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朝楷
【摘 要】目的 研究丁苯酞治療腦梗塞再灌注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中接受治療的腦梗塞患者70例,隨機分為m組與n組,其中前者35例患者,后者35例患者,分別給予丁苯酞治療與常規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等。結果 通過對比m組與n組的數據可知,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很大差異,前者的總有效率94.29%顯著高于后者80.00%,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通過對比m組與n組的數據可知,兩組患者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心理治療干預后,前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小于后者,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丁苯酞治療腦梗塞再灌注患者的療效更顯著,能夠切實降低患者再灌注損傷發生率,為一種高效的治療手段,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腦梗塞再灌注;丁苯酞;干預作用
【中圖分類號】R74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2
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比較高,盡管治療成功,也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比如癱瘓等。據文獻表明,腦動脈閉塞時間高于五分鐘便會出現腦梗死,在腦卒中腦梗死占據百分之七十,因此對其治療已經要抓緊時間。靜脈溶栓為當前首選治療腦梗死的方法,盡管展開了溶栓治療,患者也會出現梗死現象,導致患者預后受影響。在腦梗死治療中應用丁苯酞,能夠切實改善患者中樞神經,減小再灌注損傷。此研究主要分析丁苯酞治療腦梗塞再灌注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中接受治療的腦梗塞患者70例,隨機分為m組與n組,其中前者35例患者,后者35例患者,分別給予丁苯酞治療與常規治療。其中m組男性20例,女性15例,最大年紀80歲,最小年紀45歲;n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最大年紀79歲,最小年紀46歲。排除標準:排除尿激酶溶栓禁忌癥患者等。納入標準,滿足早期腦梗死診斷標準;沒有其他慢性疾病;自愿參與研究。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并無明顯不同,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n組患者入院后給予尿激酶再灌注方法,在進行溶栓之前給患者靜脈點滴125毫升百分之二十的甘露醇,之后在150毫升的生理鹽水內添加適量的尿激酶,通過靜脈滴注。另外口服辛伐他丁,一日一次,一次30毫克,二十四小時以后給予阿司匹林,每天一次,一次300毫克,持續應用三天,之后每天改為100毫克長期服用。m組在上述基礎上,靜脈滴注100毫升的丁苯酞,一天兩次,連續注射一周。
1.3 評定標準
第一,對比m組與n組患者治療效果;第二,m組與n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m組與n組患者治療效果
通過對比m組與n組的數據可知,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很大差異,前者的總有效率94.29%顯著高于后者80.00%,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1。
2.2 對比m組與n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通過對比m組與n組的數據可知,兩組患者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心理治療干預后,前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小于后者,具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方式有很多,但通過臨床嚴重的是早期溶栓,通常在起病的五小時左右,為治療溶栓的最佳時間。三溶栓無法確保患者安全,據文獻表,溶栓治療以后,只有將近百分之四十的患者完全再通,而此部分患者內有將近百分之十的患者人會再次梗塞,再次梗塞以后治療難度會變大,致使患者出現失語等后遺癥。而丁苯酞為常用的治療急性腦梗塞的藥物,能夠切實改善患者的中樞神經,提高治療效果。此結構研究表明,通過對比m組與n組的數據可知,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很大差異,前者的總有效率94.29%顯著高于后者80.00%,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通過對比m組與n組的數據可知,兩組患者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心理治療干預后,前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小于后者,具有顯著差異P<0.05。
總之,丁苯酞治療腦梗塞再灌注患者的療效更顯著,能夠切實降低患者再灌注損傷發生率,為一種高效的治療手段,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付智淵,王皓月.早期康復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塞的效果及對肢體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09):51-53.
李進領,邢燕蒙,劉威,等.丁苯酞注射液聯合銀杏葉提取物針對急性腦梗塞的療效分析[J].北方藥學,2018,15(12):18-19.
丁輝燕,鄧立軍,韓裕富.丁苯酞治療腦梗塞再灌注患者對血清s-100β蛋白、NSE及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分析[J].血栓與止血學,2018,24(05):78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