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玲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2
腦外傷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主要是由于頭部受到猛烈的撞擊引發腦組織損傷,且根據腦損傷區域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常見的有昏迷、癡呆、注意渙散等,伴隨著運動障礙、喪失記憶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引發腦外傷的病因有很多,如跌墜傷、撞傷等,常發生于交通事故、災難等,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臨床上對腦外傷患者的治療常采用手術手段,但其術后的恢復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需配合護理措施。
1 心理干預
腦外傷發病較急,屬于危急重癥,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威脅,在人們意識中,腦部損傷與殘疾、死亡等均存在一定聯系,因此十分恐懼此類疾病,從而產生不安、抑郁等負性情緒。這種不良情緒增加了手術治療難度,使術中應激反應增加,且對免疫功能產生影響,最終干擾麻醉與手術的順利進行,影響手術效果,不利于術后恢復。因此,需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采用一對一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結合疾病發展與基礎資料開展心理疏導,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對其疑慮及時給予解答,消除恐懼、抑郁等負面心理,同時拉近與患者的距離,互相信任。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告知患者家屬增加對患者的關心,使患者感受到來自親人的關愛,減輕壓力,改善心理狀態。
2 認知護理
通過PPT、視頻等方式向患者講述疾病有關知識,其中包括治療情況,強調治療重要性與安全性。同時組織病友交流會,增加患者之間的溝通,分享日常生活經驗,給予彼此鼓勵與支持,同時在互相交流過程中,自身對疾病的認知能力提升。重視患者及其家屬的疾病知識宣教,患者與家屬長期生活,家屬疾病知識掌握的好能夠時常教育患者,而患者耳濡目染,耳熟能詳。此外,定期開展健康講座,邀請經驗豐富的專家授課,組織患者及其家屬聽課,通過權威知識分享,糾正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錯誤認知。
3 行為干預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面對醫院病房往往出現恐懼心理,而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行為進行干預。詢問患者喜歡的音樂與電影,在病房播放,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的治療氛圍,放松身心。同時可在病房與走廊中放置盆栽,患者及家屬來往可看得到,舒緩心情。
4 惡心嘔吐護理
及時清理患者的嘔吐物,并觀察嘔吐物的性質,若患者嘔吐頻繁,需禁止飲食,并使用止吐劑肌肉注射,如胃復安、愛茂爾等。若患者昏迷需將頭向一側偏置,避免氣管內嗆入嘔吐物從而引發窒息。若患者清醒,在給予心理護理的基礎上,向患者講述嘔吐誘發因素,緩解心理壓力。待患者嘔吐停止以后,指導患者進食,以清淡流質食物為主,逐漸過渡為正常飲食,以營養豐富、易消化、粗纖維豐富食物為主,增加淡鹽水的攝入量,避免發生低鈉血癥。若患者昏迷或者無法進食,可通過鼻飼喂養。
5 飲食干預
詢問患者的飲食習慣,向患者及家屬講述引發營養狀態下降因素,使其認識到治療過程與代謝過程無法離開營養增加。結合患者個人習慣,指導患者進食,選擇進食種類、進食時間,并對餐具進行消毒處理。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用餐情境,若患者呼吸道具有較多分泌物,需首先對呼吸道進行清理,避免進餐過程中吸痰,同時改善情緒有助于預防局部刺激,避免出現反流現象。調整患者的體位,確保飲食保持術式狀態。在進餐過程中,保持合理速度,避免造成疲勞過度,同時食物溫度需為患者適宜狀態,避免過燙,引起燙傷。進餐前后對患者的腹脹、胃部嗆滿等現象進行檢查,以腹瀉便秘情況,詳細記錄出入液量,可為水電解質的調節提供參考。
對于意識昏迷向清醒過度的患者,由于大腦仍然受到抑制,白天為睡眠狀態,因此應當在喂食過程中叫喊患者,通過言語刺激患者,從而進食。若患者具有精神癥狀,護理人員在患者禁止飲食的時候強行喂飯,直至完全喂進預定量,這主要由于此部分患者存在不知饑飽現象,只有由護理人員通過計算才可得到喂養量。
另外,需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意識清醒患者在進餐前后應當漱口,若患者出現面癱或者昏迷,可使用棉簽蘸取一定量的蘇打水或者鹽水擦拭于口腔極易積污物處,2次/天,避免引發口腔疾病。
6 術后恢復護理
手術治療腦外傷具有較高的治愈率,但術后常常遺留偏癱、語言障礙等神經功能障礙,因此恢復術后神經功能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按摩,在術后,指導患者保持正確體位,行床上肢體鍛煉,主要為內旋、外展、屈伸等關節被動活動,運動量由患者耐受情況決定,根據恢復情況逐漸增加,循序漸進。在病情穩定以后,進行生活能力鍛煉,包括如廁、洗漱、更衣等,鼓勵患者加強患肢的活動。在2周以后,行走練習,包括下床直立、扶拐單腿行走、獨立行走、上下樓行走等。在緩步行走以后,加強生活自理能力有關訓練,如用餐、梳洗、穿衣等。語言訓練:指導患者的開合、伸縮嘴唇,以及伸縮與上舉舌頭訓練,由治療師做示范,患者對鏡聯系。指導患者的發音練習,分別引導元音、輔音、結合練習。指導患者吹蠟燭、吹乒乓球、吹紙練習,提高氣流引導能力與氣息控制能力。
此外,還可配合實施中醫按摩護理,操作者拇指指腹,采用摩法、按法、揉法取五穴按摩,分別為:少府、勞宮、大陵、神門、魚際,每次60min,刺激應當由輕至重,待肌肉感覺松弛停止。使用拇指指端,運用一指禪法揉推五穴,分別為:腕骨、后溪、三間、中渚、陽池,每次60min,刺激力度應當短暫且強,得氣感明顯。
7 體征護理
腦外傷患者在發病時伴隨水腫、出血、腦細胞組織壞死等表現,需加強生命體征的關注,若存在血壓低、脈搏低現象,需注意是否發生內臟損傷,及時檢查排除;若患者意識不清、昏迷,需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其腦病跡象進行監測,如光線反射、瞳孔針尖樣縮小等,需警惕是否發生腦病。其中,瞳孔的檢查方法為:觀察瞳孔大小、形狀與位置,以及邊緣整齊情況、兩側是否相同,正常的瞳孔呈圓形,兩側具有相同的大小,在自然光線下棋其直徑為2-5mm。若為異常瞳孔,其主要表現為:睫狀肌與雙眼內直時集合反射消失,動眼神經麻痹動眼神經功能損害,同向運動麻痹等。肌力的檢查方法包括對自主活動時的肢體活動度進行觀察,采用對抗動作方式對上下肢神肌與屈肌肌力進行測試,以及雙手握力與分指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