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雷
(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三0六大隊,湖南 衡陽 421003)
栗江至鄭家道路左邊坡沉陷區上部為土質邊坡(卵石、全風化頁巖),下部為強風化頁巖和中風化炭質灰巖,邊坡整體長280m,最高32m,坡度35-50°。K0+980-K1+100坡頂有學校操場,有兩處地質環境已破壞,K1+180-K1+220坡頂有民宅,距坡頂5-10米,該二段破壞后果很嚴重,邊坡安全等級為Ⅰ級,其余邊坡段安全等級為Ⅱ級,該邊坡坡腳采用塊石砌體擋墻支護,坡面采用放坡+格構植?支護。由于連續降水,誘發K1+020~K1+040、K1+060~K1+100段出現崩塌,導致坡腳擋墻倒塌,造成次生地質災害,崩塌體主要為卵石和全風化頁巖。邊坡工程處理不合理會建筑物的平穩及安全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不單單會造成通路受阻,還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不小的威脅。對此,當地相關負責人務必要重視邊坡工程勘察工作,采取精準有效的防護對策。
經過勘察該區屬亞熱帶大陸性氣候,冬春多雨,夏秋干旱,年平均氣溫17.9℃,日極端最高氣溫40.8℃,最低氣溫-7.9℃,年平均降雨量1335.8mm,年平均蒸發量1453.0mm,最大暴雨量約1268.8mm,坡頂匯水面積約0.05km2,常年可進行建筑施工。
場地原始地貌單元為屬剝蝕殘丘地貌。地形起伏高差較大,場地地面標高為62.52-93.87m之間,最大高差約32m,坡度約35-50°,坡頂有學校操場和民宅,距坡頂約5-10米,坡頂主要分布有雜草、灌木等。本工程場地位于栗江鎮栗江至鄭家道路路邊,交通較便利,場地施工環境較好。
根據《湖南省地質圖》及《湖南省構造綱要圖》,根據現場踏勘和《1:20萬衡陽幅區域地質報告》,邊坡區上覆第四系土層主要由沖積層組成;基巖主要為三疊系(T)頁巖、炭質灰巖,其產狀為261°∠24°,層面與邊坡斜交。根據地層產狀及勘察成果土巖界面形態,該邊坡屬順坡-斜交邊坡。層面閉合-半閉合狀,結合較差。勘察區內巖層以單斜構造為主,未見較大規模斷裂構造,地質構造較簡單。

圖1 邊坡地貌
根據野外勘察結果,結合室內土工試驗,現將各巖土層的主要特征分別描述如下:
①卵石(Q4ml):褐黃色,干,密實狀,為山前沖積物,主要成分為長石、石英及砂巖等,呈渾圓狀,泥質膠結,粘性土含量約10-20%,該層主要分布于坡頂,層厚為1.4-6.1m,平均厚度為3.63m。
②全風化頁巖(T):褐黃色,原巖結構已基本破壞,巖芯多呈土柱狀,含約30%風化碎屑及碎塊,土芯切面較光滑,巖芯遇水易軟化,該層主要分布于邊坡坡頂及坡面,層厚為1.9-8.5m,平均厚度為5.65m
③強風化頁巖(T):褐黃色,原巖結構可辨,呈薄層狀,風化裂隙極發育,巖芯破碎,多呈半巖半土狀、碎塊狀,巖質軟,巖芯遇水易軟化崩解,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主要分布于坡體,層厚為3.3-12.8m,平均厚度為6.73m。
④中風化炭質灰巖(T):灰黑色,隱晶結構,薄層-中厚層狀構造,節理、裂隙很發育,巖體破碎,巖芯多呈短柱狀夾碎塊狀,局部呈中柱狀,巖芯采取率為50-60%,RQD為35-40,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Ⅳ級。全場均有揭露,最大控制厚度16.5m。

表1 邊坡區巖(土)層主要力學建議

表2 邊坡支護建議
2.2.1 地表水
卵石層為透水層,全風化頁巖為弱透水層,地表滲水受大氣降水和學校排水管滲漏補給,下滲至卵石層與全風化頁巖界面時易降低界面抗剪強度;將可能導致邊坡崩塌或滑坡。
2.2.2 地下水
場地地下水主要類型為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強風化頁巖、中風化炭質灰巖裂隙中,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雖然巖石節理裂隙發育,但因其多呈半張開~微閉合狀態,地下水徑流條件一般,以片狀流形式排泄于地勢低洼處,水量貧乏,透水性一般,有利于地下水積聚而造成上覆土層軟化,將可能導致邊坡崩塌或滑坡。
根據計算結果,邊坡在天然狀態下,大部分處于基本穩定-穩定狀態,局部處于欠穩定;飽和狀態下大部分處于不穩定狀態,局部處于欠穩定-基本穩定狀態,故邊坡在飽和工況下,整體滑移的可能性較大,也有可能會出現局部崩塌。屬卵石及全風化頁巖圓弧滑動和二者界面滑動組成的復合滑動面。
邊坡處于地形傾斜坡地段,傾角35-50°。斜坡體上部由第四系沖積物及強風化頁巖組成,下部由強風化頁巖及中風化炭質灰巖組成。根據計算結果,邊坡在飽和工況下大部處不穩定狀態。由此可見,應立即對邊坡進行治理,并加強防水措施,以確保邊坡體及道路安全,具體方案如下表:
(1)對已發生崩塌滑移地段,建議進行削坡減載,盡量減輕滑坡體重量,建議清除上部已滑動土體,降低坡率,坡率以1:1.25-1:1.75為宜,降低坡率后結合排樁+錨桿框架梁或錨噴砼施工工藝;
(2)Ⅱ級邊坡采用錨桿擋土墻進行支護,坡比以1:0.75~1:1.0為宜;
(3)Ⅱ級邊坡采用格構式錨桿擋土墻,坡比以1:0.75~1:1.0為宜;
(4)Ⅰ級邊坡采用抗滑樁+錨索(或錨桿)+格構梁(或肋梁)對邊坡各巖土層進行錨固,加大其抗滑力;
(5)完善邊坡區截、排水系統;邊坡上部修截水溝,平臺修平臺截水溝,坡底設排水溝,并應設置泄水孔
以上1-5項可根據邊坡穩定性要求任選1項或多項進行支護。
綜合分析巖、土體物理力學試驗成果,并參照《建筑滑坡工程技術規范》有關規定,邊坡區主要土層參數、支護參數取值、抗滑樁支護建議見表1、2、3。

表3 抗滑樁支護建議
綜上所述,在對栗江至鄭家道路左邊坡沉陷區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應該綜合地考量當地的自然條件、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巖性、水文地質條件等因素,結合防治工程的建議,因地制宜的選取防治工程方案。本次勘察查明了本工程地質條件及穩定條件。邊坡在天然狀態下,大部分處于基本穩定狀態,局部處于欠穩定;飽和狀態下大部分處于不穩定狀態,局部處于欠穩定-基本穩定狀態,應盡快結合勘察與防治建議進行治理,以免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