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娟

【摘 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腦卒中后低血糖癥的觀察與護理有效性。方法:選取我院96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后低血糖癥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均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在應用常規護理方式的同時,實施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狀況。結果:研究組血糖控制有效率為95.83%,遠高于對照組的77.08%(P<0.05);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8%,遠低于對照組的18.75%,兩組存在較大差異(P<0.05)。結論:在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后低血糖患者護理過程中,先觀察患者病情,之后采取相應的護理手段及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較好的實踐性。
【關鍵詞】:糖尿病合并腦卒中;低血糖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76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1
糖尿病合并腦卒中在臨床中較為常見,該類患者易出現低血糖癥狀,但因病情不易被發覺,當產生低血糖癥狀時,患者會出現心率加快、心悸、出汗等興奮癥狀,嚴重時會威脅到其生命安全。因此,需對患者病情進行緊密觀察,并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以及時應對低血糖癥狀。本研究中對我院48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后低血糖癥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5月到2019年3月所收治的96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后低血糖癥患者,隨機將其劃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8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58~77歲,平均(62.17±5.34)歲;病程12~27年,平均(18.42±2.35)年。研究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57~78歲,平均(62.34±5.21)歲;病程13~28年,平均(18.63±2.25)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我院理論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病情觀察:護理過程中,應緊密觀察患者精神狀態與意識狀態,查看是否出現大汗、面色蒼白等現象,并對病情進行肩膀;對于鼻飼患者,應按時輸送營養液,確保患者熱量攝入的充足性。(2)血糖監測:準確監測患者餐后血糖與空腹血糖,并在胰島素注射前后不同時間段進行監測;在應用胰島素時,應確保抽吸的正確性;皮下注射胰島素之后,應讓患者及時進餐,特別是靜脈滴注生理鹽水中加胰島素時,若是距患者進食時間較長且未補充葡萄糖,極易出現低血糖現象,因此,需加強觀察[1]。(3)飲食管理:正確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正確飲食,囑咐患者在規定時間內進餐。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具體如下:(1)健康知識宣講:向患者講述糖尿病注意事項、保養方法、血糖控制方法等,以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2)血糖控制:教會患者正確測量血糖,告知其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及技巧,幫助其有效管控血糖。(3)制作病例卡片:根據患者基本信息及病情,制定身份卡片,當患者出門時應隨身攜帶,并準備具備一定熱量的小零食,若出現低血糖征兆時,可立即食用一些糖果,以有效防止低血糖情況的出現。(4)康復訓練: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度相應的活動,以提高患者身體素質,避免癱瘓情況的出現。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2)觀察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呼吸系統感染、偏癱。
1.4 統計學分析
借助SPSS21.0來進行數據分析,通過t值來檢驗計量資料();通過X2來檢驗計數資料(n、%);P<0.05即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對比
在對兩組患者病情觀察與護理過程中,對照組中有11例患者血糖未控制到正常范圍內,有效控制率為77.08%,研究組中有2例患者血糖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控制有效率為95.83%,X2=7.207,P為0.007;可見研究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存在較大差異(P<0.05)。
2.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狀況對比
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兩組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腦卒中后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癥狀為亂語、昏迷、嗜睡、反應遲鈍、躁動等,少數出饑餓、心悸、出汗現象。在此情況下,患者體質會隨之下降,體內糖分代謝出現紊亂,易產生低血糖癥狀[2]。病情初期,患者低血糖現象并不是很明顯,通常表現為心臟過快、發冷汗等情況。
為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腦卒中后低血糖患者病情,延長其壽命,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病情及發病原因,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并進行健康教育。有關調查表示[3],引起低血糖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1)患者及其家屬疾病認知水平不高,未定期檢測血糖,且飲食不規律。(2)胰島素藥劑未按要求使用,并且在注射藥劑后,未按時用餐。因此,在治療糖尿病合并腦卒中后低血糖癥過程中,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本研究中,基于常規護理條件下實施健康教育的研究組血糖控制有效率明顯高于單一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的對照組(P<0.05),可見對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觀察與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值得臨床廣泛推廣;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護理觀察、健康教育的實施,可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較好的臨床實踐價值。
總而言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后低血糖癥的觀察與護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發生幾率。
參考文獻
王萍. 老年2型糖尿病發生低血糖常見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2):132-133.
徐凌, 陳婕. 護理干預對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強化治療期間低血糖發生率的效果評價[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6):42.
張桂俠, 張粉利, 張博利,等. 循證護理應用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圍術期效果觀察[J]. 西部中醫藥, 2017, 30(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