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敏 沈素芹 劉婕 占金玲 姚潔

【摘 要】:目的:分析靜脈溶栓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6例,比較兩組的救治效率,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以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發轉診時間以及接診至溶栓治療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靜脈溶栓越早越能明顯提高急性腦梗死患者救治效率,顯著改善患者缺損神經功能,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
【中圖分類號】R9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2
急性腦梗死是神經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死亡率均逐年上升。每年新發病例超過200萬,我國目前存活的腦卒中患者中3/4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1]。腦梗死屬于缺血性腦卒中,是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腦組織壞死,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部分腦梗死患者可在梗死早期實施靜脈溶栓治療,提高患者預后[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上述患者的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3],同時排除肝腎疾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并發感染患者,腫瘤患者,近期手術史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齡最小的為50歲,最大為75歲,平均年齡(62.7±6.7),對照組男11例,女5例,年齡最小的為49歲,最大為76歲,平均年齡(61.2±7.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靜脈溶栓治療,均給予相同的溶栓藥物。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①成立院內卒中應急小組,建立院內卒中應急流程,設立通訊中心,由病房護士擔任卒中小組協調員,負責聯系、協調、減少院前延誤;②及時開通靜脈通道開展,溶栓治療;③溶栓后加強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24h,觀察患者口腔、皮膚、粘膜等處是否有出血情況;④飲食指導: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流質飲食,能進食者給予患者低脂、低鹽飲食,多食蔬菜,囑患者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發生;⑤心理干預,急性腦梗死患者起病急,且有功能障礙,患者易產生焦慮恐懼情況,所以在護理過程中要讓患者了解腦梗死的發生原因治療過程,溶栓治療的目的和意義,消除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誤解,緩解患者焦慮恐懼情緒,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3 觀察以及療效評價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溶栓治療時間以及治療前和治療后1d、7d、14d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LVIHSS)。根據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序評分標準對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評分[4],分為基本治愈、顯著進步、好轉、無效4個級別。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LVIHSS評分,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d、7d、14d的MESS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2.2 患者治療效果,兩組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開展我國急性腦梗死的溶栓治療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這是一項造福國家、社會和人民的系統工程。人們已經提出“時間就是大腦的信號”的口號。因此,如何保證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有效的時間窗內進行靜脈溶栓治療是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的關鍵[5]。優化護理能明顯提高急性腦梗死患者救治效率,顯著改善患者缺損神經功能,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燕鐵斌,康復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53-175
劉雨麗,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護理觀察,當代醫學[J]2012,18(33):135-136
韓振霞、時慶、王敏,超早期康復訓練與特殊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2013.7(2):43-45
劉聰、童曉欣,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溶栓治療進展[J]國際腦血管雜志,2012.17(11):866-870
周坤天、李水彬、成鋼衛等,影響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預后的因素分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8):99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