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梁晴/通訊員 張健
作為山東省屬國有企業和省內首家保險法人機構,泰山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山保險”)為破解農業保險“最后一公里”的服務瓶頸,近年來持續創新保險產品、擴大保障范圍,努力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多層次風險保障服務。
“為了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公司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黨委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保險在鄉村振興和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保障作用,根據農戶需求在產品研發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創新。”泰山保險黨委副書記朱華建對記者說,助力脫貧攻堅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為服務好“三農”,公司將進一步深化政企合作力度,真正做到保險進千家萬戶,保險助力脫貧攻堅。
近日,泰山保險在省委組織部等部門大力支持下,為全省選派的第四批“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服務隊”量身定制專屬保險產品,為組織部門和干部個人及家庭提供保險保障,解決后顧之憂。
作為全省首批“政銀保”簽約的試點保險公司,泰山保險充分發揮保險融資增信功能,為農村地區中小微企業、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蔬菜大棚種植戶以及大型養殖戶等生產主體,通過“政府+銀行+保險”模式提供融資渠道,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也為“第一書記”提供強有力的工作抓手。同時,公司為定點幫扶的每個村的貧困戶提供3~5個保險聯絡員崗位,進行保險專業知識和服務培訓,協助公司做好農險業務的承保理賠協查,以及民生保險業務的宣傳和推動,為農村貧困人員增加就業機會,幫助他們脫貧增收。
為了確保工作協調有序、高效進行,泰山保險為各市(縣)分支機構與各市(縣)政府成立“鄉村振興-保險惠農聯合工作組”,積極宣導支農惠農保險產品和相關服務政策,將保險支農惠農服務、支持鄉村振興落到實處。
泰山保險根據現階段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的新要求,不斷推動農險增加新品種,擴大覆蓋面,提高保障程度。政策性農險品種從能繁母豬保險1個品種,增加到了23個品種。按照類型劃分,其中中央政策性12個品種(種植險: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水稻、馬鈴薯、大豆;養殖險:奶牛、能繁母豬、育肥豬;林業險:公益林、商品林),地方政策性11個品種(種植險:日光溫室;林業險:蘋果、桃、鴨梨、冬棗;價格類保險:生豬、蒜薹、大蒜、大蔥、大白菜、馬鈴薯)。按照險種劃分,包括種植險8個、養殖險3個、林業險6個、價格險6個。
險種不斷增加的同時,財政補貼保費比率也不斷增長。據了解,政策性保費由各級財政承擔50%~100%,農戶只需承擔0%~50%。自2016年起,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農戶自擔保費由省級財政承擔50%。2017年起,調整產糧大縣三大作物各級補貼比例,將縣級降至0,省級財政結合中央補貼資金對東、中、西部地區分別承擔 65%、70%、75%,剩余補貼資金由市級財政承擔。
記者了解到,政策性農業保險是以保險公司市場化經營為依托,政府通過保費補貼等政策扶持,對種植業、養殖業因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參保的農業險種可以享受國家財政的保費補貼,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能夠迅速得到補償,可以盡快恢復再生產。政策性農業保險更好地減輕了農民的投保壓力,充分發揮了支農惠農作用。

泰山保險理賠人員與濟寧市魚臺縣農業專家共同查勘當地棉花受災情況
泰山保險自開辦農業保險業務以來,為濰坊、濟寧、濟南等14市30多個縣(市、區)659.6萬戶次提供了160.39億元風險保障,為116萬戶次受災農戶支付賠款4.15億元,有效化解了農業風險,支持了災后恢復生產,促進了農民穩收增收。在提供傳統農險服務的基礎上,泰山保險根據農戶需求研發特色產品,在濟寧微山縣推出內塘養殖螃蟹天氣指數保險,在兗州區推出苗木育林保險,在嘉祥縣研發推出種業大豆險種,實現全省大豆保險落地,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自2015年開辦蔬菜目標價格保險以來,泰山保險共計為10.1萬戶菜農提供20.8億元風險保障,為9.9萬戶菜農支付賠款1.37億元。特別是2018年濟寧金鄉大蒜,收取保費295萬元,為5748戶蒜農支付1860萬元賠款,成為蒜農恢復再生產的重要資金來源,起到了很好的雪中送炭作用。為更好地提供便民服務,泰山保險濟寧中心支公司和嘉祥支公司一同開發建立了微信公眾平臺——泰山財險濟寧中支,使農戶隨時隨地可以查詢、監督理賠價格,提高了客戶服務體驗。
同時,泰山保險積極了解各地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幫扶措施、支柱產業等情況,找到了可以履行國有保險企業社會責任的幫扶路徑。通過多方努力,在聊城開辦的商業性能繁母驢和商業性肉驢保險業務,保費收取42.72萬元,支付賠款358.4萬元,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認真落實省國資委關于開展“脫貧攻堅戰,國企當先鋒”活動要求,為巨野縣1000個扶貧大棚提供了保險支持,著力打造“國資惠農”保險扶貧脫貧品牌。截至目前,已支付賠款60.35萬元,做到了對農戶既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
2018年8月,臺風“摩羯”“溫比亞”過境山東,濰坊、濟寧、聊城等多地農作物遭受嚴重的風災、澇災,尤其是濰坊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大暴雨,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泰山保險積極應對“溫比亞”等臺風災害,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第一時間成立專項理賠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制定救災重建理賠服務工作方案,高效組織開展抗災救災工作。公司快速開啟綠色理賠通道,對于災區案件堅持優先受理、優先查勘、優先定損、優先理賠的原則,做到快查、快定、快賠。各分支機構自覺履行國企社會責任和防災救災重要職能,集中人力物力組建查勘隊伍,全力投入查勘定損工作。
據了解,此次救災,泰山保險共組建農險查勘隊伍200余人、100余輛車,放棄周末、國慶等節假日,連續奮戰90多天,先后深入濰坊、濟寧、聊城等8個市,查勘了67個鄉鎮1475個村。農險查勘人員早出晚歸,發揚“曬黑臉、腳上泥、瘦幾斤”的泰山保險精神,展現了過硬的團隊作風。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賠款支付工作,共計為12個縣、67個鄉鎮、1475個村的13萬戶受災群眾支付賠款4308萬元,贏得當地干部群眾的高度贊揚。