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鳴
【摘 要】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是當今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針對電視新聞而言,其在傳統紙媒局限性的基礎上又以最真實、最客觀的姿態去面向社會大眾,并完成了對重要事件與新聞的播報。其中,時效性是電視新聞的一大特性,其區別于真實性與報道性,注重新聞報道的“新”。
【關鍵詞】電視新聞? ?時效性? ?突發事件? ?新聞報道
一、電視新聞時效性的重要性
1.時效性是新聞報道的生命。真實性的內容是新聞報道的主要“載體”,而時效性則是推動新聞報道不斷發展的“生命源泉”,這也是贏得更高發行量與收視率的關鍵。對電視新聞而言,時效性則要求新聞報道需迅速及時,并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簡明扼要的內容展現給廣大受眾。報道時間距離事件發生的時間越近,這條新聞的時效性就越強。自2011年以來,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就充分發揮海外記者站的主要作用,不斷提升國際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來滿足國內受眾的新聞需求。
2.時效性也是提高觀眾興趣、促進制作團隊緊密配合的促進力量。對觀眾而言,相比其他媒介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到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這無疑是一種可以吸引觀眾、擴大新聞影響力的重要手段。而新聞的時效性則要求制作團隊需在拿到記者從前方現場搜集的資料之后,應立即、有效地對所搜集的新聞素材進行內容的編排與格式的排版,這樣無疑也促進了制作團隊之間的緊密配合與聯系,促使他們在確保新聞事件時效性的基礎上制作出更好的新聞節目。
二、提升電視新聞時效性的主要對策
1.加強團隊建設、協調工作體系。采編團隊是由多個具備專業新聞采訪與編輯知識的人才構成的,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血脈涌入這個行業,這給電視新聞的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然而,在新媒體不斷發展與沖擊的影響下,這些剛入職的年輕人缺乏一定的新聞采編經驗,不能在短時間內抓住新聞事件的“爆點”,在確保了時效性的同時缺失了對新聞事件的深入挖掘,這樣也很難吸引廣大受眾。為了更好地提高電視新聞的時效性,首先要從采編團隊入手,加強對采編團隊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與教育。不管是編導、記者、后期、策劃、攝像還是主持等,都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在抓住熱點新聞時,也要聽從主編策劃,進行合理的分工。另外,各地區電視臺也可以根據臺內部門的設置,靈活地調整采編人員,并結合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狀況創新科學的采編方法,可以借鑒國內外優秀電視臺的采編模式,如創建“新聞采編融中心”,從“中央廚房”的角度出發,更好地協調采編團隊的工作體系,使其各盡其職,并將自身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2.擴寬新聞視角、強化傳播效果。在電視新聞不斷傳播的過程中,傳播源、傳播渠道與傳播效果是傳播過程的整個中心部分,也是提高新聞傳播時效性的切口所在。傳播源的控制則需要采編團隊的不斷建設與完善,而在傳播渠道與效果方面,則需要新聞工作者不斷擴寬新聞視角,廣泛設置各類新聞的采訪點,并綜合運用多樣化的報道手段來強化新聞的傳播效果,并提高新聞傳播的時效性。
①加強各類新聞采訪點的設置。在熱點新聞產生的同時,其發生的地點與新聞辦公場所有著一定的距離,記者往往不能在第一時間內趕到“事件發生地”,這樣就很難確保所報道新聞的時效性。因此,如何縮短與新聞產生地之間的距離,并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獲取到新聞事件的全面資料,這是提高電視新聞時效性的首要著力點。尤其是在新媒體、自媒體等網絡傳播渠道不斷發展的當今,許多受眾往往都會在微信、微博或者是新聞客戶端等平臺上第一時間了解到新聞事件,而不是從電視新聞節目中獲取新聞,這就給電視新聞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為此,筆者認為可以從新聞采訪點的角度出發,加強各類新聞采訪點的設置,在各個區域內都設置一定的新聞點,一旦發生熱點事件,記者還未到,新聞事件的具體內容也可以傳至電視臺,也方便采編團隊后續的編輯與制作。像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就采取了這一方法,在全國各地區建立了成百上千個采訪報道點,并與當地的電視臺建立全面的溝通與聯系體制,更好地將熱點新聞在第一時間內通過地方臺與中央臺所建立的傳播渠道,傳至央視。
②全面運用多樣化報道手段。電視新聞雖然是通過電視這一媒介進行傳播,但是新聞節目背后卻運用了多種高科技的制作與報道手段,并不僅僅局限于電視技術,這也就為電視新聞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一個方向——應全面運用多樣化的報道技術與手段。尤其是在提高電視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方面,多樣化的報道手段可以為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帶來無限生機。例如在網絡媒體發展迅速的當今,電視新聞則可以借助網絡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以及與受眾互動性較強等特性,針對短平快式的新聞,可以采取“屏幕飛字”的方式在字幕區域進行播放,這樣不僅可以使觀眾在第一時間內獲取新聞資訊,也可以彌補電視新聞傳播速度較慢這一劣勢。
3.加強觀眾互動、獲取新聞反饋。觀眾是新聞事件的接收端,其并不是一種完全被動的存在。在傳播新聞事件的過程中,傳統的電視媒體也可以學習當今新興的網絡媒體,逐步加強與觀眾之間的聯系與互動,這樣不僅可以了解觀眾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增加電視媒體對新聞事件評價的視角,也可以增強觀眾對電視新聞的黏性,進一步提高新聞節目的時效性與收視率。筆者認為電視媒體可以從新聞評論的角度來加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和聯系,不少地方臺都開設了專門的新聞評論節目,這是新聞深度報道的一種方式,是從評論的角度出發,多收集觀眾的有關評論與想法,在節目中與主持人以及邀請的學者、嘉賓進行深入的探討,這有助于幫助觀眾透過新聞現象看到其中的本質,并獲取到一定的新聞反饋。
綜上所述,觀眾是電視新聞的主要受眾,而時效性是新聞節目的基本特征。在如何提高電視新聞時效性方面,新聞媒體除了加強自身采編團隊建設之外,還應多從觀眾的角度出發,加強與網絡媒體的聯合,在確保新聞事件真實性的基礎上,第一時間通過多種方式趕赴現場,對新聞事實進行全面報道,這樣才能吸引觀眾,并提高新聞節目的收視率。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陶玉亮,李維智.如何提高電視新聞的時效性[J].青年記者,2013(12);
[2]蘆小可.電視新聞時效性的理性分析[J].理論實踐,2015(06);
[3]任大印.淺談電視新聞時效性意識的現實性要求[J].華章,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