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2019年第一季度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從全國土地市場情況來看,部分熱點城市住宅銷售回暖、土地市場熱度回升,需引起高度關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環比看,3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上漲的城市有65個,二手房價格上漲的城市有57個,房價上漲城市數量比上月增加。
4月份以來,多城市土地市場成交活躍,其中武漢、廣州、蘇州、杭州、無錫等城市賣地超過50億元。此外,土地市場變化迅速,無錫市在3日內出讓3宗住宅土地,吸引了60家房企參與競拍,最高溢價率達79.39%。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全國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的同時,部分城市出現市場交易過熱、土地市場升溫等現象。這一方面說明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任務比較重,另一方面也說明潛在的購房需求比較大,應正確引導市場預期。所以,總體上后續管控土地仍十分必要,尤其是隨著二線城市人才政策的導入,預計土地市場升溫力度會更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開會議要求,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只要堅守“房住不炒”定位,房價就不具備大漲條件。但在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的背景下,應高度關注房地產市場升溫苗頭。對于排在首位的“穩地價”,從土地市場的管控看,依然是政策調控的主要措施,堅決不能放松。今年全國兩會后住建部繼續強調了“穩地價”,但隨著近期融資環境的改善,很多房企的資金面開始趨于寬裕,這個時候拿地的積極性會增加。
所以,必須進一步貫徹落實城市主體責任,保證土地市場的穩定。要把“房住不炒”的定位要求作為根本指導思想長期堅持,貫穿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全過程。應適時對部分房價、地價波動幅度較大的城市進行預警提示。在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上,各試點城市首先要做到土地供應平穩有序,引導和穩定社會預期。同時,健全宏觀審慎住房金融體系,嚴肅住房金融調控紀律,嚴格審查購房資金來源,加強對各類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有效管控,防范化解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