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紫薇 王子君 張文柱 李秋旗
【摘 要】 本文主要以甲骨文的歷史背景字體形式作為支撐,并將甲骨文設計元素應用于現代設計,結合實例,例如: 家居設計、 logo設計、招貼設計等,闡述甲骨文對設計的重要啟迪作用,體現出甲骨文字體形態的美與每個字背后的故事,利用甲骨文再設計推動設計的進步,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甲骨文;視覺再生設計;裝飾
中圖分類號:J51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8-0126-02
河南省安陽市是渭河和西太行的八大古都之一,中外知名文化在這里流傳。其中,3000多年前在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被稱為漢字的根源和中國人的靈魂。這種3000多年前刻在龜殼骨上的這種文字作為漢字的起源,和古埃及的紙草文字,巴比倫的泥版文字,美洲印第安人的瑪雅文字,并稱世界上四大古文字。但其他三種文字早已消失,只有甲骨文已經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一門學科——甲骨文。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不僅為子孫后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現代藝術設計和創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在這里,僅僅從設計師的角度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思考甲骨設計的繼承和創新的進化背景。
一、甲骨文與字體設計
甲骨文是漢字中最原始的字體,它也是對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本的相對完整的保存。它的審美價值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形成了它獨特的“硬朗感”,大多筆畫較細,方筆居多。刀的鋒利度和力的強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字符大小不同,密度不同,筆畫力道也有不同:有的非常纖細,有的非常厚重;文本結構緊密,有時稀疏,不規則。甲骨文沒有固定的筆法功能,但它是獨立的,易于識別。它使用更重要的線條,如點,圓弧,圓,過渡和曲線。于是就可以用這些構成特點及獨有的“硬朗感”去還原創新甲骨文在現代的味道。在字體設計中,給予我們更多別具一格的靈感。通過對甲骨文的學習,為字體設計提供了元素符號,這使得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表達古代文本,并想象改變字體的另一個含義。舉個例子,2017年發行的陳楠設計的“漢儀陳體甲骨文”,就聯合了數字幾何及網格理論,并聯合甲骨文制作了這一字體設計。(見圖一)
二、甲骨文與圖形設計
現代圖形設計的過程就是表述的過程。該過程通過思考來選擇,組合,轉換并管理二維空間中的位置。甲骨文作為一種象形文字,其本身便有看圖說話的意味,它更是被說成是一切圖形的基礎,是造型的源頭。在視覺傳達中,對美的時代的要求實際上是直接的視覺和心理感受。因此,圖形本身的直觀性就顯得更重要了。古為今用,而甲骨文恰恰又是圖形化比較重的文字,以形見義,具有極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它比現代文本更能增強徽標圖形的視覺效果和信息傳遞效果。甲骨文樣式也將對現代圖形創意產生積極影響,提供圖形創意背后的驅動力,因此將其與設計相結合是一個完美的選擇。例如,2014年青島世界藝術博覽會會徽的設計(見圖二),核心圖形使用“藝”的甲骨文字體,通過文字的象形圖和表意文字,它反映了2014年青島世界藝術博覽會的主題——讓生活走進自然。甲骨文是一個帶有中國符號的古老漢字,仍然反映了當今設計的魅力。
三、甲骨文與包裝設計
“包裝”是商業活動的載體之一,在商品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包裝設計作為商品生產與流通間的重要環節,受消費市場的重視。包裝設計應強調功能性和裝飾性,運用甲骨文的一些元素設計包裝則可兩者兼有。甲骨文是我國特有的文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它的錯落有致,象形性是其外文不能與之媲美的,并且它從殷商走來一路傳承了古老文明的神韻。甲骨文附屬于包裝,使得作品古老,滄桑,富有東方魅力。同時,它可以反映現代設計的和諧節奏。一目了然。甲骨文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甲骨文最初發現的地方是河南省,或許可以在其省份的一些包裝設計中加入甲骨文元素,充分體現區域文化特色,即利用甲骨文的字體形狀和特征進行合理的設計變形,并將其附加到包裝上。例如:酒的外包裝、土特產的外包裝、旅游紀念品的外包裝等都可被甲骨文標志所依附,穿上古樸的傳統商品包裝,達到促銷的目的。使甲骨文從包裝設計上延伸,成為整個河南省的地域特色文化代表,甲骨文的附著價值也一同得到提升。
四、甲骨文與裝飾設計
著名藝術史學者沃爾夫林認為“美術史主要是一部裝飾史”。雖然古代祖先試圖裝飾,但他們實際上是追求美。甲骨文的中點,圓弧,圓圈,過渡,曲線等重要線條賦予它自然的裝飾美感,打破了現代漢字的正常模式,而不關心橫向和縱向。作為設計師,首先必須有一雙發現美麗的眼睛,然后才能設計出精美的作品。依托甲骨文的藝術設計作品,可以起到很好的畫龍點睛的作用,又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作為一種“刀下的刀”,用來表達它的工具和材料是刀,龜殼,它們既薄又直,或深而雄偉,而刀鋒利而且鈍,骨骼堅硬而柔軟。因此,筆畫的筆畫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數是正方形,并且筆畫的交點是剝離的。從結構上看,甲骨文的復雜變化,大小不一,但具有平衡,對稱,穩定的美感,具有簡單,沉重,層次的風格;從規則的角度來看,它要么草率要么簡潔,并且根據骨骼的大小和形狀而變化。這些裝飾美學與現代平面設計所追求的平面美學相似。在世界的眼中,甲骨文有一個獨特的謎團,這在西方太空藝術中是不可用的。
五、結語
在陳楠看來,“甲骨文就像是一個遠古相機。我們的祖先把眼睛所觸及的一切都變成了烏龜殼上圖像的文字符號。這些幾何上簡單的圖案已成為我們跨越時空的交流的橋梁,向我們展示了千年的古老卷軸”。事實上,當我們在甲骨文中看到一個單詞并查看其字形時,我們可以欣賞歷史的持續延續和數千年來環境的連續性。所以說一個甲骨文字,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字形,內在也具有龐大的向心力,能增強國人的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甲骨文既是一個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也是符合當今設計趨勢的創意角色。師古而不復古。我們研究甲骨文對現代設計的啟發,而不是堅持,是將古代中國設計理念應用到現在,為當下的作品、新興設計貢獻一點力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望中國設計、中國文化能如甲骨文一樣像郭沫若先生所說的“一片甲骨驚天下”。
參考文獻:
[1]陳楠.再造·甲骨——現代設計語境中的甲骨文創新設計[J].裝飾,2018(05):104-107.
[2]陳楠.再造·甲骨——現代設計語境中的遠古文字[J].中國藝術,2017(11):55-60.
[3]畢海龍.甲骨文在現代設計中的作用探析[J].科技風,2013(16).
[4]王鵬. 現代漢字甲骨體的設計與研究[D].上海大學,2015.
[5]段圣君,龔忠玲.包裝設計與傳統文化——甲骨文的附麗藝術[J].包裝工程,2004(05):65-66+95.
[6]陳楠.甲骨文的概念設計[J].裝飾,2004(0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