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中國進入了充滿屈辱的百年近代史,《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將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一大批先進的中國人努力尋找著救國之路,他們傳播新思想、新文化,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簡稱“巴黎和會”)。中國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巴黎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操縱下,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而且在對德合約(即《凡爾賽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
1919年5月1日,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回國內。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學生們群情激憤,號召大家奮起救國。5月4日下午,北京13所高校的3 000多名學生代表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