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平 賀國中
【中圖分類號】R7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2
部分準媽媽在孕期做超聲波檢查時,會被告知自己的胎兒,有所謂的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后來,又被告知,這只是胎兒可能有異常的一種“超聲軟指標”。今天我們就來向大家介紹什么是胎兒“超聲軟指標”,具體又有哪些是所謂的超聲軟指標呢?
超聲軟指標:超聲下能發現的胎兒解剖結構非特異微小變化,很多屬于正常變異,即軟指標。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高檔彩超不斷問世,產科超聲檢查越來越精細,圖像更清晰,所謂的“軟指標”就越來越多地被發現。與結構畸形相比,軟指標最明顯的特征是預后良好。因部分這樣的軟指標,會增加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的可能(多數為21-三體),所以臨床主要結合各種風險因素,如:孕婦年齡、臨床生化指標和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而常見的超聲軟指標有:
1 早孕期(11-13+6周):最重要和常用的就是“頸項透明層(NT)”
NT:妊娠(11-13+6周),因胎兒體液循環,在頸背部會出現一層無回聲帶(皮下組織內淋巴液的局限性聚集),超聲測量無回聲帶的厚度,即NT值。異常標準,孕11-13+6周,NT值≥2.5mm。
NT值增厚的意義:在孕早期,所有的染色體異常與NT增厚程度有關;而且NT值增厚發生胎兒結構異常的風險也越大(尤其是唐氏綜合征和先天性心臟病)。
2 中晚孕期常見的7種超聲軟指標:
1)脈絡叢囊腫(CPC):脈絡叢是大腦分泌腦脊液的重要場所,脈絡叢內的毛細血管發生血管瘤樣病變,包裹一部分腦脊液,形成脈絡叢囊腫。部分正常胎兒可一過性出現,一般在孕十幾周出現,在孕中期(約26-28周)會消失,基本不會持續存在,如果是孤立性的存在有增加唐氏綜合征的風險。
2)胎兒側腦室增寬:各種原因如:染色體異常、炎癥、腫塊壓迫等,會造成腦脊液循環障礙,積聚于腦室內,出現腦室增寬,整個孕期超聲測量側腦室寬度≤10mm為正常, 10mm—15mm為腦室輕度分離,≥15mm為腦積水。
胎兒側腦室增寬意義:總體預后取決于是否合并顱內外結構畸形、感染和染色體異常;對稱性腦室增寬比不對稱預后好;男性患兒預后較好;發現越晚預后越好。多數側腦室輕度增寬的患兒,則采用觀察隨訪;而腦積水,積水較多,則需核磁共振(MRI)評估是否合并其他顱腦畸形。
3)胎兒頸部皺褶厚度(NF):孕中期超聲測量(NF)的厚度,即在小腦平面,顱骨外緣至皮膚外緣的距離。NF值(18-24周)≥6mm,為異常,胎兒頸部皺褶厚度增厚,可能增加胎兒唐氏綜合征和單基因異常如Noonan綜合征的可能。
4)心室內強回聲點(EIF):胎兒心室內強回聲點,多見于左心室乳頭肌處,超聲表現為直徑約1-6mm的斑點狀、條索狀強回聲點,可單發或多發。可能原因:染色體異常、心室內肌腱、腱索增厚、回聲增強或是乳頭肌礦物質沉積、鈣化。心室內單獨出現強回聲點,多數為正常胎兒;較少胎兒合并其他幾項軟指標,需結合染色體檢查。
5)腎盂擴張(APD):超聲測量腎盂前后徑。整個孕期,正常胎兒腎盂前后徑≤5mm;輕度擴張:6-10mm,多為生理性的,但也有存在嚴重泌尿系統梗阻的可能(尤其單獨一側、進行性增寬者);前后徑10-15mm者,發生腎臟病理改變可能性增加;前后徑> 15mm,高度提示,梗阻性疾病的可能,產后手術率較高。對于腎盂明顯擴張,多行胎兒染色體檢查。
6)腸管回聲增強(EB):腸管回聲增強是腸管(尤其是小腸)回聲增強,其強度與周邊骨骼回聲相似。一旦發現腸管回聲增強,應進行詳細的超聲結構篩查、再進行染色檢查,排除感染、地中海貧血,并定期超聲隨訪。
7)單臍動脈(SUA):正常胎兒有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如果超聲僅發現一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則為單臍動脈。目前觀點認為,如果胎兒不伴隨其他結構異常,單臍動脈不增加染色體異常風險。如果單臍動脈合并心血管畸形,則發生染色體異常風險增高,應做胎兒心超檢查,排除心臟畸形;如果合并消化系統畸形,有明顯增加唐氏綜合征可能,建議行染色體異常檢查;即使沒合并其他異常畸形可能,因單臍動脈的胎兒僅有一條臍動脈,胎兒可能生長發育有一定受限,需加強超聲隨訪。
以上為常見的超聲軟指標,而很多發現有所謂軟指標的胎兒,隨孕周的增加而逐漸好轉或消失,所以發現軟指標,需對胎兒進行詳細而全面的超聲結構篩查,或進行各種針對穿刺排除染色體核型異常情況,最后來決定胎兒的妊娠結局,不能任意的被無辜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