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寺似乎一直與佛教相關,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但寺的最初含義與佛教無關,而是朝廷的辦公機構,比如主審刑獄案件的大理寺。
既然寺是官署名稱,怎么又成了和尚居住之所?
東漢時期,漢明帝請來兩位天竺高僧翻譯經文、拜壇講經。起初,他們被安頓在鴻臚寺中,可時間久了多有不便。為了讓他們專心做事,漢明帝專門為他們建造了一個工作機構——白馬寺。
兩位高僧定期在白馬寺舉行講座,大開方便之門,百姓也都去白馬寺聽講。而寺里除佛經外,還有儒家、道家等經典藏書,百姓也可免費閱讀。
長此以往,白馬寺作為官署的性質越來越淡,而居于白馬寺的佛家弟子卻越來越多,便成了今天所謂的寺廟。
漢朝以后,朝廷機構多有變動,關于寺的官署也越來越少,而佛寺卻越來越多。到了隋唐時朝,寺便慢慢變成了佛寺的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