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戴衍朋,石典花,2#,蘇本正,孫立立(.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炮制研究室,濟南25004;2.山東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濟南 250355)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莖,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調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癥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等[1]。近年來研究表明,丹參有抗氧化作用,是目前治療心血管疾病中一種重要的天然藥物[2-5],臨床需求量較大,因此有效保障丹參飲片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丹參的有效成分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丹參酮Ⅰ、丹參酮ⅡA、隱丹參酮等脂溶性類成分;二是丹參素、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等水溶性成分[6-7]。研究表明,丹參中的兩大類活性物質會受加工條件的影響,如以丹酚酸B為代表的丹酚酸類成分在高溫下極易被破壞[8],以丹參酮ⅡA為代表的丹參酮類成分對光照條件比較敏感,長時間處于陽光下,該類成分含量容易減少,且飲片外觀顏色會變暗[9-10]。目前,由于中藥飲片存在較多的質量問題,國家逐漸加大了中藥飲片產地加工的研究力度[11-16],藥材在產地加工成飲片不僅可有效減少“二次加工”造成的藥效物質損失,節約成本和能源,還可有效保障飲片質量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故本文對丹參藥材不同產地加工工藝進行研究,以期為丹參的產地加工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參考。
ACQUITY UPLC H-Class超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沃特世科技有限公司);METTLER XS205DU10-5電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KQ-300VDA三頻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MB-27水分測定儀(美國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HH-6數顯恒溫水浴鍋(常州博遠實驗分析儀器廠);全能粉碎機(永康市榮浩工貿有限公司);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密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藥材2批,分別為山東濟南平陰基地產丹參鮮藥材和山東臨沂平邑基地產丹參鮮藥材,均經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林慧彬研究員鑒定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莖;丹參酮ⅡA對照品(批號:110766-200417,純度:供含量測定用)、丹酚酸B對照品(批號:111562-201615,純度:供含量測定用)均來源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乙腈、磷酸均為色譜純,試驗用水均為純凈水,乙醇、甲醇及鹽酸等為分析純。
根據傳統產地加工經驗,結合文獻[12],試驗采用均勻取樣法,分別選取2批次產地采收丹參藥材,根據藥材粗細、長短等均勻分組,達到丹參藥材取樣均勻性,在此基礎上設計鮮切、干燥三成干切、干燥五成干切、全干切、傳統切、全干蒸切、鮮蒸切、三成干蒸切、鮮煮切等多種方法制備丹參飲片,最終所得1~18號丹參飲片由山東濟南平陰基地產丹參藥材制備;19~24號丹參飲片由山東臨沂平邑基地產丹參藥材制備。具體制備方法如下:
(1)鮮切片。取凈鮮丹參藥材,篩選出有須和無須并分別切制成2~4 mm厚片,分別晾干(約48 h)和烘干(60℃約6 h)。樣本編號1~4。
(2)干燥三成干切片。取凈鮮丹參藥材,晾至除去約30%的水分,篩選出有須和無須并分別切制成2~4 mm厚片,分別晾干(約36 h)和烘干(60℃約5 h)。樣本編號4~8。
(3)干燥五成干切片。取凈鮮丹參藥材,晾至除去約50%的水分,篩選出有須和無須并別切制成2~4 mm厚片,分別晾干(約24 h)和烘干(60℃約4 h)。樣本編號9~12。
(4)全干切片。取凈鮮丹參藥材晾至全干(水分≤13.0%),淋少量水稍潤,切制成2~4 mm的厚片,晾干(約12 h)。樣本編號13。
(5)傳統切片[1]。取凈丹參藥材晾至全干,加適量水悶潤后切制成2~4 mm厚片,晾干(約36 h)。樣本編號14。
(6)全干蒸切片。取凈鮮丹參藥材晾至全干,放入蒸鍋里蒸8 min左右后切制成2~4 mm厚片,分別晾干(約12 h)和烘干(60℃約3 h)。樣本編號15~16、19~20。
(7)鮮煮切片。取凈鮮丹參藥材,放入熱水里煮10 min后切制成2~4 mm厚片,分別烘干(60℃約8 h)和晾干(約48 h)。樣本編號17~18。
(8)鮮蒸切片。取凈鮮丹參藥材,直接放在蒸鍋里蒸上8 min后左右切制成2~4 mm厚片,分別晾干(約36 h)和烘干(60 ℃約5 h)。樣本編號21~22。
(9)三成干蒸切片。取凈鮮丹參藥材,晾至除去約30%水分后放入蒸鍋里蒸上8 min左右后切制成2~4 mm厚片,分別晾干(約24 h)和烘干(60℃約4 h)。樣本編號23~24。
各切制工藝所得丹參飲片外觀性狀見圖1(圖中未將有須和無須的丹參飲片外觀性狀列出)。
在丹參飲片切制過程中發現,鮮切、干燥三成干切、干燥五成干切的丹參飲片雖切面較為平整,但3 min之后易變黑,色澤較暗,與2015年版《中國藥典》(一部)(簡稱藥典)丹參項下外觀性狀描述[1]不太一致。鮮煮切、全干蒸切后飲片的表面呈紫紅色或淡紅色,切面平整,呈淡黃色,但有些角質化。全干切片色澤較好,但不易切制,常出現開裂且成片率低。傳統切后飲片色澤較好,切面平整。鮮蒸切、三成干蒸切后飲片表面色澤鮮艷、呈紫紅色,切面平整呈淡黃色,味濃,成片率高,較符合藥典描述。

圖1 不同加工工藝丹參飲片外觀性狀Fig 1 Appearance character of S.miltiorrhiza decoction pieces processed by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續圖1Continued Fig 1
(1)水分含量。按2015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832項的方法(第二法)[17]測定丹參飲片中水分含量。
(2)浸出物含量。按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2201項的方法[17]測定丹參飲片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含量。
(3)丹參酮類和丹酚酸B含量。根據藥典丹參項下含量測定方法[1]測定丹參酮類和丹酚酸B的含量。
不同加工工藝丹參飲片水分、浸出物及丹參酮類、丹酚酸B的含量測定結果見表1。
由表1結果可知,各加工工藝所得丹參飲片水分含量在3.60%~10.40%之間,均符合藥典不得超過13.0%的要求;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在51.07%~70.18%之間,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在15.08%~20.36%之間,均符合藥典規定的含量標準(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5.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0%)。丹參酮類含量在0.16%~0.79%之間,其中由來源于山東濟南平陰基地藥材制備的飲片中丹參酮類含量只有鮮切和鮮煮切烘干不符合藥典標準(丹參酮類含量不得少于0.25%)。而由來源于山東臨沂平邑基地藥材制備的飲片中丹參酮類含量均符合藥典標準。丹酚酸B含量在4.51%~8.68%之間,所有飲片均符合藥典標準(丹酚酸B不得少于3.0%)。

表1 不同加工工藝丹參飲片中水分、浸出物及丹參酮類、丹酚酸B的含量測定結果(n=2,%%)Tab 1 Content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mositure,extract,tanshionoes and salvianolic acid B of S.miltiorrhiza decoction pieces by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ologies(n=2,%%)
本研究采用山東兩個基地產丹參鮮藥材進行產地加工平行對比研究,并根據丹參飲片的外觀性狀、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丹參酮類及丹酚酸B含量比較發現,所有切制工藝所得丹參飲片醇溶性浸出物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差異較小,但外觀性狀、丹參酮類和丹酚酸B含量差異較明顯。從切制工藝來說,鮮切丹參飲片3 min后斷面易發黑,影響了飲片美觀,且丹參酮類和丹酚酸B含量有所降低;干燥三成干切、干燥五成干切的飲片3 min內斷面易發黑影響了飲片美觀,但丹參酮類和丹酚酸B含量均符合標準;全干切飲片外觀性狀較好,且丹參酮類和丹酚酸B含量均符合標準且含量較高,但切制時易斷裂,成片困難;傳統切飲片外觀較好,丹參酮類和丹酚酸B含量均符合標準,但悶潤耗費時間相對長;全干蒸切飲片外觀性狀較好,色澤鮮艷,丹參酮類丹酚酸B含量均較高,但有些角質化;鮮蒸切和三成干蒸切所得飲片的外觀性狀均較好,加工工藝方法簡單且丹參酮類含量和丹酚酸B含量較高。此外,從上述數據看出,這幾種方法,無論是醇浸出物、水浸出物還是丹參酮類和丹酚酸B的含量,晾干法的飲片數據均較高,所以丹參切制成飲片后以晾干法較為適宜。
隨著中藥加工炮制一體化研究的推進,產地加工過程顯得尤為關鍵。在切制工藝中,文中涉及的干切法可除去丹參表面附著的一些雜質,但是丹參干燥后質地堅硬,切制十分困難,成片率低,造成商品價值大幅下降,因此在生產中較少使用。鮮切飲片不美觀,水分含量較高,因此晾干或烘干耗時較長,導致對光敏感的丹參酮類和對溫度敏感的丹酚酸B含量降低。干燥三成干切和五成干切飲片外觀不太好,芯部易變黑,影響上市銷售。傳統切制為實際生產中常用方法,可以軟化藥材,降低切制難度,但浸潤過程中藥材長時間(至少2~3 h)浸泡于水中,使其水溶性成分從藥材中浸出從而造成以丹酚酸B為代表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的降低。另有研究[18]表明,因丹酚酸B性質不穩定,在水中對受熱溫度和受熱時間很敏感,進而導致丹酚酸B含量明顯下降,所以不適宜用煮法加工丹參飲片。而蒸法切制可以快速軟化藥材,可有效避免以丹酚酸B為代表的丹參水溶性有效成分經水流失,且所得飲片片形較好。
綜上所述,筆者采用平行對比研究,得出鮮蒸切、三成干蒸切、全干蒸切皆可軟化藥材,縮短切制時間,保證飲片質量,保留飲片的有效成分含量,加之操作簡便,易操作,因此確定蒸后切制晾干是丹參飲片加工工藝較理想的產地加工方法,且最好在藥材未干透之前進行加工。但因未對鮮品進行相關指標的測定,因此無法有效判斷各加工方法對丹參飲片的具體影響,對此,將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研究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