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
摘 ?要:由于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行業長期保持高速增長,整體發展水平處于世界前列。 2018年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總額為10.4萬億元,增長28%;其中出口7.9萬億元,增長25%;進口2.5萬億元,增長42%。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1347億元,增長50%,其中出口561.2億元,增長67%,進口785.8億元,增長40%。跨境電商的增速遠遠高于傳統的進出口貿易,顯示了新興經濟的強勁發展勢頭。
關鍵詞:跨境電商;進口稅收;影響分析
跨境電商的運營模式根據上下游的客戶性質以及商家的定位可分為B2B、B2C以及C2C模式,不同的業務模式所對應的稅收政策也不同。其中B2B模式下,商家向國外供應商批量采購進口商品,而后批發轉售給國內的企業客戶,適用的是一般貿易進口稅收政策(俗稱“一般貿易稅”),代表商家有“海豚供應鏈”、“海帶”等;B2C模式下,商家向國外供應商批量采購進口商品,再零售給國內的銷售者,適用的是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政策(俗稱“跨境綜合稅”)代表商家有“網易考拉”“唯品國際”、“聚美優品”等;C2C模式下,商家提供交易平臺,由國外賣家直接銷售給國內消費者,適用進境物品進口稅(俗稱“行郵稅”),代表商家有“洋碼頭”、“淘寶全球購”等。前兩種稅收政策針對貨物征稅;后一種稅收政策針對物品征稅,征稅的原理和適用的稅率不盡相同。
一、一般貿易稅
一般貿易進口稅收政策,根據不同的進口貨物,征收進口關稅、進口增值稅,某些貨物還需要征收進口環節消費稅。
進口關稅為進口國在貨物進入該國關境時,由海關征收的稅收。我國進口關稅的法定稅率包括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和普通稅率。
從價進口關稅稅額=到岸價格×進口從價關稅稅率;
從量進口關稅稅額=商品進口數量×進口從量關稅稅率;
復合進口關稅稅額=到岸價格×進口從價關稅稅率+商品進口數量×進口從量關稅稅率。
我國稅法規定,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按照組成計稅價格和規定的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任何進項稅額,由海關代征。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進口增值稅=(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率)×增值稅率。
消費稅是以特定消費品為課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稅,目的是為了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特定消費品包括一些過度消費有害健康、環境的產品,如煙、酒;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高能耗及高檔消費品;不可再生和替代石油類消費品等。
實行從價定率征收消費稅的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比例稅率),進口消費稅=組成計稅價格×消費稅比例稅率;
實行從量定額征收的進口消費稅=應稅消費品數量×消費稅定額稅率;
實行從價定率和從量定額復合征收消費稅的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進口數量×消費稅定額稅率)÷(1-消費稅比例稅率);進口消費稅=組成計稅價格×消費稅稅率+應稅消費品進口數量×消費稅定額稅額。
二、跨境綜合稅
2016年3月24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2016)18號),規定自2016年4月8日起對跨境電商進口零售業務,在限值以內的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征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征收。超過單次限值、累加后超過個人年度限值的單次交易,均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全額征稅,適用跨境綜合稅的貨物需符合政府相關部委聯合發布的正面清單(以下簡稱48新政)。
48新政一經出臺,便將整個跨境電商行業送上風口浪尖,被人戲稱為跨境電商的稅制成人禮。新政出臺前,由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適用行郵稅政策,且在監管和稅收成本方面均大大低于一般貿易進口方式,整個跨境進口電商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涌現出一大批進口電商平臺和賣家,對線下經濟造成不小的沖擊。但新政實施一個星期后在各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口單量出現銳減,中小電商還傳出大面積斷貨的消息。特別是針對進口量較大的食品、保健品、奶粉、紙尿褲等,以前可通過拆包的方式規避行郵稅,實際上承擔的行郵稅為零,新政實施后,綜合稅率達到11.9%。由于監管門檻和稅收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政策的出臺一度造成了整個行業的熔斷。
考慮到跨境電商的特殊性,經國務院批準,2016年5月,出臺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有關監管要求過渡期政策。并于2016年11月和2017年9月兩次延長過渡期政策,即至2018年年底都將繼續按照“48新政”之前的模式進行監管。
2018年11月底,財政部、海關總署、稅總局再次聯合發文,出臺了《關于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2018)49號),對48新政的內容進行完善,自2019年1月1日起,不僅擴大了稅目范圍,也擴大了個人交易限值的額度,將單次交易限值由人民幣2000元提高至5000元,年度交易限值由人民幣20000元提高至26000元;完稅價格超過5000元單次交易限值但低于26000元年度交易限值,且訂單下僅一件商品時,可以自跨境電商零售渠道進口,按照貨物稅率全額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交易額計入年度交易總額,但年度交易總額超過年度交易限值的,應按一般貿易管理。
三、行郵稅
行郵稅是對非貿易屬性的進境行李、郵遞物品等,將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三稅合一,合并征收的進境物品進口稅的俗稱。
為了配合48新政的實施,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于2016年3月16日出臺了規定,自2016年4月8日起,將行郵稅的稅率分檔由原來的10%、20%、30%和50%調整為15%、30%、60%。
2018年9月30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出臺規定,自2018年11月1日起,行郵稅稅率分檔調整為15%、25%、50%。
2019年4月8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出臺規定,自2019年4月9日起,行郵稅稅率分檔調整為13%、20%、50%。
針對個人郵遞物品,目前仍適用50元稅額的免征額度;針對個人進境攜帶物品,免稅額度為5000元,同時根據口岸進境免稅管理辦法,口岸進境免稅店連同境外免稅購物額度為8000或30000元(僅限海南離島旅客)。
行郵稅在短期內的連番下降,對于采用直郵模式的進口跨境電商平臺及賣家有重大利好,稅率的下調直接帶來了成本的降低和競爭力的提升,將更加促進擴大進口和消費,老百姓購買進口商品也將嘗到更多甜頭。
四、跨境電商不同稅制比較及分析
我們以奶粉和口紅為例,對B2B、B2C以及C2C適用的不同稅制進行比較和分析(以下例子均假設跨境綜合稅征稅的交易金額在限值以內)。
例1:某品牌奶粉,海外進價80元,國內售價120元,關稅稅率5%,增值稅稅率13%,無消費稅。
一般貿易:
關稅=80*5%=4元
增值稅=120/1.13*13%=13.8元(進口環節繳納的增值稅在銷售時作為進項抵扣)
一般貿易合計繳納的稅收=4+13.8=17.8元
跨境綜合稅:
進口稅收=120*13%*70%=10.92元
行郵稅:
行郵稅=120*13%=15.6元<50元,免征。
結論:行郵稅<跨境綜合稅<一般貿易稅
例2:某高檔口紅,海外進價80元,國內售價200元,關稅稅率5%,增值稅13%,消費稅15%。
一般貿易:
關稅=80*5%=4元
增值稅=200/1.13*13%=23元(進口環節繳納的增值稅在銷售時作為進項抵扣)
消費稅=(80+80*5%)/(1-15%)*15%=14.82元
一般貿易合計繳納的稅收=4+23+14.82=41.82元
跨境綜合稅:
進口稅收=200*(13%+15%)*70%=39.2元
行郵稅:
行郵稅=200*50%=100元。
結論:跨境綜合稅<一般貿易稅 <行郵稅。
例3:某高檔香水,海外進價80元,國內售價320元,關稅稅率5%,增值稅13%,消費稅15%。
一般貿易:
關稅=80*5%=4元
增值稅=320/1.13*13%=36.81元(進口環節繳納的增值稅在銷售時作為進項抵扣)
消費稅=(80+80*5%)/(1-15%)*15%=14.82元
一般貿易合計繳納的稅收=4+36,81+14.82=55.63元
跨境綜合稅:
進口稅收=320*(13%+15%)*70%=62.72元
行郵稅:
行郵稅=320*50%=160元。
結論:一般貿易稅<跨境綜合稅<行郵稅。
總結分析:
根據上表,我們可以總結如下:
(一)若物品價值低,在行郵稅的免征范圍內,則C2C平臺可以充分發揮免稅優勢,擴大市場份額,如上例1中的奶粉等產品;
(二)若貨物單價高、又屬于消費稅的征稅范圍,且不屬于行郵稅的免稅范圍,則B2B跨境電商采用一般貿易方式比較節稅;
(三)若貨物單價落在一定的區間,導致限值內的跨境綜合稅免征關稅、減征增值稅、消費稅的優勢得到發揮,且不屬于行郵稅的免稅范圍,則B2C跨境電商與其他兩類相比有明顯的稅收成本優勢。
通過上文分析,我們發現任何一種收稅模式(一般貿易稅、跨境綜合稅、行郵稅)都有其優勢和短板之處,特別是隨著2019年提高跨境綜合稅的交易限值、降低行郵稅稅率等利好政策的出臺,減稅降費的東風也吹到了跨境電商進口行業,無論是B2B、B2C還是C2C跨境電商平臺都應該好好挖掘不同稅制的優劣勢,進行差異化經營,以建立和鞏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方能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