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和
摘 ?要:老齡化已成為我國突出的社會性問題,進而給養老服務帶來巨大的挑戰。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提出很多政策并做出了努力,但依然存在很多困難。為探討城市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本文從服務供給和模式運行兩個視角進行深入的分析,對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進行思考,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關鍵詞: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服務供給
一、引言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民政部、統計局公布的相關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萬人,占比17.3%,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5831萬人,占比11.4%。從《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的調查分析可知,全民對老年期生活的準備不足,社會化養老服務供給存在嚴重缺口,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社會化養老服務供給予養老服務需求間存在巨大的差距。此外,調查中發現,社會化養老服務不僅在數量和規模上存在供需不均衡,在服務質量、服務類型、服務方式、服務理念、服務功能、管理治理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急需解決。
二、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運行
(一)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功能定位
從我國社會傳統觀念來看,多數高齡老人持有“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的傳統文化理念,他們更傾向于居家養老,這在調查與訪談中得到印證。而且調查中也發現,多數子女受到世俗觀念的影響,也不愿意父母去“養老院”養老,但通過自己居家照料父母養老,又缺少足夠的精力。因此考慮到這種情況,由社會機構上門提供養老服務,家庭、社會、政府共同承擔,老人不離開社區的社區社會化養老模式成為我國養老服務發展的有效模式和發展趨勢。基于此,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的功能,應包含三個方面:
一是涵蓋基礎養老功能,“社區供給服務”為關鍵,家庭成員為服務的購買者,為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二是發揮重要支撐功能,即將社會養老服務引入到社區中,融合“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的優點,提供社區居家照顧方式,或者社區養老機構照顧方式;三是以社區為單位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覆蓋養老服務,構建一般生活照料與專業健康服務的平衡狀態。
(二)具體運行模式分析
首先,在社區社會化養老模式下,先確定政府在該模式中的主導地位,在“多中心供給”模式下,政府是社會資源的分配者,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掌控社會化服務供給資源、政府養老服務資源、非營利組織養老服務供給資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在當前我國傳統文化理念下,依然堅持“家庭為核心”的觀念,家庭、政府、社會三方形成多重委托代理關系,向互動合作轉變,進而更有效的整合社會養老資源;三是社區、非盈利和營利性社會機構的廣泛參與,在社區養老模式下,家庭成員可提供正常的家庭照顧,社區提供專業護理人員的幫扶,營利組織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非盈利組織則提供輔助性志愿服務。
三、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供給
(一)政府作為供給主體的行政供給
在短期內,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依然以政府為主導,政府的行政供給范圍應結合實際情況而定,對于城市社區養老模式而言,政府的行政供給應包含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障、不定期組織社區慰問、定期社區體檢等。此外,政府行政供給的標準,也應結合社區老人的實際情況而定,要避免整個社區的“均等化”,要充分考慮到老人與家庭間的差異性。在實際工作中,可通過建立“社區老年人檔案”的方式,結合老人的身體、經濟、家庭、生活等狀況,合理制定行政供給方案,提供針對性的差異化服務。比如針對“三無老人”、“空巢老人”、“五保老人”等養老困難的群體,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突出政府的行政供給,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免費提供服務。
(二)社區自治組織為主體的自治供給
社區自治組織為主體的自治供給是社區養老服務的特點之一。通常社會自治組織由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公益組織等組成,并提供社區公共服務。從現實來看,社區自治組織所能提供的社區養老服務內容有限,一般包括小部分家務服務、小部分志愿服務、小部分幫扶服務,以及提供交往網絡、文體設施等。從自治供給的屬性特點來看,其主要組織形式可分為兩種,一是社區自治組織作為供應者為老人提供服務,二是社區老人自行組織,提供互助服務和自我服務。結合實踐,當前我國城市社區自治組織為主體的自治供給模式,在提供精神文化服務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比如社區老年人文體娛樂組織開展各類娛樂活動、晚會、演出等。
(三)社會力量為主體的市場供給
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積極倡導社會力量加入到社會養老服務中來,為社會力量參與社區養老服務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在公平競爭、平等參與中,逐步引導社會力量成為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重要主體。結合實踐,社會力量為主體的市場供給,主要提供更專業的養老服務,比如專業家庭醫療、專業家庭護理、專業家政等,以及社會性、社區性的養老機構,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需求。在工作實踐中,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社會養老機構基于補助。要積極落實其他優惠政策,積極協調稅務、電力等部門提供優惠政策,推動社會力量的市場供給發展。
四、城市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的思考
(一)完善服務功能,強化社會化養老服務建設
要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加強城市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建立中長期規劃,按計劃、按步驟、有重點的推進社區社會福利機構的設置,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功能。在具體工作中,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加強建設:一是在全社區內設置老年人活動場所,并給予財政支持;二是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比如單元門樓梯改斜坡、增加樓梯扶手等;三是重新整合社區及周邊單位的有效資源,豐富老年人活動形式;四是結合老年人體質特點增加健身運動器械,保障老年人身體鍛煉需求;五是為活動場所購買工作責任險,轉嫁活動場所管理者和所有者的風險;六是完善家庭、社區、政府三維養老體系,并能完善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基礎功能。
(二)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供給機制
一是結合當前我國基本國情和社會養老服務的開展情況,進一步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的多元供給機制,加大政府養老專項資金投入,鼓勵和激勵社會力量投入,擴大慈善資金投入和社會捐贈;二是加大社會化養老服務的供給力度,并進一步提高日間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保健服務的供給質量;三是提高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的供給有效性和針對性,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引進專業設計創新人才,強化社區養老服務專業人員供給。
(三)實現社會化養老服務規模化與制度化
一是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從制度層面保障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的樹立開展。要將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資源合理的分配,構建社區共享網絡,達到社會化養老服務資源共享。二是實現社區社會化養老服務設施的專業化和多樣化,滿足老年人在養老服務各方面的需求,比如集中居住設施、集體活動設施、文體娛樂設施、醫療服務設施等;三是加強社區養老服務的網絡化建設,以便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及時、準確的養老服務。
參考文獻:
[1]魏婷婷.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綜合評估研究[D].鄭州大學.2017
[2]朱浩.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效率機制研究——以杭州市為例[J].當代經濟管理.2017.4
[3]劉惠音.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哈爾濱市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8.5
[4]許新贊,陳韜,王鵬.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社會工作介入探析[J].考試周刊.2017.85
[5]向榮淑.健全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體系探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