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峰
摘 要:一幅好的畫就如同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內容豐富。結構是畫的重要支架,為了完成一幅好的繪畫,其結構的安排非常重要,在設計專業繪畫基礎訓練中結構的表達也十分關鍵。繪畫的目的是豐富觀賞者的視覺體驗,傳達一種內在的精神,任何一幅作品都應該是豐富多彩、結構分明的,具有豐富的造型和多變的色彩。在基礎訓練中,為了表現繪畫內容,應對所取素材進行再次創造,體現畫面的優美效果,在繪畫的訓練中練習結構的主次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將從行業現狀出發,闡述設計專業繪畫基礎訓練中結構表達的重要性。
關鍵詞:設計繪畫;繪畫基礎訓練;結構表達
繪畫藝術打動欣賞者的理由是它能夠表達作者的情感和心聲,也能使這種情感和心聲引起鑒賞者的共鳴。可是畫家在創作一幅畫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是表達內心的情感,除此以外應該將情感與現實中的理性邏輯結合在一起,如此才能夠展現畫的完美。畫家在畫中表達內心感情的基礎是理性邏輯,同時它也需要依托繪畫技巧等。衡量一名畫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即是在畫中是否能夠表達自己的主觀思想,設計專業繪畫作為繪畫中的一種也不例外。在設計繪畫基礎訓練課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初學繪畫者因對繪畫理論知識了解甚少,繪畫作業不理想的情況。 對于設計專業繪畫的初學者來說,設計的原則和繪畫的理論是最重要最需要掌握的知識。在設計專業繪畫的基礎訓練中,有意識地培養結構表達能力,形成獨特的繪畫個性,使設計出來的作品具有藝術個性,符合時代發展的美,能被欣賞者接受和喜愛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將要闡述設計專業繪畫基礎訓練中結構表達的重要性。
一、設計專業繪畫結構的意義
現代設計繪畫的結構安排能夠決定繪畫所達到的藝術地位。人類歷史上最先存在的設計繪畫結構首推色相對比,隨著科學的進步和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繪畫技術也要相應得到提高。繪畫結構豐富起來,色彩對比就可以更明顯。為了追求一種和諧的畫面色彩,當代畫家在創作的過程中會對繪畫結構進行一個精心的安排,他們會選用鮮明的色彩配合結構的方式來創作作品。不論是色彩,還是結構,都是有感情的,它們是一幅畫傳達情感的載體,被用來營造畫面意境。每一幅畫都是由色彩意境、色彩節奏、色彩構成、色調等因素構成。色彩結構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完成一幅優質的畫,給人呈現優美的畫面。一幅畫的質量好與壞,不是取決于色彩的鮮明與否,而是要色調、結構的和諧才能稱之為佳作。一個畫家創作一幅畫的基礎步驟是決定好畫的結構、色彩、內容,然后根據計劃提筆創作,隨著步驟實施的進度,憑著藝術直覺在紙上自由發揮,可前提是要控制畫面色調的統一。有些畫家僅憑自己視覺上的經驗去調整或是創作作品,而忽視結構上的安排,雖然一時有效,但是如果一直按此方法下去,不進行理性搭配,那么他只能看到被肢解的表面顏色,在不久的將來會陷入創作的困境。結構對于一幅畫來說十分重要,同時也要用理性的思維進行結構設計,切記不能只憑經驗就著筆。特別是對于初學者而言,思維可以慢慢培養,理論知識需要日積月累,它們為繪畫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所以一定要重視平時設計的時候多進行結構安排上的練習,重視結構對于畫的重要性。
二、設計專業繪畫結構的重要性
設計繪畫是視覺藝術中的一種,是畫家的心理活動的再現,畫家畫畫首先要依靠眼睛感知世界。自然形態中的形狀、圖案、肌理、色彩是研究的主要內容,它們共同構成了自然形態中的美。在平面設計中自然事物形態常常傳達事物的規律與聯系,起到信號的作用。在環境設計中,自然形態提供了原始材料和素材;在建筑設計中,自然形態是設計師選材的參考要素。因此,自然形態是設計繪畫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設計繪畫的最終目的是給人營造新穎的視覺體驗,所以,在設計繪畫基礎的練習中要對所選內容進行提煉和重構,運用概括、提煉、抽象化的方法,探索設計結構的規律和形態規律。設計繪畫的重構主要有四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運用透疊、交錯、切割、局部放大或縮小等方法對畫面進行重構,從而達到創造新畫面的目的。第二種方法是對所選內容的形態根據美學法則和規律重新排列順序,重新成為一個作品。第三個方法是用其他方式重整風格,把自然形態中的內容與設計中的內容相結合,讓畫面具有新鮮感,吸引更多的鑒賞者。最后一個方法是把不同類別的風格重新嫁接、同構,形成新的形態。設計繪畫是一項技術,也是一種技能,它是人類歷史留存下來的物質文明,它給人們帶來了生存的力量,也是人們記錄生活的方式,更是人類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設計繪畫中的結構包含形態、結構、肌理、圖案、色彩等方方面面的要素,結構的科學與否決定了作品質量的好壞,結構的完整與否體現了這一作品的價值大小。結構的設計不是一項體力活動,而是一項腦力勞動,結構設計的科學需要畫者長期的努力和練習,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在平時的設計繪畫中要進行大量的練習, 才能創作出一幅優質的作品,因此重視并研究結構是設計專業基礎訓練中的一項艱巨而長遠的工作。
三、設計專業繪畫結構表達的方法
(一)快速訓練法
快速表現訓練法主要用于校內設計,它的主要特點是完成設計圖的速度很快,具有獨特的藝術力,實用性好。快速表現訓練法的前提必須是以精細的圖案為基礎,而且在學習這個方法的時候學者必須具有基本功。學者在學習的時候要掌握它的特點,要勤奮練習,不可懶惰,要熟練使用畫具,最大限度發揮工具的特性與表現力。除此之外,學者還要具有較強的概括力,“簡” 是快的基礎,要想快就先要把“簡”做到位,只有通過“簡”的概括,才會有快的出現。快速的表現技法,可以這樣來理解,首先它應該是速度快的,然后才能有所體現和展現。它之所以被稱之為快速表現技法是因為它能夠概括物體的屬性,進而能夠簡潔、明了地表達,之所以稱它是有所表現的,是因為它表達了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它把整個情感用圖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此來增加作品的生動性和活力。快速表現訓練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畫者的繪畫時間,這對于設計專業是非常有用的,畫者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創作出作品。實踐證明,此種方法實用性非常之高,受到了畫家們的歡迎。快速表現法的類型主要有這幾種,即鋼筆淡彩表現、有色底表現、馬克筆表現、噴繪表現等。這些方法不僅可以在畫上有作用,而且在使用工具上也可以有用。鋼筆淡彩技法的特征是出圖慢、色彩鮮明;有色底技法的特征是色調統一,出圖快;馬克筆的特征是涉及范圍廣;噴繪技法表現色彩漸變細膩,色彩柔和,符合大眾理性化的審美要求。它們雖有差異,但是也有共通的地方,比如:在表現的手法上類似,在表達上都夠自由,又具有極強的張力;在形體的處理上,有可以高度概括內容的紙質,不只是表達內容的現象;在外形處理上,注重形體的張力;在內形的處理上,注重形體的豐富性。
(二)質感訓練法
質感表現訓練是訓練學生對于室內陳設、器物效果的表現能力,是表現技法的重要訓練之一,質感是物體呈現結構產生的形式之一。它能夠說明物體的性質和質量,如石材的粗糙感、金屬的堅硬感等。質感表現訓練,主要的目的是練就畫者的材質辨析能力和對環境的掌控能力,好質感能夠增強畫面的效果,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不好的質感能降低畫面的效果,對整幅畫的質量起負面作用。因此,質感的好壞決定了一幅畫的成功與失敗。質感表現訓練常常從歸納所選物體的質感特點開始,然后進行總結,最后動筆著手。在對物體質感做分析的時候,要注意所選內容的位置安排,不同材質的物品放在不同的結構位置,如此才可以體現畫的藝術感和美感。繪畫創作過程中為了能夠將畫者的主觀感受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在平時的設計色彩處理上不能夠單一地模仿自然色彩,而應該是以個人感受為主,其色彩有主觀性,對色彩進行重新的整合,這一主觀色彩深刻地表現了作者真實的情感。而主觀色彩與情感完美結合,這是一項后天的行動,不是天生的,所以需要畫者準確掌握色彩規律,在平時大量的基礎練習中,細心尋找大自然中的美,參透大自然的屬性和本質。主觀印象要想上升到理性印象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將從客觀景物中所收獲到的感受馬上畫在紙上,用光與色進行結合,營造出色彩的氛圍,第二種是畫家通過醞釀自己的感情,在一段時間內把這種情感轉換成為畫面色彩,它不會受客觀事物的影響,能夠自由將內心的感情徹底表達出來,能夠增強畫的情感效果。畫家利用對色彩感知中的指向意義,然后用色彩表達出主題的內涵,襯托出表情作用和象征意義,展現出畫的張力與情感,能夠豐富其畫面的表現力。因此,設計繪畫中結構表達非常重要,作為畫者應該重視結構的安排。
(三)精細表現訓練
在平時的設計繪畫訓練中,精細表現訓練比較重要。精細表現訓練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才表現出來的,在一幅畫的結構中,精細到每一個內容都把它展現出來,它具有的藝術感染力比較強。除此之外,精細表現訓練對繪畫者的要求比較高,它要求繪畫者具有一定的設計基礎,有控制整體和協調整體的能力,但是此方法的費時比較長,過程比較復雜。精細表現訓練中,畫家常常在設計好結構之后,采用寫生和照片結合的方法,重塑所選內容的形狀,讓畫面給觀賞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設計繪畫行業。
參考文獻:
[1]錢鈞.論自然形態研究在基礎造型訓練中的重要性[J].美與時代,2016(1).
[2]張洪亮.試論水彩畫教學中主觀色彩訓練的重要性[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
[3]楊成寅.藝術美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4]金平.繪畫與設計專業基礎訓練課淺談[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9).
[5]廖漫云.淺談繪畫基礎訓練在園林設計專業教育中的重要性[J].價值工程,2013(17).
[6]姚藹萍.藝術類高職院校設計色彩課程中的教學思考[J].青年時代,2018(35).
作者單位:
楚雄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