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 薛浩 田曉光

摘要:孔存在于各種機械零件中,所以孔的加工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加工方式。目前最常見的孔加工就是在數控銑床或者加工中心上完成的。根據孔的形式、孔的深度、零件的材質、刀具的材質等不同條件,孔加工用的G代碼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是針對不同的孔加工方式進行分析,希望通過研究能夠對孔加工有更清楚的認識。
關鍵詞:數控;銑床;孔加工;G代碼
中圖分類號:TH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9)04-0003-02
1 孔加工的動作分解
每個孔的加工過程基本動作都是相同的:快速移動、工進鉆孔、退出,然后重新定位到孔的上方重復上述動作。編程時,同樣的程序段需要編寫若干次,十分麻煩。使用固定循環功能,可以大大簡化程序的編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孔加工循環G代碼。每個G代碼的加工過程我們可以大致的把孔加工分解為六個動作。
(1)初始位置高度孔的X、Y位置快速定位:在對孔加工之前,先在一定的高度將道具移到孔的正上方準備孔的加工,這個過程即為初始平面的快速定位,在初始平面可以進行刀具的更換以及工件的裝夾。(2)Z軸快速移動定位到安全高度:在刀具快速定位到孔的正上方之后,刀具要下行對孔進行加工,為了提高效率,這個過程要快速進行。由于移動速度較快,若鉆頭與工件直接接觸會導致刀具損壞。因此,在工件的上方3~5mm處設定一個安全平面(R平面)。這個過程就是刀具快速移動到安全高度。(3)鉆孔過程動作:刀具在達安全高度之后,刀具的移動速度由快進轉換成工進,然后在這個平面內開始鉆孔,最終刀具走到孔的底部(Z點)。(4)孔底動作:在孔底的動作包括暫停、主軸準停、刀具移位等,孔有通孔和不通孔(盲孔)之分。很多時候為了孔的表面或孔底表面質量,需要將鉆頭在孔底暫停一段時間。而在鏜孔時,主軸有一個定向的橫向偏置,這就是主軸準停、刀具移位。(5)Z軸退回到安全高度:當完成孔的加工之后,刀具從孔中推出,首先退到安全平面,準備下一個孔的加工。(6)快速返回到初始平面或設定高度:當所有孔加工完畢需要抬刀的時候,則將刀具再從安全平面快速返回到初始平面或者事先設定好的高度。
2 孔加工固定循環的指令格式
任何一種孔的加工都包括上述的六個動作,他們的G代碼循環格式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樣我們把孔加工循環格式總結出一個通用的格式:
G90(G91) G98(G99) G73~G89 X_ Y_ Z_ R_ Q_ P_ F_ L_
下面我們來解釋這個程序段的含義:
G90(G91)——編程坐標格式。在編程之前,首先指定編程坐標格式,G90是指用絕對坐標編程,G90方式下,R與Z一律取其終點坐標值。在缺省狀態下也是這種指令格式,G91指增量坐標編程,G91方式下R是自初始點到R點間的距離,Z是自R點到Z點的距離。
G98(G99)——孔加工結束,刀具返回的位置。在孔加工結束,刀具要返回到一定高度,G98指刀具返回到初始點所在平面,G99指刀具返回到 R點所在平面。
G73~G89——對應的不同形式孔加工的G代碼。
X、Y——孔X,Y的坐標值,增量坐標和絕對坐標都可以。
Z——G90時,Z值表示原點到Z點的距離,G91時,Z值表示R點到Z點的距離。
R——G90時,R值表示原點到R點的距離,G91時,R值表示R點到初始平面的距離。
Q——在G73或G83指令中,指定每次進給的深度;在G76或G87指令中,指刀具橫向的偏置量。
P——刀具在孔底的暫停時間。
F——切削進給速度。
L——固定循環次數,不指定時只進行一次。
G73~G89、Z、R、P、Q都是模態代碼。
3 G代碼分類解析
3.1 淺孔的加工(G81、G82)
淺孔的加工相對簡單,效率高,因為淺孔加工過程排出鐵屑較少,鐵屑不會填滿鉆頭的容屑槽。因此,不需要在加工過程中退刀,可一次加工完成。
G81——鉆削固定循環指令 格式:G81 X_ Y_ Z_ R_ F_
主軸正轉,進入孔加工,到達孔底之后無動作,直接返回。
G82——鉆削固定循環指令 格式:G82 X_ Y_ Z_ R_ P_ F_
G82與G81的主要區別是,在孔底增加了進給暫停動作,進給停止,主軸繼續轉動,使孔的表面更光滑。
舉例:零件如圖1所示,φ6孔已加工,使用G82指令編寫锪孔加工程序。
編制锪孔程序如下:
O0001 程序號
G91 G28 Z0; 返回軸參考點
M06 T01; 換01號刀具(φ10锪孔鉆)
G90 G54 G43 G00 Z100.0? H01; 絕對坐標,第一工件坐標系,建立01號刀具長度補償,Z向快速定位至Z100
M03 S600; 主軸正轉,轉速600r/min
M08; 切削液開
G99 G82 X0 Y14.0 Z-5.0 R3.0 P1000 F20; 锪孔1,孔位(0,14),加工孔深至Z-5,R平面確定在Z3的位置,孔底暫停1s,刀具返回R平面,進給速度20mm/min
G98 Y-14.0; 锪孔2,返回初始平面
G80; 取消固定循環
G00 Z150; 快速抬刀至Z150
M30; 程序結束并返回起點
3.2 深孔的加工(G73、G83)
深孔加工時鐵屑很難排出,冷卻液也很難進入孔內,導致散熱和潤滑效果差。在鉆頭鉆削的時候注意邊鉆邊退,鐵屑才能在容屑槽內順暢排除。G73和G83兩個固定循環指令主要是針對深孔的加工,可以滿足邊鉆邊退的要求,很容易使鐵屑排出。下面將分別介紹這兩個指令。
G73——高速深孔鉆削固定循環指令 格式:G73 X_ Y_ Z_ R_ Q_ F_
與G81的主要區別是,深孔加工時需要間歇性進給,這樣有利于鐵屑的排出。每次背吃刀量為Q,退刀距離為d。
G83——深孔鉆削固定循環指令 格式:G83 X_ Y_ Z_ R_ Q_ F_
與G73的主要區別是,該指令的退刀量不是d,而是返回到R平面,這樣有利于刀具的散熱和鐵屑的排出。
3.3 鏜孔的加工(G76、G85)
鏜孔,是在有孔的基礎上對孔進一步加工。鏜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孔的精度、表面粗糙度、擴大孔的直徑,為偏離中心的孔找正。鏜孔常見的指令包括G85和G76。
G85——鏜削固定循環指令 格式:G85 X_ Y_ Z_ R_ F_
主軸正轉,刀具以進給速度向下運動鏜孔,到達孔底位置后,立即以進給速度退出(沒有孔底動作)。
G76——精鏜固定循環指令 格式:G76 X_ Y_ Z_ R_ P_ Q_ F_
與G85的區別是:G76在孔底有三個動作,即進給暫停、主軸定向停止、刀具沿刀尖所指的反方向偏移Q值,然后快速退出。
3.4 內螺紋攻絲加工(G74、G84)
攻絲加工是利用絲錐進行螺紋加工的一種加工方式,常用的絲錐包括直絲錐和螺旋絲錐。攻絲時應注意一個問題:應嚴格控制進給速度F(mm/min)和主軸轉速S(mm/r)之間的關系才能保證螺紋的導程F。具體計算公式為:
G84——攻螺紋固定循環指令 G84 X_ Y_ Z_ R_ F_
攻螺紋進給時主軸正轉,退出時主軸反轉。因為是螺紋的加工,所以在加工完畢退刀時也應該以進給速度推出。
G74——左旋攻螺紋固定循環指令 G74 X_ Y_ Z_ R_ F_
與G84的區別是:進給時為反轉,退出時為正轉。
舉例:零件如圖2所示,螺紋底孔已加工,使用G74/G84指令編寫M12(右旋)和M12LH左旋螺紋(螺距P=1.75)的加工程序。
編制攻絲程序如下:
O0002 程序號
G91 G28 Z0;返回軸參考點
M06 T01;換01號刀具(右旋螺紋絲錐)
G90 G54 G43 G00 Z100.0? H01; 絕對坐標,第一工件坐標系,建立01號刀具長度補償,Z向快速定位至Z100
M03 S100;主軸正轉,轉速100r/min
M08;切削液開
G98 G84 X-25.0 Y0 Z-15.0 R3.0 F175;加工右旋螺紋M12
G80;取消固定循環
M06 T02 換02號刀具(左旋螺紋絲錐)
G90 G54 G43 G00 Z100.0 H02;絕對坐標,第一工件坐標系,建立01號刀具長度補償,Z向快速定位至Z100
M04 S100;主軸反轉,轉速100r/min
M08;切削液開
G98 G74 X25.0 Y0 Z-15.0 R3.0 F175;加工左旋螺紋M12LH
G80;取消固定循環
G00 Z150;快速抬刀至Z150
M30;程序結束并返回起點
4 循環指令的比較
通過對以上循環指令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淺孔加工不需要退刀動作,加工效率較高,深孔加工每次都要進行退刀,效率較低。G73指令每次退刀量是d,而G83指令則每次返回R點平面,這樣對深孔鉆削時的排屑有利,但是鉆削效率較低。G74主要是針對右旋螺紋加工,G84主要是針對左旋螺紋。
參考文獻
[1] 唐健.數控技術與編程技術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 任國興.數控銑床華中系統編程與操作實訓[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3] 陳海舟.數控銑削加工宏程序及應用實例(第2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