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譯萱
【摘 要】在電視節目的傳播過程中,其節目主持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稱得上接受者與傳播者的“人物化”橋梁,能夠使得互相進行聯系。2017年以《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為代表的文化類電視節目成為時下社會文化熱點,《朗讀者》在經過近一年的準備后,也登錄央視一套與觀眾見面。作為一檔以談話為主的文化類節目,對于主持人的文化素養、知識范疇與個人氣質有很高的要求。董卿在《朗讀者》中的良好表現為主持人文化形象塑造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本。
【關鍵詞】《朗讀者》;董卿;文化形象
中圖分類號:J903?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8-0238-01
在電視節目的傳播過程中,其節目主持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稱得上接受者與傳播者的“人物化”橋梁,能夠使得互相進行聯系。節目主持人既是最生動可視的電視符號,又是電視節目內容的創造者,同時也被視為電視文化的人格化表征。2017年是文化類電視節目火爆的一年,繼《中國詩詞大會》后,董卿及其團隊制作的《朗讀者》引起了很大熱議。主持人董卿在《朗讀者》中的形象塑造以及對節目產生的影響力,為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作用與重要性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本。
一、民族文化的呈現者
2017年以《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為代表的文化類電視節目成為時下社會文化熱點,《朗讀者》作為一檔以談話為主的文化類節目,對于主持人的文化素養、知識范疇與個人氣質有很高的要求,而董卿溫婉大氣的個人氣質與專業化的教育背景很好地貼合了《朗讀者》這一節目。
董卿出身于書香門第,從中學時代就開始廣泛閱讀中外名著。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節目中董卿時常會引經據典,出口成章。《朗讀者》第一期的主題是“遇見”,在“札記”中,董卿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有了生命。那么,《朗讀者》遇見了你們,又會怎樣呢?”文字通俗簡單,但是卻保持了詩一樣的格式與韻致,仿佛一曲清歌,為后續節目奠定了基礎。“開場白”董卿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后,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運用大量典故,讓觀眾仿佛墜入民族文化的殿堂,調動起受眾的文化期待。“結束語”中,董卿說:“今天是《朗讀者》第一次和大家的遇見,也希望從今往后,能夠遇見無聲的文字和有聲的傾訴;遇見一花一葉,遇見大千世界。”通過佛教典喻收尾,深刻地體現了節目的標新立異,不僅蘊含著對傳統文化的崇高敬意,也展現了制作方高超的制片水平。
二、節目整體的把控者
文化類節目往往給人一種小眾和居高臨下的感覺,一方面是豐富的文化含量和較高的品位,一方面是較低的收視率和慘淡的市場效應。最后不得不面臨停播和末位淘汰制的風險。因此,在策劃《朗讀者》時,董卿反復思考的一個問題是,文化節目如何“高而不冷”?怎樣在保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同時,讓節目接地氣、有人氣、有熱度。
在主持人主持技巧上,區別于開場的敘述語言的詩意雋永,董卿在對于嘉賓采訪時展現了她含蓄包容的一面。采訪演員時,董卿的語言風格偏向生活化,能夠緊密地拉近大家之間的距離,這使得節目有很好的受眾感,有一種親切和諧的氛圍感,這深受觀眾好評。采訪過程中,董卿亦能主動引領話題,在嘉賓濮存昕談到一系列改變自己生命歷程的人之后,董卿說“在你自己有了能力之后,你也去幫助了很多別的人,無形中你也成了他們生命中的貴人”。緊接著關于濮存昕日常做公益活動的記錄照片顯示在屏幕上,主題隨之由“人人為我”轉向了“我為人人”。這種待人接物的態度就體現了強烈的人文關懷感,特別是在董卿通知的交際語言中,有著鮮明地體現。
三、正能量的闡揚者
媒體的責任不止在于傳播信息,還在于輿論引導、文化傳承。《朗讀者》基于國家電視節目平臺,結合原本文化節目,這些都是要求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首要訴求,有助于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朗讀可以被稱作某種比喻,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比如《朗讀者》中許多作品都堪稱經典之作,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陋室銘》《沁園春·雪》等都是名家名篇,對它們的朗讀本身即是對特定文化傳統的認同和依歸。
“電視的影響,歸根到底并不是‘媒介的影響,而是‘人的影響。電視文化也存在一種‘話語霸權,掌握和操作這種霸權的人的文化素養,從根本上決定了電視文化的品位和水準。”正如《朗讀者》宣傳片中董卿所說:“朗讀是屬于每一個人的用來傳播思想、傳遞情感、傳承精神的一種手段。”對于《朗讀者》來說,朗讀是一個儀式化的設計,是“無聲的文字、有聲的傾訴”。在節目中,董老師很好地將電視美學融入朗讀行為之中,充分運用了聲音、情感等多元元素,構建了一個電視文化殿堂。同時,董卿充當的民族文化呈現者、節目的把控者以及正能量的闡揚者,實現了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文化形象的完美塑造。
參考文獻:
[1]孫良.電視節目主持人文化形象的完型塑造——以《朗讀者》與董卿為例[J].電視研究,2018(01):37-39.
[2]時統宇.電視批評理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