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嬌萌
音樂藝術的欣賞課堂就是小學音樂教師帶領學生品味音樂藝術韻律、感受音樂藝術節奏、體味音樂藝術情感的重要教育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音樂欣賞課堂的體驗和參與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音樂藝術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逐步建立音樂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同時,為了達成良好的音樂欣賞教育效果,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資源的應用給予學生影音資源的刺激,并借此激發學生的藝術欣賞積極性;教師需要借助教育演示的實施進行藝術展示,以期借此強化學生的藝術欣賞參與效果;教師還需要借助律動演繹活動的實施引領學生進一步深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藝術。
小學音樂欣賞課堂實施的教學意義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首先,欣賞課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藝術參與興趣,強化學生對于音樂藝術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欣賞課能夠以趣味化的教育展示形式引領學生感受音樂藝術,并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再次,欣賞課可以通過對多種教育形式對學生實施教育引導,并逐步幫助學生提升音樂藝術素養和藝術理解能力。
多媒體資源具有直觀的教育資源展示特點,故而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藝術參與興趣。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在課堂上加以展示,以期借此有效激發學生的藝術欣賞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借助多媒體資源投入到音樂藝術欣賞過程中。
例如,在學習《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部分音樂知識時,筆者借助多媒體資源的展示對學生實施藝術引導,并希望借此有效吸引學生的藝術欣賞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藝術欣賞積極性。在課堂上,多媒體資源中展示出北京天安門廣場升國旗的場景。在多媒體視頻中,學生不僅能夠聆聽到這首優美的樂曲,還能夠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景象、看到萬千民眾齊聚一堂觀看升旗的場面。經過多媒體視頻的觀看,筆者詢問學生有何藝術欣賞感受?有的學生表示看著升國旗感到很驕傲、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好;有的學生表示這首歌很好聽、國旗真的很美麗;還有的學生表示自己也想前往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筆者肯定了大家的見解和看法,并發現學生在藝術欣賞中建立了濃厚的藝術學習興趣、在直觀的視頻觀察中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欣賞效果。
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欣賞效率,可以借助教師演示活動的實施進行教育引導——教師可以借助鋼琴伴奏、歌曲演唱等藝術演示形式為學生們呈現現場版的藝術展示表演,以期借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音樂藝術的欣賞和品味過程中。
例如,在欣賞《快樂的小熊貓》這個樂曲時,筆者為了深化學生在課堂參與中的藝術感知效果,就借助鋼琴伴奏、歌唱演繹的教育演示形式對學生實施藝術展示:當筆者使用鋼琴開始表演之后,學生的藝術欣賞興趣被充分激發、紛紛目不轉睛地聽著筆者的藝術表演。同時,筆者還發現部分學生緊緊跟隨筆者的演唱節奏擊打節拍、跟隨筆者歌唱和鋼琴伴奏的韻律進行藝術感受。可見,學生不僅被筆者的藝術演示所吸引,還能夠積極參與到筆者的藝術演示過程中、借助拍手、搖頭等動作深深沉浸在音樂藝術的欣賞和品味過程中。
教師可以借助律動演繹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對學生進行欣賞課堂的引導,并伴隨學生在律動演繹中獲得身心的平衡、在律動演繹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在律動演繹中達成音樂游戲和藝術內涵的有效感知。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律動演繹的實施請學生參與,以期借此提升音樂欣賞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欣賞《勞動最光榮》這首樂曲時,筆者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藝術欣賞積極性,就在課堂上為每一位學生發放了一個打擊樂器,并鼓勵學生借助打擊樂器在音樂欣賞中嘗試根據音樂作品的節拍進行律動演繹。一開始,部分學生沒有找到音樂的正確節奏。但是,隨著第二遍、第三遍的藝術欣賞,學生逐漸能夠把握音樂節奏,并積極使用手中的打擊樂器參與音樂藝術的律動演繹。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借助音樂課堂上的律動演繹能夠建立音樂藝術欣賞的初步感知,并借助律動演繹完成音樂藝術的欣賞和品味。最終,學生在打擊樂器的操作中實現了成長和進步、達成了音樂藝術的深入欣賞和理解。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師為了有效提升音樂欣賞課堂的教育效果,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育實施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并鼓勵學生在音樂課堂的體驗和參與中高效完成音樂藝術的感知、實現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逐步實現音樂藝術素養的建立。久而久之,學生將在多元化的音樂藝術欣賞中建立音樂課堂參與的興趣,并在音樂作品的欣賞、品味和律動演繹中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節奏、旋律和藝術美感。最終,學生將在欣賞課的參與中逐步實現音樂知識的掌握、審美能力的不斷提升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