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文
【摘 要】當前一線新聞記者面對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時代要求,必須更新新聞理念和新聞觀念,實現業內轉型。筆者作為一名文化與傳媒中心的新聞記者,在新聞采編工作中,親身經歷了在新技術的沖擊下多屏化視界的改進過程。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對多屏化視界背景下,市文化與傳媒中心新聞記者如何轉型進行探討。
【關鍵詞】多屏化世界? ?新聞記者? ?轉型
面對各種新媒體技術,要在原有的工作生態中再加入吸納和改造的能力,這就對數字時代的新聞編輯和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進行新技術話語的吸納和改造,如何追上數字化時代新聞理念轉型的步伐,是考驗多屏化視界數字轉型時期的新聞記者生態轉型的標準。
一、互聯網技術沖擊下的媒體生態環境巨變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同產品的界限正在被打破,高科技已經融入到媒體中,讓受眾眼前一亮,產品線和智能化聚合的結果帶來了場景化的變化,產品的單一展示已經不再是時代的需求,用戶的體驗需求更加多元和復雜。例如圍繞某個場景和技術,進行場景化的技術革新,這就是體驗式感覺帶來的改變。
如何顯示如何實現媒體的應用是一個熱點話題。無論從電視到顯示器,還是從智能手機端到屏幕的組合和連接,很多新的需求被激發,作為人機交互重要的界面,多屏顯示承載的價值,以創新為主導,形成了一場技術革新的戰爭。
行業的整體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現實。從多屏視界的發展角度來看,全新的曲面超寬寬屏顯示器,以高分辨率、更清晰的畫質、多視窗技術,被市場所歡迎。媒體融合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的特點,就是需要融合發展,在平臺的條塊分割上,采用一屏多視界的模式,實現資源的整合。
如今,隨著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新媒體的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動力,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傳統媒體也完成了轉型。新的媒體融合形式多種多樣,媒體融合之后,傳統媒體不再僅僅限于一種形態,而新媒體也可以成為新聞產品,融合發展后,多平臺運行的模式呈現方式多種多樣,任何一種媒體也不會再依賴單一的傳播載體,而是演變為多平臺采集、多平臺發布的服務方式,立體化的傳播,使得同一信息能夠完成全方位的傳播。
一云多屏節目服務平臺是當前改造的重點,云指的是包含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的媒體庫。多屏指的是電視網站,戶外大屏、車載電視、手機客戶端等多終端,實現內容分發體系的全覆蓋。在一云多屏的傳播體系中,單一的傳播終端,通過對新聞的采寫,稿件的提供,來進行資訊的傳播,轉變為由傳播者,通過云媒資平臺進行內容的貢獻,這就要求記者進行云記者的轉型,必須有全媒體的思維開放性的視野,對于傳播終端的不同需求和定位進行策劃,采寫不同的稿件,綜合完成平面媒體、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等傳播終端的發稿,對一個新聞題材能夠進行多層次的開發和差異化的開發。
二、多屏視界下新聞記者的轉型之路
新媒體時代下“內容為王”。記者早已不再是單一的傳播人和終端服務者,除了對傳統技能,例如采訪調查編輯等予以掌握,同時要具有各個行業必備的知識儲備。對于全媒體平臺的意識和多種能力,能夠進行掌控。
1.適應全媒體傳播的復合技能。新聞報道是以圖片、視頻、音頻、文字等為多種表現形式的。記者必須具有全方位的技能,而且各自的模塊要素,都要能夠為不同媒介的編輯所使用。
當前轉型較早的大型傳媒集團BBC對于新聞生產的集約化,已經完成了這一過程的組合。重大的事件全媒體報道組成員一般擁有記者的十八般武藝,媒體融合時代,提供的新聞素材必須適應不同終端的制作標準,他們也可以通過兩三個人,能夠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通過全媒體報道小組完成全部報道任務。信息發生的第一時間,可以在網上進行高速發布,同時也能為網站撰寫博客新聞,還能與廣播連線,對事件的大體情況進行電視現場報道,使新聞事件在自己的媒體平臺上能夠進行全景式立體展現。
2.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隨著新聞生產的過程無處不在。持續發展、不斷衍生,媒體融合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不斷演進,這使得全媒體時代新聞產生了技術的伴隨性。跟隨技術進步的腳步,記者要不斷地學習,將自身的功能不斷完善,記者必須對信息處理并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推薦。掌控全面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傳輸者運用技術,讓手機客戶端成為新聞傳播平臺。記者應盡快學會通過這一平臺向所有的受眾進行信息傳播,報道后的內容進入全媒體的商業數據庫,同時對客戶端信息在表述方式和文字圖片處理上有著快速的反應和充分的體現。
三、全媒體思維處理信息能力
轉型的時代必須將過去我發布你接受的傳統思維加以破除,而是通過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全媒體采用綜合服務的模式,為不同喜好和特點的用戶,提供多角度全面的傳播服務,這是西方傳播界在水波紋理論上的發展,也就是樹立用戶至上的理念,提供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服務。
在這一理念上,根據各個傳播終端用戶接受信息時的不同喜好和特點,全媒體一云多屏的內容信息就像水紋一樣,一圈一圈地蕩漾出去,完成在不同載體和終端的新聞信息傳播,也形成完整的報道生態鏈條。
因此新聞事件發生后,滿足用戶不同層次的需求,按照由淺至深、由快到慢的順序進行,以水波紋樣態的傳播形式,完成對信息的立體傳播。這完全由記者進行判斷,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區別對待,對重要的財經消息,旗下的網站、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紙,采用不同的傳播終端進行報道,進而提出符合新聞本質的深度解讀。在同一新聞事件下,還可以提供有償檢索。在不同的媒體以不同的樣式和終端進行反復使用。
四、結語
多屏視界的到來,對記者綜合能力,包括應用意識、知識積累等提出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成功成為全方位的全能型記者,需要努力,但是現實生活中難度較大。成為一面或多面的新聞記者,需要一專多能,根據每一位記者的業務特點,對其長項進行鋪墊,以實現報道團隊的優勢最大化。
(作者單位:莊河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 常江.多屏化視界:數字時代的電視新聞編輯室生態轉型[J].編輯之友,2018,(9):73-79;
[2]多屏視界內容為王[J].聲屏世界(廣告人),2013,(4):111;
[3]寬廣視界,看的更多得到更多-TCL銳翔K3650寬屏電腦[J].數碼世界(A版),2004,003 (9A):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