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總結 DBB模式和EPC總承包模式的內涵及特點,分析在這兩種模式下,在設計階段、招標及合同訂立階段、施工階段、竣工結算階段的差異導致對工程造價的較為顯著的影響,并立足造價控制角度,闡述在選擇兩種管理模式時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工程造價;DBB模式;EPC模式比較
我國的建筑業正以驚人的速度朝著世界先進的管理水平發展。以工程項目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機制已基本形成,選擇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是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實現有效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目前在我國,傳統的DBB模式仍然是最主要的建設模式,而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中,EPC總承包模式的應用逐漸擴大,我國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也在大力推行EPC總承包模式,分析DBB模式與EPC總承包模式對工程造價產生的影響,對解決如何實現合理的投資效益并降低工程造價這一問題是很有意義的。
一、建設項目DBB模式與EPC模式的內涵及特點
(一)傳統的DBB承發包模式
DBB模式(Design-bid-build)即設計-招標-建造模式,也稱施工總承包模式。該模式最突出的特點是強調工程項目的實施必須按照設計—招標—建造的順序方式進行,只有一個階段結束后,另一階段才能開始。傳統DBB模式應用廣泛,管理方法成熟,程序明確,但隨著建筑業的發展,這種模式由于其效率低下,資源消耗量大以及各主體之間利益關系復雜,已無法滿足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EPC總承包模式
EPC 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即工程總承包,是指公司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在EPC模式下,總承包商將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均列入一個統一的體系中進行集中管理,從工程總目標的角度對各環節進行把控,合理配置資源。EPC模式能有效克服設計、采購、施工相互制約和相互脫節的矛盾,有利于各階段工作的合理銜接,有效地實現建設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控制符合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約定,并最終實現較好的整體效益。
二、建設項目DBB模式與EPC模式在不同階段的比較分析
(一)設計階段
在傳統DBB管理模式下,最大的優點就是廣泛采用,管理方法成熟,程序熟悉,可自由選擇咨詢設計人員,對設計要求可進行控制;并且可自由選擇監理人員監理工程。但同時DBB模式會導致項目的造價偏高。首先,項目的勘察、設計,周期長,前期投入較大;其次,由于承包人無法參與設計階段的工作,設計的“可施工性”較差,會導致工期延長,項目投產的時間會推遲,導致業主的管理費用大大增加。
在EPC管理模式下,有利于工程的“可施工性”及項目綜合效益的提升,使業主的投資可以得到保證;其次,由于從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開始,再到項目的設計、施工等一系列的工作,都由總承包商來完成,在這一系列階段工作中,總承包商可以合理的優化安排項目的時間、進度,按時或提前完成項目工程活動,使工程項目工期縮短,降低管理費用,節約投資;最后,由于設計與施工相結合,設計單位對設備材料的規格、數量、質量要求比較清楚,在設備材料采購時,能嚴把設備技術關和主要材料控制關,可以避免積壓浪費。再根據各分包單位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情況,進行優化和協調,有效利用各種資源,最大限度的控制投資。
(二)招標及合同訂立階段
在DBB管理模式下,業主采用招標的方式來選擇設計方及工程承包方,以設計費的高低作為評審依據,導致工程造價增加。在施工單位招標選擇上,在競爭機制的作用下,通過評標和比選,更好的控制造價。而在合同的訂立上,一般采用單價合同,這樣能夠細化各分部分項工程的單價,也能分攤風險,對造價的控制和節約也是有利的。
基于EPC模式下的總承包商招標,所考慮和涉及的問題會更加復雜化和多元化,這會導致評標難度加大,也會直接或則間接的使得工程造價的控制向不利的方向發展;其次在合同的訂立上,由于EPC管理模式的特性,會采用總價合同,由于EPC總承包商承擔了絕大部分的風險,出于各方面的考慮,會直接導致承包商項目估價高于傳統模式項目估價,使合同總價較高,使得工程造價的控制難度在該階段顯著增加。
(三)施工階段
在工程項目的施工階段,由于DBB模式特點造成了設計與施工相分離,會發生工程變更,降低施工效率,使進度拖延,并產生一系列的后續問題,這都會導致工程造價提高,業主的利益受到了損害。而 EPC模式在施工階段則具有顯著的優點,設計與施工的一體化,使得二者之間不會產生大的矛盾和問題,所以能保證質量和工期,而總價合同的簽訂,業主的風險在很大程度上,都幾乎轉移到了承包商身上,因此很難再影響造價控制。
(四)竣工結算階段
在工程項目的竣工結算階段,采用DBB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項目,產生的索賠,大多都是施工單位向業主的索賠,這些索賠的發生,都非常不利于工程造價的控制,從而導致最后的竣工結算價格偏高。在EPC模式下,承包商是向業主負責的唯一責任方,責任明確,管理簡便,溝通渠道便捷,減少了爭端和索賠,產生的索賠可能及索賠項也都很少。如果由于總承包單位工期和質量未達到合同及規范要求,甚至可能會產生業主向承包商索賠的情況
三、結論:
EPC管理模式具有設計、材料設備采購和施工配套一體、承包商外部接口少、便于施工組織、加快工程進度、業主管理成本低等優點,這些優點都對降低項目工程造價有積極作用和影響,從造價角度來看,選擇EPC模式要優于選擇DBB模式,所以大力推廣EPC模式是很有必要性的。通過對比分析其兩者之間的聯系與不同,不僅加深兩者在理論上的系統性,還能在實際工作中促使我們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承包模式、綜合選擇。
參考文獻:
[1]王伍仁.EPC工程總承包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陶學明,李穎.建設項目實施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的合同管理J .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5 (4),78-80.
[3]李穎,陶學明.建設項目設計招標的工程造價控制J].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3),97-100.
作者簡介:
姜美月,女,民族:漢族;籍貫:遼寧省沈陽市;學歷: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