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性教育,不只是為了避免問題發生,而應該是孩子的一堂人生必修課,讓孩子長大后能以正向的態度看待性,建立起對性行為負責的態度,從而擁有更幸福的人生。
家教有方欄目介紹
本欄目由《父母必讀》雜志與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合辦。
旨在幫助父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新知、良方,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能通過這些文章開啟父母自己的家庭養育智慧,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態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為新生代父母,我們雖然不會再談“性”色變,但每次想起性教育問題時,卻還是不知道應該從哪里著手。尤其是當看到孩子出現一些性探索時,面對孩子開始提出世紀難題—“我是從哪里來的”,更不知道該怎么辦。父母如何才能給孩子施與正確的性教育呢?一起來看看性教育專家的建議。
認知:孩子是帶著性的種子來到這個世界的
雖然新生代父母已經意識到,性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但在實踐性教育時,腦海中還是會冒出這樣的疑問:這么早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否會提前性喚起?孩子會不會接受性教育之后就變得不純潔了、變壞了?
其實,孩子的性發展從很小就開始了。寶寶還在媽媽的肚子里時,支配性器官的大腦神經系統就開始構建、形成,他的性器官也隨之生長、發育。當他來到這個世界時,就已經攜帶了性的種子。無論在幼年時孩子是否接受性教育,性的種子都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發育,并使他逐漸發展成具有生殖能力及性欲的人。
從3歲起,孩子會開始“探索”生殖器官。男孩表現為摩擦、撫摸生殖器官,比如,他會趴在床上,用生殖器官摩擦床單;女孩表現為總是夾著腿。如果發現孩子有這些表現,別著急勸阻!從性發展規律來看,這都是性種子萌芽后的行為表征,是正常的。這也說明,在家庭教育中,正確地給孩子性教育和對性認知的引導,也是非常必要的。
實操:家庭性教育這樣做
0~6歲是孩子性教育的啟蒙階段,父母的言傳身教會對孩子未來的性發展及性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與此同時,0~6歲也是親子之間建立性信任關系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機遇,和孩子坦然、科學地談性,那么當孩子進入小學、青春期時,就會更容易成為孩子的“性導師”。到那時,如果孩子遇到性困惑,會愿意在家里與父母討論,而不是通過與同伴交流、查閱色情圖片或視頻等方式獲得幫助。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基礎
親子關系是親密關系的早期表現形式,早期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孩子成年后親密關系的建構,也更容易讓孩子擁有幸福的婚姻。因此,想在家庭中給予孩子性教育,想讓孩子今后有健康的親密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最重要的基礎。這也說明,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上,有著天然的優勢。
像談手和腳一樣,坦然地跟孩子談生殖器官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我們也是性教育的初學者。需要和孩子談論隱私部位、生殖器官時,難免也會感到尷尬。為了避免小緊張的情緒,不妨試試這個辦法:先對著鏡子,練習“陰莖”“陰道”等詞匯。當你可以像說“手”“腳”這些詞匯一樣輕松、自然的時候,就可以找機會和孩子聊一聊關于性的話題了。
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的同時,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隨著兒童性侵案件被不斷曝光,父母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性安全問題。這是好事,但需要提醒的是,過度的性安全教育也有可能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影響他正常的人際交往。在對0~6歲的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時,如果父母一味地跟孩子強調:“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壞人”“陌生人都是壞人”等,會讓孩子對周圍的環境缺乏安全感,讓他不敢嘗試與其他人交往。表現為當孩子遇到陌生人時,會下意識地往父母的身后躲。
什么才是正確的性教育方式呢?試試從“賦能”的角度出發。比如,“這是你身體的隱私部位,不可以給別人看,更不能讓別人撫摸。”“你的身體,你做主!你不愿意時,任何人不能隨便碰你的身體?!币尯⒆又?,當別人觸碰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時,他有權說“不”。
借助繪本進行性教育
0~6歲孩子的思維處于具象階段,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建構起來,因此,父母此時需要借助看得見的圖片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繪本是非常好的工具。適合和0~6歲孩子一起共讀的性教育繪本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生理知識類,主要是為了滿足孩子對身體及“我從哪里來”的好奇心,比如,《我們的身體》《小雞雞的故事》《乳房的故事》《小威向前沖》《呀!屁股》等;第二類是安全類,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辨別不適當的身體接觸,比如,《不要隨便親我》的“不要”系列。有了繪本的幫助,性教育將不僅僅充滿知識性和實用性,還會充滿趣味性。
解決世紀難題—我從哪里來,有妙招!
如果你還在用“從垃圾箱里撿來的”“充話費送的”這樣的回答搪塞孩子的提問,你就會錯失一個非常好的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機會,也錯失了讓孩子了解自己與父母之間天然的、緊密的連接的機會。更何況,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不是性,而是愛。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到了提出這個問題的年齡,那么,與其苦思冥想地尋找“正確答案”,不妨試試“二步走”的方法:講事實、談感情。
第一步:講事實。根據具體情況,給孩子講講他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的。如果媽媽是剖宮產,就告訴孩子“醫生要在媽媽的肚子上劃一個小口子,才能把寶寶取出來”,可以借洗澡、游泳換衣服等機會,給孩子看看肚子上的疤痕。如果是順產,也可以直接說“寶寶是從媽媽的產道里生出來的”。如果孩子想進一步看看什么是產道,媽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如果媽媽覺得很尷尬,也不用勉強自己,可以借助上面推薦的繪本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其實,在大部分情況下,低年齡段的孩子在得知第一個答案后就心滿意足了,他可能只是想驗證自己和媽媽的關系緊密,驗證媽媽足夠關注自己就好了。
第二步:談感情。給孩子講講胎動的故事和懷孕的趣事,讓親子之間建立更多的情感聯結。比如,可以給孩子講一講,當他在媽媽肚子里第一次踢腿時,媽媽當時是怎樣又驚又喜的,爸爸又是怎么表現的。如果有孕期手賬,此時不妨拿出來和孩子一起打開回憶的閘門,給他講講上面的每一個故事、看看每一張照片,這是增進親子感情的絕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