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生吃食物,比如蔬菜沙拉、生魚片,甚至生牛肉。大多數生食愛好者認為生食原汁原味,可以保留食物中更多的營養,減少營養的流失,生吃食物是最天然、健康的飲食方式,這是真的嗎?
1.肉類和海鮮:生吃風險高,吸收率低
生吃肉類和海鮮的方式在西方國家和日本、韓國比較多見。但是,生的肉類和海鮮中含有各種寄生蟲,而且這些食物的加工、運輸、銷售到食用的整個過程中間需要經過很多環節。在每一個環節中都有可能產生微生物的污染,食用者稍有不慎,就可能患上食源性的疾病。
另外,很多人認為生吃肉類或海鮮是純天然的飲食方式,能更好地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雖然肉類和海鮮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但事實上,優質蛋白質可能因為生吃的食用方式不當而使營養大打折扣。適當地蒸煮加熱,蛋白質輕度變性,更易于人體消化吸收。
2.蔬菜:生食未必營養全面
喜歡生食者認為加熱烹調會使蔬菜中的營養被破壞。確實,蔬菜在加熱烹調的過程中會損失部分營養物質,比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水溶性維生素。但是,這些被損失的營養素可以通過增加蔬菜的攝入量來彌補。
消化功能較差者,單次食用大量的生蔬菜和水果,可能造成腹脹、腹痛等不適癥狀。
3.生食有機蔬菜更安全嗎?
聽說有機食品不打農藥,就可以放心生食了嗎?事實并非如此。
有機食品同樣也會使用農藥,只不過它使用的不是人工合成農藥,而是有機農藥。有機食品同樣有食品安全風險,如果清洗不干凈,或者直接生吃,也會帶來隱患。例如,有些有機蔬菜用動物排泄物來替代化肥,這樣就有一個問題:動物排泄物中有病菌、抗生素或毒素,用這些肥料種植出來的蔬菜,可能沾染大腸桿菌、沙門菌等,未經煮熟生食的話可能導致食源性疾病。
4.生飲剛擠出來的牛奶更營養嗎?
很多人認為食物越新鮮越好,直接飲用剛擠出來的牛奶更營養。其實,牛奶從牛的體內擠出時和擠出后會受到各種污染,未經消毒的原料奶可能攜帶大量致病菌,特別是手工擠出的奶。而且,奶中會含有抗生素、黃曲霉毒素等,直接飲用會導致人體產生抗藥性,甚至有致癌風險。
注意事項
雖然生吃食物,尤其是肉類和海鮮存在隱患,但如果您要嘗試,應注意以下事項:
生食肉類、海產品注意衛生
肉類及海產品雖然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但是選擇生吃的時候,對食材要求極為嚴格。一定要選擇經過檢驗檢疫的放心產品,加工、運輸等過程中務必保證食品安全,減少食用風險。
豆類蔬菜不宜生吃
很多豆類蔬菜,比如刀豆、扁豆、四季豆中含有植物紅細胞凝集素,生食會中毒,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人類從生食到熟食,是一個極大的進步,使人類壽命得以延長。當然,熟食并不意味著高溫多油烹調;對大部分人來說,口味清淡的蔬菜或肉類、魚類應該是較為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