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連才 楊超
摘 ?要:本文通過對國家和地方政策的解讀,分析航空物流業的人才需求,基于山東外貿職業學院的實際情況,對學院開設航空物流專業,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實訓條件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規劃研究。
關鍵詞:航空物流;人才需求;建設基礎;建設規劃
一、航空物流業的政策解讀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大大加快了貨運與航空快遞的發展,為更好的促進航空物流業的健康發展,民航局、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扶持政策。在民航局《關于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民航發〔2018〕48號)中,明確指出:完善航空物流業發展政策、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聯合印發的《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將加快構建基于航空運輸的現代電子商務物流工程;海關總署為做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監管工作,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山東省物流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魯政辦字〔2015〕205號),將大力發展航空物流業;青島市政府發布《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總體方案》(青政字〔2016〕90號),將航空物流業列為航空核心產業之一。
隨著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和消費方式的改變,航空快遞、特種貨物、跨境電商的持續高速增長,帶來了大量的航空運輸需求。依托于航空運輸的航空物流業,在跨境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市場需求下,已經成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有效抓手。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推進,必將極大的促進航空物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人才需求情況預測
數據顯示,2018年,貨郵運輸量達750萬噸,同比增長5.5%,其中國內航線完成499.9萬噸,國際航線完成250.1萬噸;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1347億元,增長50%。隨著航空快遞、特種貨物、跨境電商等航空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必將需要大量的航空物流專業人才。
航空物流專業人才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缺口達到20萬。目前全國共有17所高職院校開設航空物流專業,每年向行業輸送近4000名的專業人才,數量遠達不到我國每年對航空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伴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每年對航空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遞增趨勢。
山東省尚沒有高職院校開設航空物流專業,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大多偏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公路交通貨運基地、生產企業物流部門、貨運代理企業、連鎖商貿企業物流中心等傳統物流領域,運輸方式偏重于海運或者陸運。根據對青島市航空物流企業的調查,大專以上學歷占航空物流從業人員的比例僅為6%。培養大批英語好、素質高、技能強的管理和服務人才已迫在眉睫。隨著航空快遞、跨境電商等的快速發展,熟練掌握英語,具備危險品運輸知識,適合國際市場的航空物流人才必將受到航空物流相關企業的歡迎,就業前景非常樂觀。
三、學院開設航空物流專業的基礎
(一)相關專業取得了豐碩建設成果
2013年,山東外貿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建成中央財政支持的民航運輸實訓基地。2014年,民航運輸專業被山東省教育廳批準為國際運輸與物流品牌專業群建設專業之一。2018年,民航運輸專業以優秀成績通過青島市重點專業建設項目,同年物流管理專業獲批青島市現代學制試點專業。民航運輸專業現已建成省級精品課程2門(貨運代理實務、報關實務),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報關實務、民航貨物運輸)。
(二)相關專業具有豐富的辦學經驗
學院民航運輸專業以技能培養為核心,建立了“理實貫通、課證賽融合、三段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校協合作、國際合作為民航運輸企業培養英語好、技能強、素質高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1.校企合作情況
與山東航空、青島流亭國際機場順達貨運有限公司、DHL、順豐速運等大型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2017年聯合成立了山東外貿職業學院民航運輸研究所,合作編寫《民航貨物運輸》等教材10本,開發《民航危險品運輸》等7門課程,累計承擔青島流亭國際機場順達貨運有限公司《民航運輸中鋰電池的危害及應對策略》等企業橫向課題研究5項,選派10名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常年聘請企業專家來校舉辦講座,讓學生了解專業前沿;指導學生實習實訓,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實現了校內專任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和企業技術專家到學院兼職的雙向交流。
2.校協合作情況
作為山東省唯一的民航銷售代理人中級培訓機構,繼續保持與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的國際國內客貨銷售代理人培訓合作,鞏固并不斷擴大培訓規模,每期4個班,近三年累計完成979人次的培訓任務,2017年成立了 “民航危險品培訓中心”,培訓內容由普通貨物運輸,拓展到民航危險品培訓,并完成危險品培訓192人次。
3.國際合作情況
與捷克布杰約維采商業與技術學院等境外院校和機構開展深度合作,探索實施“海外業務代表制”,即通過學生在海外的交流實習,學成歸國后將成為企業在國內的業務代表。16級民航運輸專業張迪涵同學,通過在捷克的交流實習,歸國后在海程邦達空運部工作,現已經成為海程邦達與捷克業務交流的主要負責人。
(三)相關專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緊抓青島市建設面向東北亞新膠東國際機場的歷史機遇,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青島市“一路一帶”雙向橋頭堡建設為切入點,面向機場和航空公司的售票、值機、安檢、地面服務、航空物流等工作崗位,以“外”字為特色精準定位,對接青島市膠東國際機場建設。根據對民航運輸工作崗位群能力分析,以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基本要求,構建了“三平臺+二模塊”的課程體系。
(四)相關專業擁有了強大的師資隊伍
專任專業課教師數達到10人,均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4人有海外留學經歷及長期企業一線工作經歷。 團隊共主持省級以上科研項目2項,發表教科研論文18篇。多人擁有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貨運銷售代理人資格、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A級物流企業審核員資格、國家郵政業快遞業務員鑒定師資格、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采購師講師資格。
四、航空物流專業發展規劃
計劃將航空物流專業建設成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社會與行業認可度高、實訓實習條件好、教學團隊素質優良、課程與教材建設科學合理、社會服務能力突出的重點專業,使之成為山東省航空物流人才培養基地,并帶動相關專業的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通過對航空物流相關崗位工作過程的調研,以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優化“理實貫通、課證賽融合、三段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訓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并實現課程與崗位資格證融合、課程與學科競賽融合。
(二)課程體系建設
依據航空物流相關職業崗位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任職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務,歸納崗位職業能力,構建與航空物流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三)實訓條件建設
建成集教學、實訓、培訓功能于一體的校內、校外實訓基地,滿足學生從認知實習到綜合技能實訓,從專業基礎實訓到頂崗實習的各類需求,培養學生的綜合業務能力。
(四)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引進具有高學歷、高職稱、富有企業實踐經驗的教師,并著手培養年輕教師進一步深造,提高教師教學、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加強專業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科研活動,爭取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公開刊物上發表更多的專業學術論文和教育教學論文,更多參與課題和教材編寫。
(五)社會服務能力建設
依托專業團隊,積極承擔橫向課題,解決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大力開展航空物流企業員工培訓;依托學院援外培訓的優勢,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積極開展航空物流的援外培訓。
五、結語:
根據以上情況,學院申請增設航空物流專業,既符合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的辦學指導思想,又符合加快高校發展的教育政策,使學院的民航類相關專業更加科學。我們認為自身已具備增設航空物流專業的條件,能夠按照社會需求和既定的培養目標實施航空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合格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董明皓.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卓越物流專業人才需求及培養對策[J].納稅,2019(1)。
[2]彭勃.長三角地區需求物流管理專業模塊化體系構建研究[J].管理觀察,2014(11)。
[3]吳麗娟.“一帶一路”背景下應用型高校英語辯論課程開設必要性與可行性之研究[J].散文百家,2018(1)。
[4]趙靜.我國航空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探究[J]. 物流技術,2015(6)。
作者簡介:
霍連才(1985.9-),男,山東費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航貨物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