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惠君

【摘 要】目的:探討胃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消化道息肉的護理配合。方法:本文觀察對象選自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治療的6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胃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采用國際隨機字母表法將60例患者分成實驗組(n=30)和対照組(n=30),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配合,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配合,對兩組患者應用不同護理配合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達96.67%,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73.33%相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消化道息肉癥狀消失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消化道息肉成功率高,但需加強綜合護理配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胃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消化道息肉;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1
消化道息肉是臨床常見疾病,是癌前病變的征兆之一,是黏附在消化道表面隆起的增生物。胃腸鏡在治療消化道息肉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屬于侵入性操作技術,輔助高頻電凝電切治療,兩者配合具有療效確切、成功率高、創傷小等優點[1]。為進一步準確評價胃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消化道息肉的護理配合效果,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文觀察對象選自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治療的6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國際隨機字母表法將60例患者分成實驗組(n=30)和対照組(n=30),實驗組患者年齡20~75歲,其中男女比例為17:13,平均年齡為(50.72±4.63)歲,病程2~27個月,平均病程(10.41±1.27)個月;對照組患者年齡21~76歲,其中男女比例為18:12,平均年齡為(50.28±4.71)歲。其中胃息肉35例,結腸息肉25例。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試驗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本次研究經我院科研會討論批準,獲得研究權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胃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配合,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配合,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術前護理配合:指導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凝血現象,禁食、禁水8h,并檢查術中所用器械,測試功能是否完好,并在術前積極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穩定心態,如有必要肌注小劑量的鎮靜劑-安定5mg,在消化道息肉檢查前15min口服10~20ml利多卡因膠漿,麻醉咽部,過敏體質者需謹慎使用。②術中護理配合:指導消化道息肉患者取左側躺臥位,雙腿微屈,暴露出臀部,術中根據胃腸鏡進位調整體位,當鏡端到達息肉后,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位置選擇適合的切除方法,主要采取高頻電凝電切手術,選擇形態不同的圈套器,預防出血及穿孔,電凝切除功率一般保持在20~50W,插鏡時護理人員注意力集中,動作輕柔、緩慢,及時觀察患者反應,提醒患者配合術中操作,正確擺放體位,保持規律性呼吸,鼓勵患者放松全身,嚴密觀察患者神情、面色和各項體征,最大化減少并發癥的出現。③術后護理:保持絕對臥床休息,禁食約6h,之后2~3d服半流質飲食 ,保持大便順暢。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應用不同護理配合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消化道息肉癥狀消失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項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兩組患者數據處理分析,使用標準差()代表計量資料,用t檢驗;運用%代表計數資料,以x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2]。
2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達96.67%,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73.33%相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消化道息肉癥狀消失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對比 實驗組患者消化道息肉癥狀消失時間、平均住院時間為(5.12±2.23)d、(5.28±1.15)d,均低于對照組(7.68±2.54)d、(8.75±1.67)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微創技術逐漸在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臨床實踐證明在治療消化道息肉中取得理想效果,胃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創傷,因此在檢查和治療期間,需要加強護理配合,密切注視患者病情變化[3],疏導患者術前的負面情緒,給予鎮靜鎮定,科學指導患者配合手術,提高依從性,以此取得滿意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在綜合護理配合下消化道息肉癥狀消失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大大下降,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胃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消化道息肉成功率高,但需加強綜合護理配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吳小紅, 王霞, 何淑波. 無痛苦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胃腸息肉的護理[J].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4(2):203-204.
劉興瓊, 劉富川, 李紹英. 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消化道息肉及并發出血的護理[J]. 西南醫科大學學報, 2015(3):309-310.
王芳. 對行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的胃腸道息肉患者進行中醫護理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