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胤珞
【摘要】現今的城市道路景觀不能是隨意的種植千篇一律的廉價行道樹,種上綠籬,道路景觀已經成為了一個城市的名片,一個標志。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千城一面景觀形象以無法滿足現今提倡的園林城市的標準,因此本文中提出的五維設計針對道路綠化景觀的個性化設計手法。
【關鍵詞】五維設計;個性設計;符號化
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伴隨著GDP穩步攀升,城市化的建設逐步推進,更多的以城市關注可持續生態建設,隨之而來的園林城市建設理念接踵而至被提上了城市建設的日程中來。
一、道路綠化景觀的重要性
城市的道路類似現今發達的網絡高速而高效,它猶如人類的骨骼支撐起一座城市的框架,它是連通城市與城市、城市內不同分工區域的管道,更能反應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但城市道路的快速發展也有她的兩面性,猶如一把雙刃劍,快速的發展往往無法控制,導致出現一些較為畸形的設計。著名城市規劃師凱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指出“如果主要道路缺乏個性,或者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就很難形成城市的整體印象”。《街道的美學》——蘆原義信、《城市景觀藝術》——G·卡倫、《景觀設計學》約翰·西蒙茲都在道路綠化景觀對人的重要性、參與性做出了重要闡述及如何設計。同濟大學著名景觀規劃師劉濱誼提出的“景觀三元論”,從視覺形象、環境生態、大眾心理等方面為設計重心。也是此文中我終結出的五維設計的理論的重要奠基石。
二、影響道路綠化景觀的因素
自然條件:地形、地貌、氣候等因素決定植物品種的豐富程度,南北緯度跨越較大,海拔最北從黑龍江的大興安嶺北部的寒溫帶針時林區,溫帶闊葉林,西北部亞熱帶常綠闊時林區,甚至北疆的溫帶荒漠地區。設計則需要因地制宜,以挑選收益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同時結合地域特色品種,這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本控制,同時也有生態環境的構建。
地域文化:南北緯度的地帶性差異是經濟文化差異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域的城市風貌大相徑庭,道路景觀也是城市風貌的一個重要符號。南部地區滋潤多雨,人文較為委婉,綠化景觀組合層次豐富。中西部地區則缺水地域較多,日夜溫差變化較大,因此色葉植物在這戲地區表現出的色彩比其他地域有過之而不及。北部地區氣溫較低,部分地區整年僅三四個月氣候溫暖,此類地區人民群眾性格較為豪爽開朗,綠化景觀風格也以通透開闊為主要特點,品種較為單純,城市植松柏類較為常見。
知識層次:我國的教育、經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中西部不發達地區較沿海城市相比無論在設計水準和欣賞水平上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同時決策者的喜好也決定了設計的最終方向。此類狀在不發達地區屢見不鮮。
三、道路綠化景觀的五維設計特點及原則
道路綠化景觀是城市道路景觀主要的展示主體,在保證城市道路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最直觀的也是最先被人接受的便是綠化景觀。不僅如此,綠化也與人民群眾的日常出行、生活息息相關。優良的綠化環境給行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駕駛員帶來不同的感官刺激。道路綠化景觀主要展現的形式可以概括分為空間、時間、磁場五個維度來表現。
1.五維設計特點
空間不可簡單的理解為我們所處的三維空間,其中包括“點”、“線”、“面”三個方面。
1)“點”即具有集中性、標志性、特殊性的景觀空間稱為景觀節點。如,路口節點、道路起終點、交通島等長寬比接近相等且具有獨特的空間符號的點狀景觀。
①裝飾性節點:純粹的利用植物、小品、瓦罐等軟性裝飾材料造景,通過多種植物品種與附屬設施的搭配組合起到陪襯的作用。
②說明性節點:作為整體項目中表現方案意圖、設計特點等重要節點。通過選用具有主題特點的構筑物、小型雕塑、美陳等硬性材料與植物搭配造景,提高辨識度。
2)“線”即具有連續性、節奏性、重復性的線性景觀空間。如,中央分隔帶,機非分隔帶,較窄的人行道綠化帶等長度遠遠大于寬度的綠化帶。
①規則式:重復、陣列、對稱是規則式設計的基本設計手法,由人為的刻意的有規律的間斷重復出現,展現出通透、嚴肅、莊重的綠化景觀特點,有助于強化區域化特征,商業型的大氣、辦公型的通透、政府型的嚴謹通過規則式展示的伶俐精致。
②自然式:城市綠化意在模仿自然,將大自然的自然風貌搬進城市,美化城市。那道路綠化景觀皆為將自然風貌引入城市的通廊,在與自然完美的契合的同時兼顧了道路綠化的功能。自然式多為模仿自然狀態下的生態體系,多層復合型的配置方式,將城中各個公園、大型綠地、自然景區相互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綠色的網絡,使得各個綠地直接無縫鏈接,起到活化各個綠地間的聯系,強化紐帶作用。
3)“面”即具有整體性、主題性、統一性的景觀展示空間。如,口袋公園,街角公園、防護林帶等較寬的街旁綠地,具有一定進深可以作為進入式景觀的綠化空間。
以上三個部分的相互契合便形成了設計“空間”,既是傳統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基礎設計手法。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大量的信息化,數字化,工業化的進步,園林設計僅僅只在考慮植物品種的合理運用,三層結構還是五層結構的種植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設計理念,更多的需要立足于更高的角度看問題。因此引入了以下兩個設計和思考維度。
4)“時間”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機體,均屬于生物,植物亦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只要是生命體皆受時間維度的影響。花開花敗,春去秋來時間作為一種時間變量在植株的青、中、老不同階段表現出來的顏色、性狀、姿態也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轉變。將時間維度作為植物“空間”設計誘導因素,激發出由時間維度所影響的植株特性,增強道路綠化風貌。
5)“磁場”作為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磁場不是由原子或分子組成的,但磁場是客觀存在的。本文中所引入的磁場通俗的講就是當地歷史人文風貌,因此造就了獨具特色的地域人文風貌。道路綠化是貫穿整個城市甚至整個地域的綠色網絡,歷史人文風貌應于之相互契合,強化地域的符號性和獨特性,千城一面的問題即迎刃而解。
隨著景觀設計的不斷進步,更多的設計元素的加入也是勢在必行的。通過加入了時間、磁場兩個新維度不僅豐富前三種表現形式同時提升的是整個的景觀層次,也更好的詮釋了綠化景觀不僅僅是植物營造,也能承載歷史人文百年的積淀,增強地域、城市的整體景觀符號。
四、五維設計法的運用及要點
設計的本質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不能只局限于項目本身的一畝三分地,從宏觀角度來看,一個具體的問題將會有許多的關聯性,地域文化、生態條件、歷史背景、人民生活習慣等等因素,僅僅只是以項目本身碎片狀的限制條件來設計是不完整的,甚至會撕裂整個城市風貌,設計需要立足整個城市融入其中成為城市的有血有肉的一部分。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總結提煉項目本身所具備的特點,與周邊環境、建筑、風貌。
自然生態是一個區域性的自循環系統,有著自我修復缺陷、抵御威脅、培育新生命的能力。人們在把自然引入城市引入生活圈的同時對于自然環境撕裂、破碎、摧毀比比皆是,如需將自然系統正確的引入必須尊重、敬畏、了解自然,建設中分析當地的氣候海拔地貌,采用當地的植物品種遵循生態性的設計和建設原則,重點研究當地植物品種在時間維度上的季相、姿態、生態效益等因素變化,總結提煉符合方案要求效果的變化形式。
時間是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從這定義不難發現時間維度能更好的詮釋植物是一種活著的景觀素材,其因時間而生也因時間而逝,合理運用好植株不同的時期表現提升景觀綠化活的本質。從整體上來看初春的粉色滿枝的櫻花之戀;夏天的清涼一身的懸鈴木大道;秋天的金色滿地的銀杏走廊均是對于植物特性在時間維度上使用的典范。另一方面,從單體上來看花境的設計就是利用個體植物品種在個體上的差異而時間維度上的統一的優良例子。
歷史性、地域性、生活習慣已經常為了一個城市的符號和標志,說道酒文化當屬酒城瀘州,提起牡丹爭艷便能想起河南洛陽,問起中國國寶神龍架大熊貓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大部分人民群眾腦海中第一浮現出答案。這些符號已經烙印在這個城市的骨子里,人民大眾的心中。當他們集中起來從量變引發質變,從認知變成了慣性,這就是這個地域的、這個城市的磁場,外力不改變和篡改。
小結:
五維設計只是道路綠化景觀設計道路上的一個設計理念,時間維度強化了植物本身的特質,磁場維度強化地域文化的獨特性與符號性,將時間和磁場維度作為主導設計理念還需要時間的考驗,望對我國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提供些有價值的參考思路。
參考文獻:
[1]凱文·林奇,方益萍,何小軍譯.城市意向[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2]約翰·西蒙茲,俞孔堅等譯.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3]盧原信義,尹培桐譯.街道的美學[M].天津,白花文藝出版社,2006
[4]李世華,陳念斯.城市道路綠化工程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徐琛,雍振華,視覺色彩·行為心理·植物景觀設計[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8,21(1):67-72
[6]王浩,趙巖,谷康.視覺特性與道路綠地設計[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1(1):78-81
(本文作者單位為上海千年城市規劃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