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保戰
摘 ?要:機械零件測量過程中出現誤差的現象較為常見,無論是在測高還是在測角工作中,就算是針對同一量進行的多次測量也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測量誤差較為明顯。結合測量工作實踐說明可知,要想提升具體問題處理效果,就要在誤差分類的基礎上落實有效的規避原則,從而提升測量精度,以維護機械零件的利用率。本文分析了機械零件測量誤差分類,并對具體的規避途徑展開了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機械零件;測量誤差分類;規避途徑
一、機械零件測量誤差分類
(一)計量器具誤差
在對機械零件測量誤差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要對具體誤差問題進行集中分析,其中計量器具誤差較為常見。除了存在設計原理誤差問題外,儀器設備零件的制造誤差、裝配誤差以及調整誤差都會造成儀器的誤差問題。例如,光學系統制造過程和調整過程本身就存在誤差出現的可能。這些都會對設備應用過程的準確性和測定的穩定性產生影響,甚至會造成嚴重的測量誤差。
結合實踐經驗可知,要想有效減少儀器制造、裝配、調整誤差最好就是利用一臺儀器完成檢定工作,并且在掌握示值的同時列出修正表,結合規程完成修正,從而減少系統誤差產生的影響,也能利用多次測量的方式減少隨機誤差問題。
例如,利用萬能顯微鏡對某元件進行測量,要檢測精密尺寸,已知顯微鏡玻璃基準刻度尺的全長為200毫米,誤差分別為0(0)、50(1[μm])、100(2[μm])、150(2.5[μm])、300(3[μm]),被測時標準刻度尺將150mm作為起始數值,測定到200mm后,基準刻尺的修正量會達到0.5[μm]。
(二)測量方法誤差
這種誤差問題主要是測量方法不當造成的,測量過程中會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對應產生的測量誤差也會存在差距。若是在測量大尺寸圓柱狀工件直徑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直接測量法,或者是對圓周長度進行測定,然后應用函數關系式對其進行測定和分析。無論是應用直接測量法還是間接測量法,都要對測量計量過程、測量條件以及測量環境等進行綜合考量,從而在全面計算誤差的基礎上盡量采取更加直觀且無需煩瑣計算過程的方式減少測量中出現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測量方法誤差還可能是被測零件的安裝存在異常,若是不能按照標準化要求進行規范化安裝,也會對后續測定工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
(三)測量對準誤差
在機械零件測量過程中,除了以上兩種誤差問題外,對準誤差也較為常見,具體的測量過程中要完成對準被測零件和對準讀數裝置,任何一個測量過程對準失效都會對后續測量數據的準確性產生影響。
對于接觸式測量工作而言,對準誤差的大小和測量頭是否選擇準確息息相關,一般而言,被測零件若是球形,就要選擇平面型的測量頭,而若是被測零件是圓柱體,則盡量選擇刀口型測量頭。
對于非接觸式測量工作,影響對準誤差的因素就會增多。例如,在進行光學儀器測量的過程中,利用影像法進行對準,那么對準的實際測量結果就會和零件的形狀、光學設備的放大倍數以及設備分劃板刻線的寬度等有密切聯系。
對于讀數位置的對準處理和視差息息相關,視差大小不僅僅和讀數裝置結構有關,和測量人員的主觀因素也有著密切聯系。例如,表盤式結構在讀取數值的過程中,為了減少視差就可以在表盤以下安裝反光鏡,從而利于人眼保持垂直狀態。
二、機械零件測量誤差規避途徑
(一)計量器具誤差的規避
要落實合理性的計量器具調整機制,借助調整法保證測定過程的標準化水平。尤其是對細長零件進行測量的過程中,若是出現選擇支點或者是安放位置異常,就會造成系統誤差,嚴重制約整體測量工作的實效性。為了盡量減少這種誤差問題對應用工作造成的影響,就要結合應用管理控制要點選擇適宜的支點,保證零件兩端的擾度最小,就要利用“貝塞爾”支點結構,其中S為0.5504L,制單和零件端部的距離則設定為0.2203L。值得一提的是,若是零件兩端面變形達到最小,則要選擇“艾利”支點,其中,S為0.5773L。
規避測量方法誤差
(二)測量方法誤差規避
要借助對稱測量法進行集中測量和分析。技術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判定具體測量工序的基本流程,有效提升測量管理的水平。若是對螺紋零件進行測定,就要對零件安裝的規范性予以重視,一旦安裝不正確,必然會造成軸線和螺紋軸線不平行的問題,測量過程也會受到單側測量誤差產生的影響?;诖?,在實際測定過程中,選定螺紋牙型兩側測量的方式,在將兩側測量數值的算數平均值作為基礎性測量結果,能有效避免安裝不到位造成的測量誤差。
(三)對準誤差的規避
要想減少對準誤差,就要結合實際測量過程判定相應的處理方式,有效提升測量管理的準確性,并且完善對應的處理工序。
一方面,針對接觸式測量,要盡量按照正確的方式完成零件的對準處理,找準讀數的轉折點,有效提升具體問題具體處理的工作效果。
另一方面,針對非接觸式測量,為了減少對準誤差,就要結合設備的應有要點落實測量工作。例如,要想提升影像法對準測量的準確水平,就要利用細刻線的量刀完成測定分析。
結束語:
總而言之,應用設備進行測量的過程中難以完全避免誤差問題,而在機械加工精度不斷優化的時代背景下,測量技術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全面關注,為了減少誤差就要在明確誤差產生原因的基礎上落實更加標準化的操作工序。
參考文獻:
[1] 姚佳寶.精密零件全息圖像拼接與融合技術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6.
[2] 馬勤.機械零件測量誤差分類及規避途徑[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7,33(5):34-38.
[3] 劉飛.機械零件的檢測方法與誤差研究[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6(4):127-127.
[4] 祝鋆鵬,羅玉元,葉宇濤等.機械零件圓度誤差多功能檢測儀研制[J].中國設備工程,2019(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