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婷


【摘 要】:目的:探析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人工流產術后女性婦女保健知識掌握情況及負面情緒的影響。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住院病人100名女性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干預組50名,對照組50名。對照組在進行人工流產手術后予以婦產科常規護理,干預組進行針對性計生保健知識的宣傳與講解,并給予一定的心理調節與有關于婦科相關保健知識的資料。對比干預組和對照組對于計生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結果:干預組患者在經過針對性的婦科相關保健知識的講解與宣傳,使得干預組患者對計生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與術后的負面情緒情況的淡化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在女性婦女進行人工流產手術后對其進行有計劃、有規律的健康心理教育與婦科保健知識的普及,能夠有效的提升女性婦女對于人工流產手術后的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其手術后的負面情緒的淡化也效果顯著。
【關鍵詞】:人工流產手術;婦女保健知識;負面情緒
【中圖分類號】R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2
人工流產手術是一種機體損傷性的手術,且大多數人工流產的女性婦女對于術后的保健知識理解與掌握程度不足,從而對身體與心理在成不可彌補的傷害。鑒于此,我院加強了人工流產手術后對于女性婦女的健康教育工作,以普及計生保健知識與淡化術后負面情緒為目的,對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住院病人100名女性患者進行了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預,所獲甚廣。
1 資料方法
1.1 基本資料
對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住院病人100名女性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干預組50名,對照組50名。其中干預組年齡為17-47歲,平均年齡為(32.01±4.61)歲;孕期5-10周,平均孕期為(7.56±1.12)周;初中以及以下學歷8名,高中學歷17名,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25名。對照組年齡為17-46歲,平均年齡為(31.55±4.59)歲;孕期5-10周,平均孕期為(7.53±1.19)周;初中及以下學歷9名,高中學歷18名,大專以及本科以上學歷23名。兩組患者在年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在進行人工流產手術之后,通過給對照組進行常規婦產科護理,干預組實施針對性的計生保健的基礎知識普及與負面心理情緒改善的方法,同時醫師或者護士對她們進行床前答疑、心理疏導等。其中問卷調查內容包括:①人工流產手術后的生殖保健知識:諸如宮頸癌、宮頸炎、盆腔炎、陰道炎、等知識[1]。②避孕原理與避孕方法:比如長短效避孕藥的避孕原理,節育環與節育器的避孕原理等相關避孕原理的知識,以及緊急、長效避孕藥、運用避孕套、安裝節育環等避孕方法的知識。共設置50道問題,答對1題得2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干預措施中的知識掌握程度越高。
1.3 評判標準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患者掌握婦科相關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為評分依據,同時應用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對人工流產術后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況進行判定,分值與患者的負面情緒成正比,共設置50道題,答對1題得2分,滿分為1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負面情緒越多[2]。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使用SPSS 18.0軟件對相關數據的統計學分析,患者的年齡與孕期以均數±標準差(),患者的年齡與孕期的數據資料以t檢驗。計生保健資料的掌握與負面情緒的淡化數值組間比較,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保健知識掌握情況
干預組患者經過針對性的保健知識、避孕知識、避孕方法的普及,相較于干預前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P<0.05),而且對于干預措施中的知識掌握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2.2 負面情緒淡化程度
患者在進行心理調節前負面情緒波動變化不明顯,通過心理調節后的干預組的患者心理情緒方面的焦慮、抑郁狀況明顯淡化,數據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婦產科的人工流產手術的主要應用于非意愿妊娠或者避孕失敗以后所采用的緊急補救措施。但是人工流產手術嚴重危及到婦女生殖保健與身心健康,且人工流產手術還可能會導致繼發性不孕不育癥,生殖損傷以及子宮內膜再生障礙等后果,部分患者還伴隨有恐慌、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
人工流產手術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源于女性或者女性家屬對于人工流產手術所帶來的危害與術后保健康復等知識的認知程度不夠。鑒于此,普及人工流產手術后的計生保健知識意義重大,醫護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個人情況信息進行探底,了解她們對于人工流產手術后的生殖保健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身體的詳細狀況。依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生殖保健知識的普及與講解,或者采取專題講座、現場答疑解惑,幫助患者們有效的了解掌握生殖保健的相關知識。經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干預的干預組患者對于生殖保健相關知識的掌握與對照組患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負面情緒方面,干預組的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狀態表現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說明通過醫護人員的心理疏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經過人工流產手術后的恐慌、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
總而言之,通過多種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在人工流產手術以后生殖保健知識的掌握,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狀態,有很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高萍,王南,欒玲.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人工流產術后婦女保健知識掌握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3):2612-2613.
劉九平, 呂雪梅, 王敏,等. 人工流產后關愛對女性避孕方式選擇及生殖健康知識的影響[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8, 29(1):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