“巫師”不僅具有上通天神、下達鬼怪的特殊能力,還是技藝超群、能力非凡的舞蹈藝術家?!拔字律?,必有歌舞”。所以,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會通過舞蹈去表達內心的沖動與情緒了。
第二,先秦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社會關系與生產關系的不斷變革,以及信仰活動的不斷增加,人類的社會分工愈來愈細化。于是便產生了專門從事宗教活動的“巫覡”。據《國語·楚語下》記載:“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圣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蔽滓犝Q生后,楚國的巫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發展和進步。首先,祭祀儀式逐漸從遠古時期的極為單一的祭祀樂舞,演變為規格大、人數多的大型祭祀儀式。其次,巫舞的藝術審美性也得到了極大提升,巫舞活動中的肢體語言也逐漸變得豐富和多樣。再次,隨著巫覡的產生,巫舞的功能也從原先的娛神、悅神逐漸演變為娛人、悅人??傊?,該時期可謂是巫風、巫舞發展最為繁榮迅速的時期。
第三,秦漢時期。據文獻資料得知,漢代在文化、藝術等方面多承襲楚國遺風。例如,漢成帝的寵妃趙飛燕所擅長的禹步,這是一種出自于南方巫舞中的步伐,它與楚國巫舞的風格極為相似。據文獻《荀子·非相》和《法言·重黎》中記載,大禹在治理洪災時,由于雙腿長期浸泡于水中,進而引發關節炎導致只能小步挪動,艱難前行。而后,人們為了紀念大禹并模仿大禹行走的樣子,便有了“禹步”。至六朝時,巫覡祭神的歌舞《神弦歌》在以建業為中心的南方一帶盛行,此曲在結構上與《九歌》極為相似,可謂是楚國巫風、巫舞在后代中的影響。
第四,現當代。現今楚國巫舞的遺跡主要留存于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例如,我國鄂西北山區民間流行的民俗舞蹈《端公舞》。相傳,端公其實正是該地區民間對于巫師的稱呼,他的職能也與古代楚國的巫覡相似。即以歌舞的形式祭神娛神、以施法的方式驅逐鬼怪,甚至還能為人治療病癥。有專家指出,《端公舞》與楚國巫舞在表現形式上不謀而合,且表現內容、風格乃至韻味,皆具有較強的楚國巫舞的風韻。此外,現存武當山的道教法事舞蹈中有一種名為“禹步”的步伐,與當時楚國巫舞中的“禹步”步伐大同小異,且極有可能是楚國巫舞在現當代的遺跡。
總之無論是在哪個時代,楚國的巫舞都遺留下了獨特的“芬芳”,并在后世中不斷延續!
參考文獻:
[1]劉雅青.荊楚舞蹈[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4.
[2]魏昌.楚國歷史文化讀本[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3]于元.荊楚文化[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4]楊匡民,李幼平.荊楚歌樂舞[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