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子

當我琢磨學個新運動時,我選擇了高爾夫,因為看到電視里高爾夫球手大多數時間是在藍天碧野中拿著球桿閑庭信步,想必這個運動頗為放松,可以多走走路,又適合放空自己。
但是報了班一上手,就發現不是那么回事。閑庭信步的前提是學好基本功,否則球一會兒打到水池,一會兒進沙坑,根本沒有樂趣而言。而且我的高爾夫教練也從不給我放空大腦的機會。相反,他總是灌輸:打球一定要思考,擊球前想策略,擊球后想調整。高爾夫就像人生,要想自由,必先自律!
教練言傳身教兩不誤,從熱身開始,他就開始教導學員:“偉大領袖說過,人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每次擊球前,他會重申:“目標要清楚,過程要把控。選擇合適的球桿,調整好自己的動作細節,功到自然成,否則欲速則不達。”這時候,他熱情膨脹,就像機場電視里的企業培訓師。接下來,又是一番心理輔導:“出球沒有完美的,無論落在球道、長草還是沙坑里,只能接受現實,忘記過去,朝既定的方向前進。無論多少人圍觀,壓力都是自己給的,選擇怎么打是你的自由。”我和學員同學都說,如果他像村上春樹一樣把對運動的感悟變成文字,大概也可以寫一本《當我談高爾夫時,我談些什么》。
村上春樹1978年開始寫作,1982年開始跑步。據他說是因為喜歡就做下去了。1996年,在參加一次百公里超級馬拉松后,村上對跑步沒有了自然的熱情。但是他走出困境的方法,是靠恢復跑步訓練,慢慢找回那份熱情。“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這才是長距離跑者的思維方式。”這句話我讀不通也想不通,可是村上就這么做了。
我們的教練跟村上是同一個年代的人,行事也有相似之處。他堅信練習場打一萬個球,下場會如有神助。于是催促我們揮桿、揮桿、擊球、擊球。遇到困難怎么辦?堅持!
寫作和運動,聽上去是瀟灑的事。但我自己碼字或學球,覺得這兩件事都不容易堅持。我不是那種一天能寫一萬字的天才作家,也沒有天賦在短時間內掌握一項新的運動。當我寫累了,寫不出東西時去球場,在眾目睽睽下擊球,神經仍然是緊繃的,越想打好越打不好,往往數個小時也打不出幾個好球。運動回來腦袋里滿滿的擊球要領,放空的只有身體里的水分。還好,出汗多了,喝一罐啤酒,多吃點也不覺得內疚。
跟一個同事說起此事,他跟我說了他是怎么放空自己的。早年在異國勤工儉學,他最中意的事是去餐館刷盤子。熱水龍頭一開,水嘩嘩地響,那時他可以什么都不想。忙一晚上,機械地沖去一摞摞盤子上的殘羹冷炙后,算了工錢回去便倒頭大睡。刷盤子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帶薪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