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國彪 徐愛蘭



摘要:傳統2D顯示模式已顯得較為單一,尤其在電影、游戲、廣告展示、模擬駕駛等方面,人們對更逼真更完美的3D顯示模式的需求越加強烈。將2D/3D切換和觸摸屏整合成一塊控制器件,實現用戶和電子設備的無縫交互,尤其是手持設備將是今后顯示和觸控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ABTP;3D顯示;光柵;觸摸屏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9)04-0071-02
21世紀以來人們對資訊獲得的方式發生巨大改變,電子顯示設備已成為獲取資訊的主要方式。目前主流的顯示設備是2D平面顯示模式,人們對更逼真更完美的3D顯示模式的需求也更加強烈,特別是游戲行業目前正在通過3D技術提升其逼真效果,但需要輔助設備才能觀看到立體顯示效果,大大限制其推廣和應用。自由立體顯示的目標即是發展裸眼立體顯示技術的動力,代表著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根據顯示內容需求實現2D/3D自動切換,再將觸控功能應用到立體顯示器件上,將2D/3D切換與觸摸屏合并成一塊控制器件,實現用戶和電子設備的無縫交互。本文將介紹一款帶觸控功能的主動光柵式3D顯示屏(Active Barry Touch Panel,下文簡稱ABTP)實現方案。
1 基本原理
在各種自由立體顯示技術中,以光柵式立體顯示技術最為代表。按體分遮光方式,光柵將顯示器像素進行分割,填充對應不同視角的圖像,使這些不同的子圖只能由一只眼睛看到,這樣兩只眼睛分別看到的是具有一定視差的子圖,如果這個視差的大小在雙眼的潘弄區域(PFA)之內,經過大腦的融合,就形成了立體視覺(如圖1)。 當需要取消3D顯示效果時(如文字閱讀運用)僅需要將光柵去除,顯示器件的信息就可以直接穿透ABTP器件,實現2D顯示。在ABTP屏外層通過SITO工藝制作電容觸摸屏,這樣就實現了主動式光柵和觸摸一體式ABTP屏,搭配TFT顯示模組,就可實現帶觸控功能的裸眼3D顯示系統(如圖2)。
2 ABTP的設計與計算
電容TP屏設計采用傳統的ITO菱形設計方案,相鄰菱形的間距一般為50um 左右,菱形圖案的大小取決于觸控屏的大小和驅動IC支持的通道數。Drive和Sense通道交叉處采用ITO搭橋方式,寬度在30um左右,ITO橋點上需要覆蓋絕緣材料,通常選用OC。為了提高觸摸屏的信號量,需要控制每個通道的阻抗,又因顯示區內通道必須是透明的,僅能使用透明ITO制作,因此可優化的對象主要是邊沿走線部分,通常走線設計采用電阻率低的Mo-AL-Mo金屬。雖然ABTP表面會有一層偏光片,但考慮制作LCD工藝流程和偏光片的膠層特性不確定,因此我們需要在TP金屬和ITO表面增加一層保護層。光柵層采用TN型正態Passive LCD設計方案,不通電時是透明的。光柵的間距和與TFT的距離需要根據TFT像素和目標觀察距離來計算,這里設定TFT像素為p、人眼瞳距l、目標觀察距離為h、光柵的間距為p、ABTP與TFT的距離為d。
ABTP底玻璃厚度TAB,TFT面玻璃厚度TTFT、面偏光片厚度 TPOL,貼合膠水厚度TG,TAB= d-TTFT-TPOL-TG,由計算公式便得到ABTP 光柵的間距和底玻璃的厚度,至于觸摸屏圖案和光柵圖案的配對,在LCD ITO曝光時通過CCD實現雙面圖案的對位,同樣TFT和ABTP光學膠結合也需要通過貼合CCD進行對位,精度小于5um。
3 產品實現
實際應用需要結合2D/3D切換和觸摸功能,因此產品結構需要在TFT顯示模組表面貼合特定設計的ABTP屏,AB采用Passive TN模式LCD,TP是在TN LCD面玻璃表面通過濺射、黃光等工藝制作成SITO觸摸屏。觸摸屏是通過ITO圖案和金屬走線方式實現,實現多點觸控和劃線功能。因TFT顯示屏的出射光已經是偏正光,所以ABTP屏的入射光就可以直接采用TFT的出射光,不需要額外增加偏光片,但需要將ABTP 底層PI的摩擦方向和其TFT的面偏光片進行配對,并通過光學膠將TFT和ABTP屏進行光學膠綁定,貼合是通過CCD捕捉TFT和ABTP屏中特定的對位標記進行,確保對位精度小于5um。ABTP底玻璃基板是普通的TN型ITO玻璃,通常ITO方阻可以采用100ohm,面玻璃基板是一塊特制的ITO玻璃,其表面是通過濺射和黃光工藝制成的電容屏圖案,需要整面覆蓋OC層和油墨保護,面玻璃基板的背面也是制作TN型 LCD的面ITO層,方塊電阻通常和底玻璃一致采用100ohm。通過passive LCD制作工藝,將ABTP屏做成表面帶有觸摸功能的TN型LCD。具體結構如下圖3:(1)偏光片;(2)OC層;(3)SITO圖案及走線層;(4)面玻璃;(5)光柵面圖案層;(6)面定向脫;(7)Spacer;(8)液晶;(9)底定向脫;(10)HC層;(11)邊框膠;(12)光柵底圖案層;(13)底玻璃。
4 測量和分析
以3.7inch TFT測試為例,ABTP和外掛AB加TP做一個數據測量和比較。如表1。
由表1、圖4、圖5的數據可以得出ABTP和AB加TP方式在觸摸信號量和3D效果基本無差異,但在透過率、結構厚度和成本有明顯優勢。
5 結語
提出一種帶觸摸功能的裸眼3D顯示方案,降低了主動式光柵3D方案和觸摸屏功能疊加制作成本,隨著手機技術高速發展,如能在手機系統上增加人眼追蹤系統和帶觸控功能的多極光柵開發,實現全范圍的3D顯示和2D/3D自動切換,在今后的手機游戲應用市場潛力巨大。
參考文獻
[1] 侯春萍,許國,等.基于狹縫光柵的自由立體顯示器視區模型與計算仿真[J].天津大學學報,2012,45(8):677-681.
[2] 陳瑞改,等.基于頭部追蹤的寬視角裸眼3D顯示系統[J].液晶與顯示,2013,28(2):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