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奕 錢子榆 蔡飛君 邱維
摘 ?要:在2018年國家財政部印發的《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中表明,會計人才及會計相關工作的開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助力,也在我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會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當今高校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多重視理論的教授,實踐教育遠遠落后,因而培育一個良好的實訓基地可以更好地輸出會計人才。本文基于此目的,旨在分析會計專業實訓基地的構建目標并提出實施路徑。
關鍵詞:實訓基地;構建目標;解析路徑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校內‘會計營會計專業技能實習基地的構建”,項目編號:201813571012Y;江蘇省高校會計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項目編號:PPZY2015A075。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行業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新的會計制度日趨完善,以機器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一場傳統財務行業的變革正在進行。從手工做賬,到會計電算化,再到發展至今的人工智能,會計與財務人才面臨著被替代的危機。會計掌握著財務信息的流通,在企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在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大多只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經驗的培養,導致學生對會計法規和稅務法規等相關準則不能熟練運用,無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想要改變現狀,就必須改變高校的教學模式,為會計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校內會計實訓基地,接受老師專業的指導,增加其實踐經驗。
二、會計專業實訓基地構建意義
(一)創建實習平臺,提升就業能力
國內會計畢業生基數大,用人單位的比例相對較低,供需矛盾的突出直接導致了就業困難。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創業教育以及畢業實習就業情況,鼓勵學生通過實習提升綜合能力。目前在校大學生可以接觸到的關于會計的知識還停留在理論和模擬實驗,實習是每個學生必不可少的經歷,能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為以后步入社會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實訓基地就是一個很好的實習平臺,不必走出校門,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就能鍛煉實踐能力以及體驗到真實的會計就業環境。學生通過在實訓基地的學習,有目的地培養自身經濟業務處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經濟決策能力等,未來去企業應聘也存在一定的優勢。
(二)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
會計專業是一門非常注重實務操作能力的專業,中國會計學會會長金蓮淑曾經在2007年的學術年會上談及高校應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特別強調了對學生會計實務能力的培養極其重要。如今代為記賬的財務機器人已經出現,新時代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具有普通會計技能的專業人員已經無法適應快捷的企業發展,只有提升自我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破能力,才有不被淘汰的可能。目前在理論層面,高校有關會計知識的更新已經十分迅猛,但實踐方面沒有明確的技能培訓課程,學生的專業技能沒有科學的實踐指導。因此,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是目前高校的迫切需求。
三、會計專業實訓基地構建目標
(一)總體目標
本文以民辦高校會計學為研究專業背景,探討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科學論證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根據研究結果為學生提供一個在校內實習的平臺,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中期將以論文發表作為階段性成果。
(二)具體目標
1.構建一個實體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基地是一個擁有一定運營資金的實體經營平臺。學校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承接簡單的會計做賬等業務,使學生能獨立進行會計操作,同時指導老師會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讓學生在實操中熟悉會計在實體企業中的應用。利用該平臺為會計專業在校大學生創建一個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性,能熟練運用會計法規和稅務法規等相關準則。
2.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目前,學校的理論課程教授內容相對單一,與市場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學生沒有明確的會計實務訓練目標,大學生在校所學的理論沒有平臺去幫助他們進行實際操作,嚴重影響了他們自身能力提升的需要。通過該項目創建的實習基地,可以建立一個較為科學的會計學人才培養體系,探索出社會應用性更強的人才培養方案。
3.建設能夠使實訓基地效能最大化的師資隊伍
實訓基地是為學生提升實踐能力以及教學服務而創建,要想使其效益最大化,最根本的是教師團隊的建設。學校不僅能提供場地和資金的幫助,也可以安排知識體系完備、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學習。另外,為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可定期邀請企業的專業人員來實訓基地擔任兼職教師,傳授經驗。
四、會計專業實訓基地構建現存問題
(一)高校硬件不達標,師資緊張
校內實訓基地需要按照模塊教學和項目教學要求,設立能滿足技能教學的實訓基地,其多功能性對場地設置以及設備設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實訓基地需要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負責業務開拓和日常管理,而眾多高校教學工作計劃安排緊密,教師任務繁重,能投身于實訓基地的工作時間不多,這就要求師資合理分配。
(二)體制機制不夠成熟,無法完全滿足教學要求
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尚未建立雙贏的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實訓基地提供的會計電算化系統仍存在缺陷,目前還難以實現網上答疑和學習者自主學習等需要,教材、軟件等資源尚未完全對外開放,實習質量不高,這對學生的實操業務訓練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會計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不存在經過短期培訓就能上崗任職,帶來經濟利益的例子,只有課上學習,課后實踐,將理論和實踐結合,才能效益最大化。
(三)社會認可度不高,實習質量有待加強
學生每天重復做簡單的賬簿工作,業務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實訓基地的初衷難以實現。場地的局限性、軟件的開放性以及密閉式訓練會有人認為在實訓基地不如在工作崗位實際操作,浪費時間。各行各業都講究專業性,沒有企業會給員工適應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的時間,社會需要的是專業技術型人才,校內實訓基地就是很好的選擇。經濟業務處理能力、稅務業務處理能力和統計分析能力等,在指導老師的教授下都可以實現。
五、會計專業實訓基地構建實施路徑
(一)優化資源配置,構建全新方式
校內實訓基地要根據擁有的財力物力合理規劃,在建立過程中及時做出調整和優化。學校會設立專門的場地,合理安排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教學,同時會為實訓基地安裝適合的設備設施和軟件。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系統科學的實踐教學模塊,使教學計劃、考核標準和評價機制更完備,應用性更強,最終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實現實習的集中統一性,提高實習質量。
(二)融入課堂教學,進行實證分析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會計教學是緊密相連的,是課堂理論學習的補充和延伸。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的初衷就是延伸課堂教學,豐富學生們的實踐經驗。近幾年,高校的會計專業呈現出“白熱化”的狀態,招生人數直線上升。目前理論知識更新較快,實踐還未得到落實。由于忽視會計實務訓練,學生的能力始終無法提升,為了滿足專業教學和發展的需要,在理論教學達到完備的情況下,高校必須建立一個會計專業學生專用的進行實務操作的實訓基地,確保實訓項目得以實現。
(三)利用互聯網,實現信息共享
構建校內實訓基地,最根本的就是實用性。經濟的迅猛發展對各大行業都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影響,會計也不例外。從以前的手工帳到如今的會計電算化,用更高的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的人工勞動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對于實訓基地所配備的設施設備和軟件,必然采用當前會計行業成熟技術的代表性產品,緊密關注行業技術的創新。通過網絡學習、互動平臺的創建,滿足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網上答疑,自主學習的需要,信息共享從而接收到更多優質的社會信息,在實習后為就業提供幫助。
六、結論
高校會計教學的“內部化”具有獨特的靈活機制,本項目在調查高校會計專業大學生的實習和就業需求后,研究與創業素養相關的課程體系,通過與周邊企業的合作,最終建立一個應用型大學生校內實訓基地,使會計專業的學生們能足不出戶,在校園內開展實習,承接企業的簡單做賬等,同時能實時接受專業老師的指導,增加實習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這是我們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玲玲.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08):29-31.
[2]宋景娥.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協同機制探索與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06):395-396.
[3]朱靜,沈國良,徐鐵軍,班玉鳳,孫明珠.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建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J].化工時刊,2019,33(03):55-57.
作者簡介:
姜文奕,無錫太湖學院學生,會計學,本科。
錢子榆,無錫太湖學院學生,會計學,本科。
蔡飛君(1991.7-),女,漢族,浙江舟山,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環境會計和財務會計。
邱 ?維(1982.6-),女,漢族,江蘇南通,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