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旸
這里曾經落后閉塞、少人知曉,如今,經濟發展、人心凝聚,成為十里八鄉的“美麗鄉村”。
在錦州市黑山縣大虎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五臺子村,提起這幾年的變化,村民們沒有不對村黨支部書記司洪志豎大拇指的。
過去的五臺子村,老百姓以種地為生,靠天吃飯,致富無門。“不管有多難,也要帶領群眾致富!”從2013年開始,司洪志開始引導村民發展高溫棚室生產。通過村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議研究,村里規劃出100畝土地專門用于村民發展高效溫室大棚。當時,村民不認可,司洪志就帶領村民外出參觀;群眾想建蔬菜大棚沒有資金,貸款下不來,他就走親訪友賒欠扣高溫棚所需物資;群眾不懂技術,他就請農藝師來村里講課。結果,當年新建的25個高效溫室大棚每棚獲效益5萬元左右,群眾建高效溫室大棚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
2016年春天,司洪志再次規劃建設了占地3000畝的高效特色棚室小區,主要種植西紅柿、黃瓜、茄子、葡萄等,一舉將五臺子村打造成為大虎山鎮名副其實的“菜籃子”。在司洪志的帶動下,全村建立起6個黨群共同致富責任區,發展了3個占地面積150畝的蔬果休閑采摘園,開發了6個占地面積1000畝的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并以“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建成了占地1500畝的苗木產業基地。同時,司洪志還積極組織農民參加技能培訓,向沈陽、大連等大城市轉移富余勞動力130余人,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更多門路。現在的五臺子村家家都有自己的致富項目,其中,有270余戶村民發展起棚菜生產,有326戶發展家庭飼養業,有211戶農民家庭有2項以上致富產業。2017年年底,五臺子村人均收入達1.6萬元。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5年來,五臺子村的每條街道都留下了司洪志堅定的足跡。他帶著全村人的熱切期盼,從零做起,徹底整治了五臺子村破敗不堪的村屯環境,在村里修建環村水泥路12.5公里、砂石路5公里,安裝路燈181盞,做到戶戶相連,戶路相通;栽植金葉榆2300棵、紅葉李800棵、各種花草1.8萬株,使五臺子村環境達到了綠化、美化、花園化標準;投資40萬元,修建文化廣場1800平方米。同時,投資40多萬元,建成了全市唯一一個占地400平方米的村級黨群文化活動室。
如今的五臺子村,到處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村路整潔平坦,栽植的風景樹郁郁蔥蔥,一盞盞路燈整齊亮麗。五臺子村已經由過去的軟弱渙散村一躍成為“省級文明村”“國家生態村”。司洪志先后被授予“錦州好人”“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