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銹缽
2019年4月29日,中國第一個《星際爭霸2》世界冠軍劉斌因病去世。他是中國元老級的電競選手。說是元老,但他其實很年輕,因為中國電子競技的歷史本身并不長。
從1989年到2019年,電子游戲在中國走過了30年。它曾被視作洪水猛獸,而現在,它正在以一種新的姿態破土而生。這30年的歷史,有關少年,有關青春,有關抗爭,有關疼痛,也有關勝利的美酒和拼搏過后的酣暢淋漓。
這是一段關于游戲的故事,是關于中國經濟細節的故事,也是關于人的故事。

1989年,高材生段永平在人大經濟系讀完了碩士,春風得意,前途無量。然而命運似乎有意要同他開一個玩笑,前路上迎接他的,不是功名地位、香車寶馬,而是一枚小小的火車票。
那一年,研究生畢業的段永平被分配到了廣東中山一個虧損200萬元的小電子廠里做廠長。面對時運的捉弄,他并沒有心灰意冷,在一系列的考察后,他為工廠的未來制定了一條全新的出路:電子游戲。在那個版權意識還沒有建立的年代,通過仿制任天堂的FC主機,段永平不僅成功開發出了小霸王游戲機這款產品,還借此賺到了新工廠的第一桶金。
1991年,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段永平怒砸40萬元,請來了成龍在央視播出了一段有獎銷售的廣告,主題是關于將要舉辦的小霸王大賽。那一年的街頭巷尾,人群之中議論著的,都是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擁有一臺小霸王,打出一個萬元戶”,自然的,這款游戲機的銷售額突飛猛進、一日千里。
歷史總是不乏種種機緣巧合。猛漲的銷量之外,彼時的段永平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為了推廣游戲機銷量而舉辦的這場比賽,將會在20年后,陰差陽錯的成為一段飽含爭議的新紀元的開端。
在成為首個中國籍的電子競技世界冠軍之前,孟陽只不過是一個破碎家庭的問題兒童,每天和母親用不到兩元錢的生活費相依為命。
他初中還沒上完就輟學了,因為無法忍受老師和同學們“異樣的眼光”。沒學上的那一年,母親跟他說:“你去打游戲吧。”這句話在現在的不少孩子聽來,可能有一種如蒙大赦的喜悅,然而當時,這位母親的心里所想的,并不是關于孩子的興趣、自由等等一系列的教育問題,而是一種充斥著痛苦的妥協:“讓他和那些玩游戲的人在一起吧,也強似和那些痞子混在一起走上邪路。”
電子游戲就是網絡毒品,這是那個年代絕大部分家長的共識。然而對于彼時的孟陽來說,這卻是他走投無路之時,擺在他面前的唯一選擇。朋友告訴他打游戲能掙錢,他就把那頁帶著報名方式的報紙剪下一角,去交了報名費,比賽雖然輸了,幸而“打得還不錯”,被當時華彩軟件的一位技術大牛看上。對方給他在當時大熱的一款游戲《萬王之王》里提供了一個管理員的工作,每個月領一些薪水,工作之余可以用公司的電腦和網絡訓練。
那段時間,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WCG(World Cyber Games世界電子競技大賽)中國區的決賽,孟陽連續5天吃住都在公司,發了瘋一樣訓練自己的技術,離開座位準備回家的時候,他聞了聞自己的衣服,“感覺像個化學家”。努力取得了回報,他對《雷神之錘3》這款游戲的熟練度和控制力幫助他輕松擊敗了對手,取得了最后的冠軍。
2001年的那個下午3點,孟陽來到三星中國的總部領取自己的冠軍獎金,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見到那么多的現金,百元大鈔被先來領獎的選手拿走,剩下是給他的一大包面額50元的鈔票。他反反復復數了三次,兩萬四千元人民幣整,簽字的時候,他的雙手一直在抖。
拿到這筆錢后,他翻來覆去地想著一件事,自己已經是電競冠軍了,再也不用回頭了。此后的三年時間里,他又在另一個項目《毀滅戰士3》中擊敗了升技電腦公司設置的擂主,全球知名的電競選手Fatal1ty,這次的獎金更為豐厚,整整100萬元人民幣,他一夜之間成為了當地的焦點人物,“感覺自己出門吃個麻辣香鍋都會被人認出來。”
李曉峰拿到WCG的世界冠軍,只比孟陽晚了一年。不同于孟陽為了生活才走上了電競這條道路,李曉峰的選擇更多是出于興趣。兩個人相比,一個是在和命運、生活抗爭,另一個的抗爭對象,則是父輩的傳統觀念。
出生在河南汝州東關街的李曉峰,父親李長健是當地的醫生,母親也是高中畢業,兩口子在街坊里都算得上是“高級知識分子”,因而對孩子的教育也格外上心。轉折發生在1998年:表弟向他介紹了當時大熱的《星際爭霸》,很快就沉迷星際的李曉峰把早餐錢和零花錢全省下來玩游戲,甚至在澡堂洗澡的時候都想著要洗快一點,好趕時間去游戲廳轉一圈。
2000年的時候,他成了汝州市的第一高手,與此同時,他的功課開始全線亮起了紅燈。中考失利后,他不敢回家面對父母,揣著成績單在汝州的街頭流浪了6天,直到怒不可遏的父親揪著他的耳朵將他帶回家。那一天過后,父親找他談了很久,最終李曉峰答應了父親,去洛陽醫專好好讀書。
但現實是,李曉峰初中畢業,跳過高中直接讀大專,縱使已然盡力,也很難跟上學習進度。另一個打擊也很快降落在他的身上,在放假回家陪同父親去醫院見習的時候,李曉峰意外地發現,自己患有暈血癥。一個暈血的醫生,怎么能給患者實施手術呢?李曉峰學醫的最后一絲幻想破滅了。
2004年的春節過后,李曉峰得到了北京HUNTER電競俱樂部的邀約,月薪1000元。此前,他已經畢業半年,但一直不愿出去找工作。萬般無奈之下,李長健給了兒子500元盤纏,把他送上了北上的火車。火車開動的那一刻,這位父親昔日望子成龍的心愿徹底成了泡影,留下的只有一句飽含悲愴色彩的忠告:“不要違法。”彼時的李長健可能不會想到,未來自己的兒子,將會在一個世界級的舞臺上披上五星紅旗,甚至成為了北京奧運會的火炬接力手。
此后,李曉峰憑著扎實的基本功、樸實無華的戰術執行力和訓練中反復錘煉的技巧,連續斬獲了2005年、2006年連續兩屆WCG的世界總冠軍,成為了世界魔獸爭霸項目上公認的三名最強選手之一。
奪冠后,李曉峰把獎金全部寄回汝州老家,在當地蓋了棟小洋樓,一時間,李家又重新在老街上成為了人人談羨的對象。另一邊,李曉峰的個人影響力還在不斷發酵,成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的那一年,他還和周杰倫一起合作了一個廣告。
故事講到這里,差不多就要打上一個句號了。當然,如果繼續寫下去的話,關于電子競技的逸聞趣事還有很多,可以寫的人也遠遠沒有被寫完。
一個時代對于電子競技的偏見,不是只言片語就可以化解的,唯有經歷另一個時代之后,讓歲月給出答案。一個人的觀念是很難被改變的,比這更難的是一群人,一代人觀念的改變,所以唯有期待時間的魔法。歧視和不理解永遠都不會被徹底消除,換一個角度說,你并不需要消除它們。
在那場IG與FNC的決賽后,Esportstar公布的收視率顯示,全球有超過2億觀眾在線收看了這場比賽。這并不是一個小眾的數字。一代人有著一代人的愛好,并無對錯之分,而對于那些偏見最好的反駁,莫過于自我的成長。上一代人長大了以后,視武俠小說為洪水猛獸的聲音漸漸不復存在,金庸先生成為了一些人心目中永恒的傳奇。
他們,那些不被理解和認可的電子競技從業者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中的一些甚至就在我們的身邊,那些我們在他們的身上看到的故事,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周而復始地發生著。
我們之間沒有什么不同,都是這個浩瀚人間里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都見證著一個波瀾壯闊時代運行的軌跡,也都承受著飛馳而過命運所遺留下的點點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